天天看點

在禁锢地死去的皇太子,是一代明主康熙一生的污點

康熙彌留之際,留下善待廢太子胤礽的遺命,卻在康熙駕崩不久後,逝于禁锢他十幾年的地方——紫禁城鹹安宮。

剛滿一歲就被立為太子,太子之位穩坐三十三年之久,久到策劃逼皇父盡早讓位,觊觎皇位被發現,康熙皇帝都不忍心殺他,還要再次立為太子,最終被寄予厚望的太子再次狠傷了皇父的心,康熙傾注在太子身上的過多精力、感情瞬間化為烏有,太子最終如深宮中那些“棄婦”一樣,被終生圈禁,不得邁出鹹安宮一步。

在禁锢地死去的皇太子,是一代明主康熙一生的污點

康熙皇帝很喜歡自己的第一任皇後赫舍裡氏,他們情投意合,伉俪情深,相敬如賓。

皇後母儀天下卻沒有機會寵愛自己的孩子,第一個孩子承祜是康熙的第二個兒子,自打生下身體就不太好,未滿三歲就早夭了。

一年後,皇後再次懷孕,九個月後生下她與康熙的第二個兒子胤礽,愛妻生愛子,康熙歡喜得不行了,但是皇後因産後出現危症,那時的醫療條件并不完善無法救治,年僅二十一歲的赫舍裡氏難産而死,而摯愛用盡生命生下的孩子成為了康熙最受寵的皇子。

在禁锢地死去的皇太子,是一代明主康熙一生的污點

康熙自幼很寂寞,極少得到順治皇帝的關愛和照顧,那種感覺刻骨銘心,康熙身為皇子時雖衣食無憂,但同樣渴望父愛,父親在自己的幼年缺席,他想要給胤礽一個完美的童年,做一個面面俱到的父親,況且胤礽已失去母親,他要用濃郁的父愛來填補缺失的母愛。

那時天花盛行,一般的皇子都要移居宮外的避痘所成長,出痘治愈後才可以回皇宮生活,康熙唯獨将愛子留在身邊,一起在宮中生活,康熙一生有55個孩子,獲此殊榮的隻有胤礽。

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胤礽,剛滿周歲,還在牙牙學語和蹒跚學步的人生階段就被康熙立為太子,一切偏愛變成了名正言順。

在禁锢地死去的皇太子,是一代明主康熙一生的污點

在太子的少年歲月裡,康熙的每一次出行都要把胤礽帶着身邊,形影不離。

康熙培養儲君還有獨特的一套方式,特意引導胤礽看一些聖賢書,既可修養身心,又可以治國平天下的經典,當看到一些治國平天下等有益的地方,他總是運用各種手法且極其耐心地給太子講解,康熙希望将來胤礽能成為太平天子。

每日康熙萬機餘暇親自召見太子,為太子講書,親自為皇太子啟蒙讀書,教授文化,恐怕這是中國曆史上少有的。

在禁锢地死去的皇太子,是一代明主康熙一生的污點

可喜的是,聰明過人的太子胤礽同樣十分喜愛父親,願意接受來自父親的教導。

胤礽悟性高,記性好,一目十行,過目不忘,文采斐然,簡直堪稱“天才”。

太子的穎慧超過了年少時的康熙,如此出類拔萃的太子使得康熙深感欣慰與自豪。

在禁锢地死去的皇太子,是一代明主康熙一生的污點

胤礽六歲之時 ,康熙出于疼愛,特地為他建造了清代曆史上十分重要的建築,起初供太子生活起居和讀書學習,賜名毓慶宮,後來這裡也成為了培養太子和皇子的地方。

出閣講學,是中國曆代宮廷的傳統,也是檢驗太子讀書成功最有效的方式。

康熙決定讓十三歲的胤礽将這一傳統發揚光大,想讓大臣們一睹皇儲的風采,領略未來天子的天賦和學業,康熙親自為太子出閣講學做準備,其實太子哪裡準備,多年的知識積累,他早已倒背如流。

在禁锢地死去的皇太子,是一代明主康熙一生的污點

康熙對太子的出閣講學很滿意,但是他認為他的兒子還能更優秀,于是他為太子尋找學識淵博的博學大臣湯斌,以他為首領,組建了一支輔導東宮的隊伍,而東宮太子除了學識上的增加,對于皇權的欲望也逐漸增加。

胤礽自幼被立為太子,身份非同凡響,是未來的一國之君,又深得康熙喜愛,在太子身邊伺候的人員和一些大臣免不了對未來君主的阿谀奉承,甚至從一些禮制規格上與康熙無異,比如皇太子服禦諸物皆用黃色,這些無形中助長了太子的驕縱和非分之想。

在禁锢地死去的皇太子,是一代明主康熙一生的污點

康熙二十九年,康熙遠征噶爾丹途中得病,傳信叫太子到行宮見面,見到生病的父親,胤礽表現出對皇父的身體漠不關心,這是第一次康熙對兒子顯露出失望的表情。

康熙四十六年,康熙帶着胤礽南巡,江甯知府在招待皇室時較為簡樸,也沒有禮物相送,皇太子大怒,竟要将知府處死,而胤礽利用皇太子身份向地方官敲詐勒索已經是“慣犯”。

索額圖是胤礽母親的叔父,任大學士、領侍内衛大臣多年,在朝中有強大的勢力,同時他是胤礽最大的支援者,逐漸以他為首支援太子的“太子黨”逐漸形成與壯大。

在禁锢地死去的皇太子,是一代明主康熙一生的污點

後來,索額圖遭家人告發,協助太子“潛謀大事”,最後死于獄中,胤礽并沒有是以受到懲罰,但康熙的心中已有疙瘩,且疙瘩越來越大。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率領皇子們在外巡視,皇十八子胤祄病重,康熙憂心,但胤礽對自己的弟弟病危無動于衷,毫無友愛之心,康熙狠心責備他,胤礽反而大發雷霆,對身邊的侍從敲打腳踢洩憤,胤礽每晚至康熙居住的帳篷外窺探。

康熙多年的積怨爆發,對兄弟不友愛,對大臣不禮貌,對康熙生病不關心,康熙都忍了,現在明目張膽觊觎皇位,忍無可忍,将不孝不仁的太子羁押,關在鹹安宮,廢胤礽太子之位,與此同時,傳來皇十八子胤祄的死訊,康熙備受雙份打擊,一邊痛失兒子,一邊多年苦心栽培出狼心狗肺般的太子,将心血付之東流。

在禁锢地死去的皇太子,是一代明主康熙一生的污點

在後來的審問中,康熙全憑太子一句話認為胤礽并無謀反之心,廢太子不到一年的時候,康熙又張羅着複立太子之事,本以為太子痛改前非,不再生事端,等着康熙百年,皇位還是他的,誰知道“太子黨”迅速死灰複燃,不要半年的時間又被康熙抓到把柄,這一次,康熙沒有再原諒他的兒子,第二次“廢太子”時康熙沒有第一次的萬念俱灰,或者說康熙當年親手樹立的“敵人”也該由他親手了結。

在禁锢地死去的皇太子,是一代明主康熙一生的污點

直至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病危了,還念念不忘有一個被自己終生圈禁的兒子,他召來所有的皇子,傳位給皇四子胤禛,同時希望胤禛能善待廢太子,我們都知道胤禛是一位善于猜忌和頗有心計的皇帝,面對曾經謀權的兄弟他不會解禁,雍正二年,胤礽病逝,就在禁锢了他十幾年的地方永遠閉上了眼睛。

在禁锢地死去的皇太子,是一代明主康熙一生的污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