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人“種菜”的DNA正在工位覺醒

作者:南方周末

Hi hi 家人們中午好~

在離開工位去吃午飯前,請再看一眼工位——今天的“電子榨菜”主角。《經濟學人》在評價美國作家尼基爾·薩瓦爾的《隔間》時提到:“人生而自由,為何自困于辦公室隔間裡。”

小紅書話題#辦公桌上有什麼#1.8億次的浏覽量表明,越來越多人意識到了這一點。

假設一天在工位待8小時,這1-2㎡的空間就占據了我們人生的1/10,這意味着,工位的布置形态不僅映射了公司文化,更展現了一個人的生活方式。

改造工位就是改造世界。

啟動!20分鐘工位法則

當“公園20分鐘法則”火遍全網,已經有人率先在工位裡享受世界。

今年率先在工位火起來的是水培香蕉。

中國人“種菜”的DNA正在工位覺醒
中國人“種菜”的DNA正在工位覺醒

圖源小紅書@養花小圓子

抱着好玩的心态,阿普下單買了大火的水培香蕉。當他把一棵綠油油還沒熟的香蕉插進工位花瓶,挂上“禁止蕉綠”的牌子後,隻用了一個下午,整個公司都知道“他在工位養香蕉了”。

一周左右,“蕉綠”成熟,大家聞風而至,摘下,吃掉,為期一周的“香蕉社交”到此終結。

除香蕉以外,還有越來越多水果“闖入”工位。和常在果園、蔬菜大棚裡看見的大棵大棵的果樹不同,出現在工位的往往都是水果的鮮切枝,一枝番茄、一枝鳳梨、小西瓜……隻要是水培能養活的,下一秒可能就出現在工位上了。

中國人“種菜”的DNA正在工位覺醒
中國人“種菜”的DNA正在工位覺醒

圖源小紅書@養花小圓子、@調調

但是,并非所有的水果鮮切枝都能食用。目前最受歡迎的水培香蕉、水培鳳梨養成熟後是可食用的,而一些更小衆的款式,比如青柿子、楊梅、樹莓、小南瓜、小西瓜等都屬于鮮切花材,絕大部分都是不建議或不可食用的。

将平時丢棄的果核或蔬菜塊莖儲存下來,隻要有耐心,泡一泡、種一種,很多都能0成本養出“工位果園”。

比水果更為人熟知的“工位搭子”是觀葉植物。

中國人“種菜”的DNA正在工位覺醒

圖源小紅書@波比波比呀

在開放式工位流行的當下,不止一個人在想念真·格子間,某種程度上而言,太過“開放”無形中擠占了人們最後一平米可能存有的私域空間。

于是,綠蘿類、海芋類、春羽、鐵樹、吊籃等觀葉植物就成了首選,畢竟足夠高大威猛,一出場就能鎮住場子。

再者,這類觀葉植物大多為水培,定期換水、加營養液幾乎就是全部的照護技巧,即便不是坐在靠窗的座位,隻要有散射的陽光或燈光就能生猛成長。

中國人“種菜”的DNA正在工位覺醒

圖源小紅書@胡哈哈

綠色為焦慮提供逃離的空間。

在色彩心理學中,綠色被視為自然、平和、和諧、健康和生命的象征。綠色的光線可以促進大腦中神經遞質的産生,讓人感到平靜和放松,起到減輕壓力和緊張情緒的作用。

從坐進工位的那一刻起,大家就默契地将自己調到工作的精神狀态,談話聲、腳步聲、同僚往來的身影,我們的視線都被電腦螢幕吸進去了。

“客戶有了新的回報。”“[提到了我]項目進度對齊一下。”“你來我辦公室一下。”

很多時候,焦慮是從大大小小的螢幕滲出來的。如果你剛好在工位養了個小森林,那希望你能在視線離開螢幕時,被這片綠意治愈。

中國人“種菜”的DNA正在工位覺醒

圖源小紅書@波比波比呀

“每告别一位實習生,桌上就多一個盲盒”

作為一位95後,粒粒是個不折不扣的潮玩迷,在盲盒火起來之前,她的工位都是“天女獸”“金屬徽章牆”等各類潮玩的家。在不影響同僚的情況下,工位是她愛好延伸的空間。

直到她有了自己的第一位實習生。

3個月的實習時間裡,粒粒和她相處愉快,一起合作出了不少作品,而在實習的最後一天,她給粒粒送來了一個盲盒。彼時盲盒開始興起,兩人搭檔追過熱點,這個普通款式的盲盒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兩人共事的過往。

中國人“種菜”的DNA正在工位覺醒

在這之後,粒粒将“買盲盒放工位”當作與實習生告别的儀式感。工作六年,她與形形色色的實習生共事過,除了留下過一些共同創作的作品,也有不少盲盒。

換工作時,她一口氣将代表“實習生們”的盲盒搬回了家,然後也在心裡默默地與這段工作經曆作了告别。

在新公司任職時,盡管沒再接觸新的實習生,但粒粒還是延續了自己的工位記錄,不管遇見的工作是輕松完成還是艱難達标,她都會買一個盲盒。

中國人“種菜”的DNA正在工位覺醒

“裝修”工位以來,有人誇過她的工位充滿生活氣息,有人找她要過連結,還有人說她真是把工位當家……面對這些評價,她隻是抿嘴一笑。

畢竟,這種悄咪咪的記錄,是隐秘的上班快感。

打勞工有自己的“slogan”要講

提問:出現在工位且會令人莞爾一笑的文字是什麼?答案呼之欲出——

工位智語,打勞工“無聲的呐喊”。

隻貼一張的“正在關機”對聯,比初号字還要大的“不要生氣”,奶茶杯标簽……文字已經成為工位改造的重要元素。

中國人“種菜”的DNA正在工位覺醒

在連續加班2個月後,駐外工作6年的庫魯萌生了辭職的打算。也正是在這時,他陪朋友參加了一場藝術市集,随手買了張“時間自由”的對聯,打算回去貼在工位“祈禱”。

在這之前,他一直是“離職風工位”的忠實擁趸。那指的是幾乎沒有任何私人物品,離職都能不被發現的工位。

庫魯不敢在辦公室太張揚,把“時間自由”低調地夾在工位放檔案的書立裡,而且他很快忘記了這張slogan。

一周後,庫魯收到上司将他“召回”本部的消息,在他抱着“終于解放了”的心态收拾工位準備撤場時,再次看到這副對聯,庫魯說自己腦子好像在放煙花,如釋重負。

中國人“種菜”的DNA正在工位覺醒

在工位貼“無聲的呐喊”不是什麼玄學,而是普通人對上班這件事,或者是對無聊生活的一些有趣的反抗。

社會學家C.賴特·米爾斯說:“白領蹑手蹑腳地來到這個世界。”與工廠或街頭的轟鳴不同,辦公室哪怕是最忙的時候,都是安靜的,而一些充滿嘲諷與戲谑,看似“發瘋”的智語,或許在某個時刻提供了“笑一笑”的由頭。

為什麼喜歡改造工位?

編輯部最喜歡改造工位的編輯說:“因為這會讓我感覺這是‘我’的工位。”

發現了嗎?好的工位其實沒有一件東西與工作有關,或許形狀千奇百怪,但殊途同歸,都是對理想工作狀态的一種向往。

從“房子是租來的,但生活不是”,到“工位是公司的,生活是自己的”,希望每個正在工位努力的你,都能找到鮮活的自己。

畢竟,要在有限的範圍内打最舒服的工。

雨衣

責編 吳耀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