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文學習方法之朱熹的熟讀精思法

作者:了之散人231238521

朱熹的熟讀精思法

這是深入掌握文章精神實質的讀書方法。

宋朝朱熹,認為讀書應“熟讀深思”。他說:“大抵觀書須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後可以得爾。”他把“讀”與“思”看作是一個互相聯系的過程,做到“熟讀”、“精思”,才能有所收獲。同時,他又認為兩者又是一個互相提高的過程。他說:“讀了又思,思了又讀,自然有意。若讀而不思,又不知其味;思而不讀,縱使曉得,終是杌陛(wa nie)不安。......若讀得熟而又思得 精,自然心與理一,永遠不忘。”

朱熹說的,是指學習古文;但是在今天,也有一定 現實意義。現在有些人,一覽便算了事,不肯下苦工夫,這實在是學好國文的一大障礙。

做到熟讀精思有以下方法與步驟:

一、嘴裡讀,心裡講。讀書,不僅要放出聲音來讀,還要在讀的時候,心裡把字句的意義,随着講。讀是用聲讀出字句的音來,講是用心來解釋這個字句的意義。這樣一面讀,一面講,實踐證明,容易讀熟,易于記憶。

二、重分析,勤思考。讀書,重在了解。如果一味苦讀,不知其義,隻是徒費工夫,毫無收獲。了解,不僅要懂 得字音字義,文句内容,句法結構等,而且要進一步了解全文的中心思想,某些句子的深刻含義,作者寄寓的思想感情等。要這樣做,就得對文章的内容進行分析,勤于思考。有些文 句,從表面上看,字都是認識的,也會解釋,但這個句子通過這些字所表達的意叉是什麼?作者從中寄寓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那就不是膚淺地讀一遍可以了解的。例如範缜《神滅論》,文字上的障礙不多,可以讀通:但是要弄清“形神相即”與“形神相異”這兩個論點,以及雙方在辯論時通過對種種比喻的互相責難,進而說明靈魂與肉體的關系,是很不容易的,必需仔細分析,詳加思考,才能領會其實質。是以讀書不僅要讀,還要分析與思考。

三、讀得熟,記得牢。讀書,不僅要讀,還要 讀熟。讀得就,才能記得牢;記得牢,才能運用自如。怎樣才能 把 書 讀熟呢?上面講的“嘴裡讀,心裡講”就是一個比較 好 的 辦法。但是,總的說來,還得要下苦工夫,捷徑是沒有的。

朱熹所說的“熟讀精思”,要想得到成效,須從以上三方面去努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