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香港導演王晶接受環球時報專訪:新“電影檢查機制”壓縮反中亂港空間

作者:環球網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記者 範淩志】港府建議修訂《電影檢查條例》,明文規定檢查員須考慮影片上映是否不利于國家安全。有外媒借此炒作“香港自由進一步萎縮”,《環球時報》就此對香港知名導演王晶進行了專訪。

香港導演王晶接受環球時報專訪:新“電影檢查機制”壓縮反中亂港空間

王晶資料圖 圖源視覺中國

一些勢力一直費盡心思鑽空子

“早就該這樣。”王晶26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修訂《電影檢查條例》一點都不會限制電影工作者創作的空間,隻是擠壓了反中亂港分子推銷“私貨”的空間,“擔心‘檢查會沖擊香港電影’的人一般都沒什麼戲拍,因為他們無知或者别有用心,真正用心做電影的人沒有一個人會這樣說”。

作為一個在電影界摸爬滾打幾十年的“老炮兒”,王晶對香港電影檢查機制很熟悉。他告訴記者,其實電影檢查在任何時期都是有的,比如在港英時期就有對暴力、色情内容的檢查;涉政治方面,如果電影被認定為“可能損害鄰近地區友好關系及妨礙治安”,就可能被禁。回歸前一些香港電影涉政治内容偏向于無傷大雅地“開玩笑”,比如《國産淩淩漆》,導演和觀衆都知道這是假的。回歸後,一些反中亂港勢力開始費盡心思鑽空子,但電影檢查機制基本上還沿用以前英國人那套,并起用一些沒什麼經驗的年輕人把關,“結果很多‘過線’的東西被容許,隻要條例裡沒有寫得很明白,一些處于灰色地帶的内容很容易就被放行。這給了一些反中亂港勢力生存的空間”。

檢查員要具備兩個素質

拟修訂的條例草案将提供明确法定依據,讓檢查員做出決定時充分考慮國家安全因素;政務司司長如果認為上映某些影片會不利于國家安全,可訓示撤銷該影片的核準證明書或豁免證明書。

王晶認為,未來的電影檢查員有兩個素質是必需的,“首先要愛國愛港,同時要具備電影專業知識。對于有疑問的内容,應該及時報告給上級,而政務司則要把好最後一道關”。他稱,很多香港導演和演員,尤其是經常與内地合作的,對于涉及政治尤其是涉國家安全内容具有很強的敏感意識,“但這并不意味着與内地合拍電影尺度會變小,進而影響創作空間”,去年上映的《拆彈專家2》把機場爆炸都拍出來了,以前的香港電影好像沒這麼拍過,“是以我覺得這些年跟内地合作,香港電影創作的尺度其實沒有收緊,而是更寬松了。當然,如果電影中涉及攻擊自己的國家、危害國家安全的内容,這是世界上任何國家和地區都不允許的”。王晶同時表示,他不認為電影檢查就是“要跟政治切割”,“内地近幾年很多影視劇也是涉政治的,比如《人民的名義》《掃黑風暴》,這樣的題材應該多拍”。

在此前的采訪中,王晶曾建議依法打擊那些利用政府基金或民間資金拍攝反中亂港電影的行為。在本次采訪中,他再次談到該話題:“為什麼他們(指反中亂港分子)可以申請到政府基金?我了解到的是,之前特區政府負責基金稽核的評審團隊,基本全是‘黃’的。我很少申請政府基金,因為我一直在内地拍戲,根本不需要。但有一次有年輕人想拍電影,希望通過我的公司去申請政府資金,我就勸他說,‘他們(指評審團隊)知道我的立場,如果用我的公司,肯定不會批’,結果果然沒有準許”。

2015年,幾個香港導演拍攝了一部自稱是“收入最高之一”的電影《十年》,充斥着煽動仇恨、分裂國家的内容。王晶告訴《環球時報》,為了拍攝這部所謂的“獨立”電影,反中亂港分子獲得資金的方法見不得光,“據說是騙了香港一個基督教團體的錢。我聽說起初要錢的時候,這個電影團隊送出了一個看起來普普通通的劇本,結果拍出來,基督教團體才發現闖禍了,隻好躲起來。其實很多拍攝反中亂港電影的都是采用這種手段騙錢,在立項的時候隻說‘反映社會現象’之類的,結果拍出來遠非如此”。當被問到是否有反中亂港勢力拉攏或邀約參加其電影項目時,王晶笑着說:“誰敢啊?找我就好像是‘找黃飛鴻去夜總會’,完全不搭。”

“港味”要分階段看

近年來,一些香港演員因發表支援反中亂港分子的言論而被内地網民抵制。在王晶看來,這些人不是出于維護自己的“理念”,也不是為了“營生”,而是想“兩邊讨好”,“一個被内地網友抵制的香港藝人跟我講,‘他們讓我寫個悔過書,我想了半天,還是不要寫,要是寫了還不行,那不是兩邊都沒得混嗎?’我告訴他說,‘不是的,你還是先表現你的誠意,然後才有人能幫你’。”王晶直言,“原本以他們的實力,可以得到很多,卻想兩邊讨好”,比如有人在臉書和在微網誌上發的内容完全不一樣,以為内地“沒人看得到”,“我相信如果他知道現在這樣的結果,當時肯定不會那麼做。對于這種,隻能說是癡人說夢”。

在采訪中,王晶還談到了“港味”問題。他認為“港味”應該分時期來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港味”是殖民地體制下的“無法無天”;八九十年代是回歸前的“末世狂歡”,這些都是不正常的,“隻有在回歸後,看起來很平淡,但大家其實都是在守法地做生意、發展,這才是正常狀态”。王晶說,不能因為“非正常”的事少了,就說缺了某種“味道”,“内地這幾年最賣座的電影并不一定是題材特别,一些充滿人情味的片子口碑非常好,比如《你好,李煥英》《送你一朵小紅花》《我不是藥神》,都非常優秀,大獲成功”。他說:“我在回歸之後就強調,以後我們隻有中國電影、華語電影,不要再強調香港電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