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斯洛伐克總理遭槍擊,歐洲政治暴力愈演愈烈?

作者:南方周末
斯洛伐克總理遭槍擊,歐洲政治暴力愈演愈烈?

當地時間2024年5月15日,斯洛伐克總理菲佐在内閣外出會議後被槍擊受傷,随後警方逮捕了一名男子。圖/視覺中國

71歲的“詩人”槍擊四度站上權力巅峰的一國總理,讓東歐小國斯洛伐克登上了各國媒體的頭條。

當地時間2024年5月15日,斯洛伐克總理羅伯特·菲佐在主持完政府會議後遭遇槍擊,随後被緊急轉移至中部第一大城市進行手術。71歲高齡的槍手辛圖拉被現場逮捕,并被控“謀殺未遂”。

該國副總理兼國防部長卡利尼亞克16日表示,菲佐的情況趨于穩定但仍然“非常嚴重”。

這是自斯洛伐克于1993年1月1日成為獨立主權國家以來,該國曆史上第一次出現針對政府高層的暗殺。泛歐新聞媒體“歐洲動态”在分析中指出,針對菲佐的暗殺企圖暴露了斯洛伐克社會的深刻分歧。

“我們害怕菲佐遇刺會導緻政治動蕩,也擔心會有更多人效仿暗殺行動。”在斯洛伐克生活多年的華人趙宏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然而,憂慮并不僅僅存在于斯洛伐克。

這場自2003年塞爾維亞總理遭遇暗殺後,又一次針對歐洲首腦的可怕襲擊,引發歐洲國家的擔憂。歐盟委員會消息人士擔心,此次襲擊可能會加劇整個政治格局的進一步暴力。

在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副所長金玲看來,這樣的顧慮并不多餘。

“斯洛伐克槍擊事件與歐洲政治暴力增加的趨勢存在一定程度的關聯。”金玲指出,“由于俄烏沖突、氣候危機、經濟不确定性等諸多原因,歐洲政治、經濟及社會不斷分化,進而引發政治上的極化和分裂。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針對政治人物的極端暴力事件也會相應增加。”

“最悲傷時刻”

襲擊事件發生在距離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發約180公裡的漢德洛瓦鎮,現場視訊記錄了菲佐遭襲時的情形。

斯洛伐克副總理塔巴拉在接受BBC采訪時稱,菲佐是“從非常近的地方”被擊中的,“一顆子彈穿過了腹部,第二顆擊中了關節”。

當時,菲佐剛剛參加完一次政府會議,正走向會場外的支援者,試圖與他們握手,人群中的一名男子突然朝他開槍。視訊中,槍聲至少響了5次。

斯洛伐克總理遭槍擊,歐洲政治暴力愈演愈烈?

當地時間2024年5月15日,斯洛伐克班斯卡-比斯特裡察,救援人員将中槍受傷的斯洛伐克總理菲佐送往醫院。圖/視覺中國

現場的一名目擊者盧比卡·瓦爾科娃告訴路透社,“我聽到三聲快速槍響,就像有人往地上扔鞭炮一樣,接着他(菲佐)就倒在了護欄旁邊。”

“這種事情不可能在斯洛伐克發生,簡直就是一場噩夢。”瓦爾科娃說。

斯洛伐克允許群眾合法持有槍支。根據該國法律,隻要年滿21歲,即可向政府申請槍支許可證。但在斯洛伐克,槍支暴力極少出現。

在2021年世界和平指數中,斯洛伐克排名第26位,蓄意犯罪、破壞指數在歐洲國家中是最低的。

“斯洛伐克治安很好,群眾也很溫和,槍擊案十分罕見。大家平時并不會擔心持槍問題。”趙宏說。

據媒體報道,行兇者辛圖拉是一名71歲的男性,來自斯洛伐克城鎮萊維采,使用的可能是合法持有的槍支。襲擊發生後,他已被警方制服。

根據公開資訊,辛圖拉是杜哈文學俱樂部的創始人之一,自2005年以來一直活躍于該俱樂部。他寫了三本詩集,還出版過小說。此外,他曾在私人安保公司工作,并參加過一個名為Slovenskí Branci的準軍事組織。

令人詫異的是,據《每日電訊報》報道,2015年,辛圖拉創立了反暴力運動組織,并尋求在斯洛伐克正式注冊。

“暴力往往是人們對現狀不滿的一種表達形式。我們可以感到不滿,但不能訴諸暴力。”辛圖拉散發的請願書寫道。

網上流傳的視訊顯示,辛圖拉表示他不同意菲佐的政策,但相關視訊并未得到證明。另據他的兒子透露,在近年的選舉中,辛圖拉不曾投票給菲佐。

槍擊事件發生後,斯洛伐克内政部長馬圖斯·蘇塔傑·埃斯托克表示,今天是斯洛伐克31年曆史上“最悲傷的時刻”“對斯洛伐克的攻擊就是對民主、對國家本身的攻擊”。

他在Facebook上寫道:“我們民主主權共和國 31 年來,第一次有人決定不通過選舉,而是在街上持槍表達政治觀點。”

不屬于任何政治團體的“孤狼”

菲佐為何成為辛圖拉的暗殺目标,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問題。

斯洛伐克内政部長埃斯托克将行兇者描述為不屬于任何政治團體的“孤狼”,但他多次在公開場合強調,“襲擊本身是出于政治動機”。

“行兇者的決定是在總統選舉之後不久作出的。”2024年5月15日,埃斯托克在新聞釋出會上表示。

一個月前,斯洛伐克國民議會議長彼得·佩萊格裡尼剛剛赢得斯洛伐克總統選舉,預計将于6月正式就任。

佩萊格裡尼曾是菲佐的副手。2018年,菲佐因記者遇害案而被迫辭去總理職位後,佩萊格裡尼成為總理。在外界看來,佩萊格裡尼的勝利将進一步鞏固菲佐在斯洛伐克的上司地位。

現年59歲的菲佐是斯洛伐克曆史上任職時間最長的總理,執政總時長已超過10年。

2023年9月,菲佐上司的左翼政黨方向黨再次在國民議會選舉中以22.94%的得票率位列第一,該黨随後與聲音黨、斯洛伐克民族黨組成執政聯盟。10月25日,斯洛伐克總統恰普托娃任命菲佐為新一屆政府總理。

這是菲佐第四次擔任該國總理。在此之前,方向黨曾相繼在2006年、2012以及2016年的斯洛伐克議會選舉中獲勝,菲佐先後擔任三屆政府總理。

但在2018年,斯洛伐克一名記者與其未婚妻在家中遭槍擊身亡,引發了斯洛伐克現代曆史上最大規模的抗議活動之一。半個多月後,菲佐被迫辭職。

菲佐卸任的五年間,斯洛伐克政壇持續動蕩,相繼換了4任總理。

“菲佐是斯洛伐克執政時間最長的總理,已經和國内的司法改革、腐敗等議題捆綁在了一起。”金玲說。

斯洛伐克總理遭槍擊,歐洲政治暴力愈演愈烈?

當地時間2024年4月18日,比利時布魯塞爾,斯洛伐克總理菲佐在歐盟總部舉行的歐洲理事會峰會上散步。圖/視覺中國

卷土重來的菲佐在内政和外交領域均做出大幅轉變。

對内,菲佐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2024年2月,斯洛伐克國會準許司法系統改革,廢除專門處理政府高官腐敗案件的特别檢察官辦公室。3月以來,菲佐以報道傾向不夠客觀為由,試圖關閉斯洛伐克廣播電視台RTVS,并計劃用一家新的國家廣播公司取而代之。

對外,菲佐推翻了上屆政府的政策,上任後立即停止對烏克蘭提供軍援。此外,他還公開反對西方持續拱火俄烏沖突,并反對烏克蘭加入北約。

“菲佐總理是一個分裂國家的分裂政治家。”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分析認為,自他重新上台執政以來,斯洛伐克人對該國在世界上的方向和地位一直存在嚴重分歧。

其實,早在槍擊案發生前一個月,菲佐就曾預測到針對政府官員的暴力事件。他表示,斯洛伐克社會氛圍的惡化是“危險的”,并歸咎于反對派對政府政策的批評。

在斯洛伐克國防部長和内政部長看來,是國内的政治氣氛助長了不斷上升的仇恨言論和陣營分裂,才導緻暗殺事件發生。

“在歐盟主流政黨的眼中,菲佐上司的方向黨就是一個民粹政黨。不管是其親俄的立場,還是對内的司法及政治現代化轉型,在斯洛伐克和歐洲政壇中都存在争議,因而很難确切地說究竟是哪一個因素導緻此次槍擊事件。”金玲指出。

暴力突增

斯洛伐克總理遭遇槍擊,隻是歐洲眼下政治暴力愈演愈烈的最新一環。近兩年來,歐洲政界人士遭遇暴力襲擊的事件接連發生。

此次槍擊案發生前約一周的5月7日,前柏林市市長、現任柏林州參議員弗蘭齊斯卡·吉菲遭一名74歲男子攻擊。事發時吉菲正與柏林一家圖書館的館長交談,突然被該男子從背後用裝滿硬物的袋子襲擊頭部和頸部。

而就在四天前,德國社民黨籍歐洲議會議員馬蒂亞斯·埃克在德累斯頓街頭張貼海報時遭人毆打,緻顴骨和眼窩受傷,不得不住院接受手術治療。德國警方已鎖定4名嫌疑人,他們都是17至18歲的德國籍年輕人,來自穩定的中産階級家庭,其中至少一人在社交媒體互動中具有極右翼傾向。

德國聯邦刑事警察局指出,造成政客人身傷害的襲擊事件正在激增——2024 年迄今為止,針對政客的襲擊事件為 22 起,而 2023 年全年僅有27起。

德國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州長亨德裡克·伍斯特在接受德國公共電視台采訪時表示,針對政客的襲擊“讓人想起德國曆史上最黑暗的一幕”。

與此同時,針對政客的襲擊行動也在愛爾蘭、荷蘭和西班牙等國蔓延。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進階代表博雷利表示,歐洲“再次見證了對政界代表的襲擊,這是不可接受的”。

“眼下,随着民粹力量上升、政治極化以及極端右翼崛起,歐洲政治共識文化的社會和經濟基礎正在慢慢坍塌,引發了政治上的極化和撕裂。”金玲指出,“在中間派占主導力量、政治、經濟以及社會平穩的狀态下,極端暴力事件會有所下降,然而歐洲整體政治右傾,極端右翼政黨又在不斷上升,經濟社會分化已經不足以讓群眾保持政治客觀的民主共識。”

眼下,距離6月6日歐洲議會選舉僅剩下三周時間,外界普遍擔心,斯洛伐克槍擊事件将加劇議會選舉前的緊張局勢。

《紐約時報》稱,菲佐此次遇襲,引發歐洲内部逐漸增長的多極化、有仇恨的政治争論,正在變成暴力行為的擔憂。

槍擊發生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英國首相蘇納克、德國總理朔爾茨、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等相繼發聲譴責,将暗殺事件視為對民主的直接攻擊。

“這種暴力行為在我們的社會中沒有立足之地,并且破壞了民主,而民主是我們最寶貴的共同利益。”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

“槍擊事件并不會直接影響即将到來的歐洲議會選舉。”金玲分析,“雖然說整個歐洲的極端力量在上升,社會共識在不斷減弱,政治正朝着極化方向發展,但歐洲社會的經濟韌性依然存在,反對政治暴力還是一個大的政治共識。”

(應采訪者要求,趙宏為化名)

南方周末記者 王航 南方周末實習生 李雨欣

責編 姚憶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