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弥留之际,留下善待废太子胤礽的遗命,却在康熙驾崩不久后,逝于禁锢他十几年的地方——紫禁城咸安宫。
刚满一岁就被立为太子,太子之位稳坐三十三年之久,久到策划逼皇父尽早让位,觊觎皇位被发现,康熙皇帝都不忍心杀他,还要再次立为太子,最终被寄予厚望的太子再次狠伤了皇父的心,康熙倾注在太子身上的过多精力、感情瞬间化为乌有,太子最终如深宫中那些“弃妇”一样,被终生圈禁,不得迈出咸安宫一步。

康熙皇帝很喜欢自己的第一任皇后赫舍里氏,他们情投意合,伉俪情深,相敬如宾。
皇后母仪天下却没有机会宠爱自己的孩子,第一个孩子承祜是康熙的第二个儿子,自打生下身体就不太好,未满三岁就早夭了。
一年后,皇后再次怀孕,九个月后生下她与康熙的第二个儿子胤礽,爱妻生爱子,康熙欢喜得不行了,但是皇后因产后出现危症,那时的医疗条件并不完善无法救治,年仅二十一岁的赫舍里氏难产而死,而挚爱用尽生命生下的孩子成为了康熙最受宠的皇子。
康熙自幼很寂寞,极少得到顺治皇帝的关爱和照顾,那种感觉刻骨铭心,康熙身为皇子时虽衣食无忧,但同样渴望父爱,父亲在自己的幼年缺席,他想要给胤礽一个完美的童年,做一个面面俱到的父亲,况且胤礽已失去母亲,他要用浓郁的父爱来填补缺失的母爱。
那时天花盛行,一般的皇子都要移居宫外的避痘所成长,出痘治愈后才可以回皇宫生活,康熙唯独将爱子留在身边,一起在宫中生活,康熙一生有55个孩子,获此殊荣的只有胤礽。
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胤礽,刚满周岁,还在牙牙学语和蹒跚学步的人生阶段就被康熙立为太子,一切偏爱变成了名正言顺。
在太子的少年岁月里,康熙的每一次出行都要把胤礽带着身边,形影不离。
康熙培养储君还有独特的一套方式,特意引导胤礽看一些圣贤书,既可修养身心,又可以治国平天下的经典,当看到一些治国平天下等有益的地方,他总是运用各种手法且极其耐心地给太子讲解,康熙希望将来胤礽能成为太平天子。
每日康熙万机余暇亲自召见太子,为太子讲书,亲自为皇太子启蒙读书,教授文化,恐怕这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
可喜的是,聪明过人的太子胤礽同样十分喜爱父亲,愿意接受来自父亲的教导。
胤礽悟性高,记性好,一目十行,过目不忘,文采斐然,简直堪称“天才”。
太子的颖慧超过了年少时的康熙,如此出类拔萃的太子使得康熙深感欣慰与自豪。
胤礽六岁之时 ,康熙出于疼爱,特地为他建造了清代历史上十分重要的建筑,起初供太子生活起居和读书学习,赐名毓庆宫,后来这里也成为了培养太子和皇子的地方。
出阁讲学,是中国历代宫廷的传统,也是检验太子读书成功最有效的方式。
康熙决定让十三岁的胤礽将这一传统发扬光大,想让大臣们一睹皇储的风采,领略未来天子的天赋和学业,康熙亲自为太子出阁讲学做准备,其实太子哪里准备,多年的知识积累,他早已倒背如流。
康熙对太子的出阁讲学很满意,但是他认为他的儿子还能更优秀,于是他为太子寻找学识渊博的博学大臣汤斌,以他为首领,组建了一支辅导东宫的队伍,而东宫太子除了学识上的增加,对于皇权的欲望也逐渐增加。
胤礽自幼被立为太子,身份非同凡响,是未来的一国之君,又深得康熙喜爱,在太子身边伺候的人员和一些大臣免不了对未来君主的阿谀奉承,甚至从一些礼制规格上与康熙无异,比如皇太子服御诸物皆用黄色,这些无形中助长了太子的骄纵和非分之想。
康熙二十九年,康熙远征噶尔丹途中得病,传信叫太子到行宫见面,见到生病的父亲,胤礽表现出对皇父的身体漠不关心,这是第一次康熙对儿子显露出失望的表情。
康熙四十六年,康熙带着胤礽南巡,江宁知府在招待皇室时较为简朴,也没有礼物相送,皇太子大怒,竟要将知府处死,而胤礽利用皇太子身份向地方官敲诈勒索已经是“惯犯”。
索额图是胤礽母亲的叔父,任大学士、领侍内卫大臣多年,在朝中有强大的势力,同时他是胤礽最大的支持者,逐渐以他为首支持太子的“太子党”逐渐形成与壮大。
后来,索额图遭家人告发,协助太子“潜谋大事”,最后死于狱中,胤礽并没有因此受到惩罚,但康熙的心中已有疙瘩,且疙瘩越来越大。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率领皇子们在外巡视,皇十八子胤祄病重,康熙忧心,但胤礽对自己的弟弟病危无动于衷,毫无友爱之心,康熙狠心责备他,胤礽反而大发雷霆,对身边的侍从敲打脚踢泄愤,胤礽每晚至康熙居住的帐篷外窥探。
康熙多年的积怨爆发,对兄弟不友爱,对大臣不礼貌,对康熙生病不关心,康熙都忍了,现在明目张胆觊觎皇位,忍无可忍,将不孝不仁的太子羁押,关在咸安宫,废胤礽太子之位,与此同时,传来皇十八子胤祄的死讯,康熙备受双份打击,一边痛失儿子,一边多年苦心栽培出狼心狗肺般的太子,将心血付之东流。
在后来的审问中,康熙全凭太子一句话认为胤礽并无谋反之心,废太子不到一年的时候,康熙又张罗着复立太子之事,本以为太子痛改前非,不再生事端,等着康熙百年,皇位还是他的,谁知道“太子党”迅速死灰复燃,不要半年的时间又被康熙抓到把柄,这一次,康熙没有再原谅他的儿子,第二次“废太子”时康熙没有第一次的万念俱灰,或者说康熙当年亲手树立的“敌人”也该由他亲手了结。
直至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病危了,还念念不忘有一个被自己终生圈禁的儿子,他召来所有的皇子,传位给皇四子胤禛,同时希望胤禛能善待废太子,我们都知道胤禛是一位善于猜忌和颇有心计的皇帝,面对曾经谋权的兄弟他不会解禁,雍正二年,胤礽病逝,就在禁锢了他十几年的地方永远闭上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