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曾經的“富貴病”,農村發病率為何超過城市?丨世界高血壓日

作者:南方周末
曾經的“富貴病”,農村發病率為何超過城市?丨世界高血壓日

2023年10月8日,河北邯鄲,永年區永合會鎮王邊村健康小屋,醫務人員深入鄉村,免費為村民測量血壓。視覺中國/圖

鮮嫩的手抓羊肉,吃一口肉蘸一口鹽巴;被稱為“恰湯”的藏式清茶,按照習俗要加鹽飲用;油汪汪的臘肉已經腌入味,鹹鮮的風味勾起無限食欲……

當這些旅途中的美味成為日常飲食習慣時,結局可能是高血壓。

早在1991年,由原衛生部主持的第三次中國高血壓抽樣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城市和農村地區的高血壓患病率分别為16.3%和11.1%。是以,2005年的指南仍把高血壓稱為“富貴病”。2021年,中國疾控中心釋出的另一項研究中,這些數字已高達25.7%與29.4%,農村高血壓患病率增長更快,超過了城市。

除了肥胖、缺乏運動、吸煙和飲酒,多位村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過鹹的飲食習慣是誘發高血壓的重要因子。而農村高血壓高發病率背後,是低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患者重視不足、開藥拿藥不便、醫師水準參差不齊。

2024年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壓日,主題為“精準測量,有效控制,健康長壽”。在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孫英賢看來,規範化教育訓練村醫,能夠有效幹預農村高血壓的發展,研究成果兩度發表于頂級期刊《柳葉刀》。

村民抵觸醫生上門篩查

2004年,孫英賢在遼甯阜新農村調研,意外地發現35歲以上人群高血壓患病率高達36.2%,而服藥率僅為23.6%,控制率約1%。在高血壓還被視作“富貴病”的那個年代,農村居民的高血壓負擔尚未得到重視,農村地區沒有成熟的防治模式。

20年過去,随着農村生活水準上升,高血壓患病率也不斷随之攀升。

鹽分攝入過多時,會使血液鈉濃度升高,血容量增加,引起血管收縮,血流阻力增加,血壓升高。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高血壓患者每人每日最好控制在5g以下,目前大陸高血壓患者尤其農村地區攝入量遠遠超過該數值。

作為一種常見慢性病,高血壓經常顯得安全可控,以至于人們經常忘記由它引發的心腦血管疾病是導緻傷殘和過早死亡的靠前因子。

自2009年起,農村地區的心血管病死亡率就超過了城市水準。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的一份報告顯示,2018年,農村心血管病死亡率為322.31/10萬,大約是城市水準的1.2倍。

“和20年前相比,如今的農村居民消費得起高鹽、高油、高膽固醇的食物了。但和10年前相比,他們也消費得起高血壓藥物了。”在孫英賢看來,藥品集采為農村高血壓管理開創了良好的條件。以常用的降壓藥氨氯地平為例,由國家藥品集采前的每片2元,降為每片僅約4分錢。

然而在村醫們看來,雖然藥物變得廉價和可及,但不少村民依然“有藥不願吃,有病不去治”。

甘肅臨夏的村醫馬琛表示,許多患病村民隻會在身體感到不舒服時服用高血壓藥物,而非按照說明書每天服用。一旦藥物吃完,身體沒什麼不适,也就不會再去開藥了。“他們覺得症狀緩解了就是治愈了,但實際上血壓還是處于很高水準。”

篩查也同樣的消極。為了摸排轄區内高血壓患者情況,馬琛每年給全村村民測兩次血壓。但在入戶的時候會遭遇抵觸,他隻能在健康宣講和免費體檢活動中贈送村民水杯、雨傘之類的小禮品,才能吸引老人們。

湖南益陽村醫徐湘也體會到“醫不叩門”這句俗語的壓力,他有時上門宣講高血壓知識,反而激起村民的排斥,認為醫生上門是為了賣藥。徐湘隻能自創激勵,如果村民加入了城鄉居民醫保,他就自掏腰包報帳藥物的自費部分,限每月一次,相當于免費贈藥。“醫保報帳之後,一盒藥物也就一塊多錢。”他表示,“這好過他們不吃藥,中風癱瘓在床。”

向勇是西部某鄉鎮衛生院醫生,他發現,有的村民隻信任偏方,而非正規治療。還有人聽信算命占蔔,拒絕治療。

教育訓練村醫,村民血壓下降

在遼甯農村的調查過後,農村高血壓防治就成了孫英賢的新研究方向。2018年,他主持開展了中國農村高血壓控制項目(CRHCP),涵蓋三萬多名農村高血壓患者。這項研究通過對比實驗,驗證鄉村醫生能否成為幹預高血壓的主導力量。

村醫是公共衛生體系中的一線力量。他們有的隸屬于鄉鎮衛生院,一般駐守在行政村内,覆寫周邊若幹個自然村。

孫英賢表示,過去的村醫往往是農民兼任,半醫半農。後來雖然素質有所提升,但大量村醫也僅僅畢業于高中或衛校,沒上過醫學院。“因為能力不足,有的村醫隻會開某一種藥,不敢開新藥。還有的一直開某種老藥,但那個藥已經不是一線用藥了。”

是以在CRHCP研究中,孫英賢團隊對村醫進行教育訓練。數百名村醫被分為兩組:幹預組采取多層面綜合幹預模式标準化地測血壓、用藥、健康管理;正常治療組則沿用正常的管理模式,例如正常血壓測量,對嚴重病人向上轉診等等。

團隊還為幹預組開發了資訊管理系統,自動檢查處方中的藥品配伍是否正确,患者需要加另外一種藥物時,也會自動幫助村醫開具處方,也會自動發消息提示村醫,還同時會提醒村醫和患者藥物副作用。

CRHCP最終得出了積極的結果:18個月後,幹預組中有57%的患者血壓降至130/80 mmHg以下,對照組則為19.9%。而如果以這一血壓數字為目标進行強化降壓,經過3年幹預和随訪發現,降壓可以使高血壓患者心腦血管事件下降33%,心血管死亡下降30%,全因死亡下降15%。

但目前各地醫保系統對村醫的接納程度不一。徐湘表示,自己所在的村衛生室每位病人每天最多隻能報帳21元,而鄉鎮衛生院可以報帳35元,是以村民不太願意在村裡拿藥。向勇則表示,自己所在鄉衛生院的政策是醫療費用超過50元才可醫保報帳,但降壓藥價格低,湊不滿50元,反而間接影響了村民開藥的積極性。

孫英賢呼籲賦予村醫更大的權力。“我們發現在有的地區,村民不能在村衛生室開藥,得去鄉衛生院開藥。一來一去不僅費時間,車費也超過了藥費。”這會讓農村高血壓病人的治療積極性大大受挫,是以在CRHCP的實驗中,孫英賢團隊建議讓村醫也能開出廉價的降壓藥物,也希望給村醫增加一定的勞動報酬。

(文中村醫、鄉鎮醫生均為化名)

南方周末記者 海陽 南方周末實習生 趙永琪

責編 汪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