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5·18我亮宝”,这些东城红色旧址的馆藏珍宝你了解多少?

作者:北京东城

仰望华夏文明的历史天空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各类博物馆不仅是历史的

保存者、记录者

也是华夏儿女接续奋斗的

见证者、参与者

让中华文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

优良传统

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芒

激荡起雄浑豪迈的中国精神

澎湃昂扬的中国力量

东城区拥有丰富的文博资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资源,既有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的革命旧址,又有展现历史厚重、彰显古都文明的中轴线文化瑰宝,还有传播各行业各领域丰富内涵的行业博物馆。今年5月18日是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中共东城区委宣传部依托域内部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5·18我亮宝’探寻东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的文博密码”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在“北京东城”微信公众号“云端亮宝”,让区内有代表性的馆藏珍宝走上“云端”、跃然眼前,带读者线上“近距离”欣赏各领域博物珍品,从而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

第1期“在博物馆中传承红色基因”,让我们走进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中法大学旧址、北大二院旧址(原北大数学系楼)、《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一起聆听红色历史中的馆藏珍宝故事。

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

“5·18我亮宝”,这些东城红色旧址的馆藏珍宝你了解多少?

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依托北京大学红楼建立,是北京市为迎接建党百年,实施“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传承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要成果,于2021年10月正式挂牌。其基本陈列“光辉伟业 红色序章——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围绕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早期建党人物,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的光辉历史,着力展现北京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主阵地、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孕育地之一,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史上所具有的独特地位、独特贡献、独特价值。

“5·18我亮宝”,这些东城红色旧址的馆藏珍宝你了解多少?

1986年中央组织部关于认定邵飘萍1925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文件。

这是一份1986 年由中共中央组织部批准的文件,文件中赫然写到:认定邵飘萍同志一九二五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

邵飘萍是谁?为什么时隔 60 年才认定他的党员身份?

他是从杭州《汉民日报》到《申报》驻北京的特派记者;他是《京报》的创办人,从事新闻事业十几年,以笔为枪,针砭时弊,对丑恶现象进行无情的抨击鞭挞;他是北大红楼新闻学研究会的导师,毛泽东就曾旁听过他的的课程。

1925年邵飘萍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的入党介绍人是李大钊。与普通党员不同的是,他是秘密党员,被赋予“特别的工作任务”:宣传和情报。1926年,邵飘萍以身殉国,结束了他短暂而灿烂的一生。这名中共秘密党员以笔为枪、舍生忘死,他的声音穿透了时代的黑幕,他的通讯时评成为对那个时代最有力的见证。

中法大学旧址

“5·18我亮宝”,这些东城红色旧址的馆藏珍宝你了解多少?

中法大学的创办源于20世纪初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近代中国教育史和中法文化交流史上都具有重要影响。从1920年至1950年,这所开办了30年的大学,培养出一批具有爱国主义情怀和进步思想的学生,其中很多人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化和教育界的领军人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法大学旧址经过文物修缮和展陈布展,于2021年10月首次面向公众开放,在教学楼和礼堂设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程”两个专题展览。展览融入百年建筑,全面系统展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使中法大学旧址所承载的重要历史焕发出新时代光彩。

“5·18我亮宝”,这些东城红色旧址的馆藏珍宝你了解多少?

72册多种语言版本的《共产党宣言》。

中法大学旧址的馆藏——多种语言版本的《共产党宣言》,展柜中共展出了72册,包括中文、德文、俄文、英文、法文等多种语言版本。

《共产党宣言》是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是关于科学共产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自问世以来,这部只有2万多字的“小册子”已被译成200多种文字,出版数千个版本,影响超越时空、遍及全世界,深刻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照亮了人类发展的前进方向。

100多年前,《共产党宣言》来到中国,并在中华大地上迅速传播开来。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从这本书中了解了什么是共产主义,并沿着它所指引的方向找到了中国自身革命和解放的道路。时至今日,《共产党宣言》的真理之光依然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北大二院旧址(原北大数学系楼)

“5·18我亮宝”,这些东城红色旧址的馆藏珍宝你了解多少?

北大二院旧址(原北大数学系楼)位于东城区沙滩后街55、59号一带原京师大学堂院内。该楼建于1904年,砖木结构,高两层。这里曾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高等学府京师大学堂的重要组成部分,1919年改称北京大学第二院数学系楼,李大钊、陈独秀曾在此讲学。1919年3月,青年毛泽东在该楼第16教室聆听李大钊授课。1920年5月,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曾在此举办庆祝五一劳动节等革命活动,这里也是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等早期组织的重要活动地。2020年3月,北京市将北大二院旧址(原北大数学系楼)列为“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之一,进行保护修缮,内设“伟大开篇——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组织专题展”。

“5·18我亮宝”,这些东城红色旧址的馆藏珍宝你了解多少?

《京汉工人流血记》。

在北大二院旧址的展厅中,陈列着一本泛黄的小册子,手绘封面常常吸引很多观众,这就是《京汉工人流血记》。这是一本真实、详细记载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二七惨案”全过程的重要文献。书的封面画有一位体格强健的工人,高举一把铁锤,左方印“京汉工人流血记”七字书名。

1923年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顶点,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心中的影响,也进一步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这本书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负责人罗章龙目睹军阀暴行后,奋笔撰写完成。全书共10万字,是研究中国工人运动史的珍贵史料,更是中国工人坚定的革命意志和坚强战斗力的真实写照。

《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

“5·18我亮宝”,这些东城红色旧址的馆藏珍宝你了解多少?

《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位于东城区北池子大街箭杆胡同20号。1917年,陈独秀受聘于北京大学任文科学长,租住在此,《新青年》编辑部从上海随迁此地。这里是新文化运动主阵地之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重要场所。2020年3月,北京市将《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列为“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之一进行保护修缮,内设“历史上的《新青年》专题展”和“陈独秀在北京专题展”。

“5·18我亮宝”,这些东城红色旧址的馆藏珍宝你了解多少?

《新青年》转变为同人刊物的公告。

1918年,《新青年》杂志上刊登了一份公告,“本志自第四卷一号起,投稿章程业已取消。”也就是说从1918年开始,这本杂志不再向社会上征集稿件,所有文章都由编辑部的北大同人教授们共同完成。从这个时候开始,《新青年》从一个以安徽读书人为中心的地方性刊物,变成了以北大为中心的全国性刊物。北大的文科教授们以这本杂志为载体,宣传科学民主,反对封建专制、反对旧道德,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的高潮。1926年7月,这本杂志停刊。在11年的漫长跨度当中,《新青年》共有63期、2521篇文章。其中“社会主义”四个字被提到了1913次。1945年,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同志曾经提到:“五四运动替中国共产党准备了干部。那个时候有《新青年》杂志”“被这个杂志和五四运动警醒起来的人,后头有一部分进了共产党”。

精彩还在继续

期待明日更多

“藏品故事”

感悟炙热的

爱国情怀

文字:区委宣传部

图片:区委宣传部 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 中法大学旧址 北大二院旧址(原北大数学系楼) 《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