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5·18我亮寶”,這些東城紅色舊址的館藏珍寶你了解多少?

作者:北京東城

仰望華夏文明的曆史天空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

各類博物館不僅是曆史的

儲存者、記錄者

也是華夏兒女接續奮鬥的

見證者、參與者

讓中華文化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

優良傳統

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光芒

激蕩起雄渾豪邁的中國精神

澎湃昂揚的中國力量

東城區擁有豐富的文博資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資源,既有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文化的革命舊址,又有展現曆史厚重、彰顯古都文明的中軸線文化瑰寶,還有傳播各行業各領域豐富内涵的行業博物館。今年5月18日是第48個“國際博物館日”,中共東城區委宣傳部依托域内部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展“‘5·18我亮寶’探尋東城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的文博密碼”國際博物館日系列活動,在“北京東城”微信公衆号“雲端亮寶”,讓區内有代表性的館藏珍寶走上“雲端”、躍然眼前,帶讀者線上“近距離”欣賞各領域博物珍品,進而激發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

第1期“在博物館中傳承紅色基因”,讓我們走進中國共産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紀念館、中法大學舊址、北大二院舊址(原北大數學系樓)、《新青年》編輯部舊址(陳獨秀舊居),一起聆聽紅色曆史中的館藏珍寶故事。

中國共産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紀念館

“5·18我亮寶”,這些東城紅色舊址的館藏珍寶你了解多少?

中國共産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紀念館依托北京大學紅樓建立,是北京市為迎接建黨百年,實施“北大紅樓與中國共産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舊址傳承保護利用工作”的重要成果,于2021年10月正式挂牌。其基本陳列“光輝偉業 紅色序章——北大紅樓與中國共産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主題展,圍繞李大钊、陳獨秀、毛澤東等早期建黨人物,生動展現中國共産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的光輝曆史,着力展現北京作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五四運動的策源地、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的主陣地、中國共産黨的主要孕育地之一,在中國共産黨建立史上所具有的獨特地位、獨特貢獻、獨特價值。

“5·18我亮寶”,這些東城紅色舊址的館藏珍寶你了解多少?

1986年中央組織部關于認定邵飄萍1925年春加入中國共産黨的檔案。

這是一份1986 年由中共中央組織部準許的檔案,檔案中赫然寫到:認定邵飄萍同志一九二五年春加入中國共産黨。

邵飄萍是誰?為什麼時隔 60 年才認定他的黨員身份?

他是從杭州《漢民日報》到《申報》駐北京的特派記者;他是《京報》的創辦人,從事新聞事業十幾年,以筆為槍,針砭時弊,對醜惡現象進行無情的抨擊鞭撻;他是北大紅樓新聞學研究會的導師,毛澤東就曾旁聽過他的的課程。

1925年邵飄萍加入中國共産黨,他的入黨介紹人是李大钊。與普通黨員不同的是,他是秘密黨員,被賦予“特别的工作任務”:宣傳和情報。1926年,邵飄萍以身殉國,結束了他短暫而燦爛的一生。這名中共秘密黨員以筆為槍、舍生忘死,他的聲音穿透了時代的黑幕,他的通訊時評成為對那個時代最有力的見證。

中法大學舊址

“5·18我亮寶”,這些東城紅色舊址的館藏珍寶你了解多少?

中法大學的創辦源于20世紀初的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在近代中國教育史和中法文化交流史上都具有重要影響。從1920年至1950年,這所開辦了30年的大學,培養出一批具有愛國主義情懷和進步思想的學生,其中很多人成為新中國成立初期文化和教育界的領軍人物。在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之際,中法大學舊址經過文物修繕和展陳布展,于2021年10月首次面向公衆開放,在教學樓和禮堂設有“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光輝曆程”兩個專題展覽。展覽融入百年建築,全面系統展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使中法大學舊址所承載的重要曆史煥發出新時代光彩。

“5·18我亮寶”,這些東城紅色舊址的館藏珍寶你了解多少?

72冊多種語言版本的《共産黨宣言》。

中法大學舊址的館藏——多種語言版本的《共産黨宣言》,展櫃中共展出了72冊,包括中文、德文、俄文、英文、法文等多種語言版本。

《共産黨宣言》是1848年馬克思和恩格斯為共産主義者同盟起草的綱領,是關于科學共産主義的第一個綱領性文獻,标志着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共産黨宣言》自問世以來,這部隻有2萬多字的“小冊子”已被譯成200多種文字,出版數千個版本,影響超越時空、遍及全世界,深刻影響和改變了人類社會發展程序,照亮了人類發展的前進方向。

100多年前,《共産黨宣言》來到中國,并在中華大地上迅速傳播開來。無數中國共産黨人從這本書中了解了什麼是共産主義,并沿着它所指引的方向找到了中國自身革命和解放的道路。時至今日,《共産黨宣言》的真理之光依然激勵着我們不斷前行。

北大二院舊址(原北大數學系樓)

“5·18我亮寶”,這些東城紅色舊址的館藏珍寶你了解多少?

北大二院舊址(原北大數學系樓)位于東城區沙灘後街55、59号一帶原京師大學堂院内。該樓建于1904年,磚木結構,高兩層。這裡曾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綜合性高等學府京師大學堂的重要組成部分,1919年改稱北京大學第二院數學系樓,李大钊、陳獨秀曾在此講學。1919年3月,青年毛澤東在該樓第16教室聆聽李大钊授課。1920年5月,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曾在此舉辦慶祝五一勞動節等革命活動,這裡也是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等早期組織的重要活動地。2020年3月,北京市将北大二院舊址(原北大數學系樓)列為“北大紅樓與中國共産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舊址”之一,進行保護修繕,内設“偉大開篇——中國共産黨早期北京組織專題展”。

“5·18我亮寶”,這些東城紅色舊址的館藏珍寶你了解多少?

《京漢勞工流血記》。

在北大二院舊址的展廳中,陳列着一本泛黃的小冊子,手繪封面常常吸引很多觀衆,這就是《京漢勞工流血記》。這是一本真實、詳細記載京漢鐵路勞工大罷工“二七慘案”全過程的重要文獻。書的封面畫有一位體格強健的勞工,高舉一把鐵錘,左方印“京漢勞工流血記”七字書名。

1923年的京漢鐵路勞工大罷工是中國共産黨上司的第一次勞工運動高潮頂點,擴大了中國共産黨在全國人民心中的影響,也進一步顯示了中國勞工階級的偉大力量。這本書是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北方分部負責人羅章龍目睹軍閥暴行後,奮筆撰寫完成。全書共10萬字,是研究中國勞工運動史的珍貴史料,更是中國勞工堅定的革命意志和堅強戰鬥力的真實寫照。

《新青年》編輯部舊址(陳獨秀舊居)

“5·18我亮寶”,這些東城紅色舊址的館藏珍寶你了解多少?

《新青年》編輯部舊址(陳獨秀舊居)位于東城區北池子大街箭杆胡同20号。1917年,陳獨秀受聘于北京大學任文科學長,租住在此,《新青年》編輯部從上海随遷此地。這裡是新文化運動主陣地之一、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的重要場所。2020年3月,北京市将《新青年》編輯部舊址(陳獨秀舊居)列為“北大紅樓與中國共産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舊址”之一進行保護修繕,内設“曆史上的《新青年》專題展”和“陳獨秀在北京專題展”。

“5·18我亮寶”,這些東城紅色舊址的館藏珍寶你了解多少?

《新青年》轉變為同人刊物的公告。

1918年,《新青年》雜志上刊登了一份公告,“本志自第四卷一号起,投稿章程業已取消。”也就是說從1918年開始,這本雜志不再向社會上征集稿件,所有文章都由編輯部的北大同人教授們共同完成。從這個時候開始,《新青年》從一個以安徽讀書人為中心的地方性刊物,變成了以北大為中心的全國性刊物。北大的文科教授們以這本雜志為載體,宣傳科學民主,反對封建專制、反對舊道德,掀起了新文化運動的高潮。1926年7月,這本雜志停刊。在11年的漫長跨度當中,《新青年》共有63期、2521篇文章。其中“社會主義”四個字被提到了1913次。1945年,黨的七大上,毛澤東同志曾經提到:“五四運動替中國共産黨準備了幹部。那個時候有《新青年》雜志”“被這個雜志和五四運動警醒起來的人,後頭有一部分進了共産黨”。

精彩還在繼續

期待明日更多

“藏品故事”

感悟炙熱的

愛國情懷

文字:區委宣傳部

圖檔:區委宣傳部 中國共産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紀念館 中法大學舊址 北大二院舊址(原北大數學系樓) 《新青年》編輯部舊址(陳獨秀舊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