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葉飛上将:金門失利我終生難忘,我想戴罪立功,但機會喪失了 終生的遺憾 戰場建設 大陳島和金門

作者:百年人物志
葉飛上将:金門失利我終生難忘,我想戴罪立功,但機會喪失了 終生的遺憾 戰場建設 大陳島和金門

<h1 class="pgc-h-arrow-right"> 終生的遺憾</h1>

不可否認的是,在金門戰役前,負責此次行動的軍事主官葉飛犯下了輕敵的錯誤。他後來在總結金門戰役失利的原因時是這樣說的:

(金門戰役前的)渡海攻取廈門之戰,已經非常危險,幸而克服了這個危險,順利攻克了廈門。好事往往會變成壞事,我們因為廈門的勝利,而沒有重視渡海作戰的困難,沒有接受這個教訓,結果在金門碰上了釘子……

葉飛将軍作為一位戰功赫赫的開國上将,他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也正是因為如此,此次的失利才叫人格外心痛和惋惜。他上面這短短的一句話,乃是用9086條戰士的性命換來的。

古人有詩:“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西楚霸王兵敗如山倒,都有卷土重來的可能,我解放軍自南下以來,一路所向披靡,為何沒有“卷土重來”?但是,曆史就是如此的吝啬,很多曆史性的機會往往就隻有一次,錯過了就不會再有了。

葉飛上将:金門失利我終生難忘,我想戴罪立功,但機會喪失了 終生的遺憾 戰場建設 大陳島和金門

晚年的葉飛将軍依舊沒有能彌補自己當年疏漏的機會,他在回憶錄中痛苦地寫道:“金門失利我終生難忘,我想戴罪立功,但機會喪失了,沒有攻下金門島,對我來說始終是一大遺憾。”一直到逝世,葉飛都無法消解金門之痛。

<h1 class="pgc-h-arrow-right"> 戰場建設</h1>

盡管葉飛将軍确實犯了錯誤,但是我并不贊同把所有的過錯都推到他一個身上,這樣不僅很不客觀,也很不公平。

金門戰役失利後,中央開始意識到,要想渡海作戰,就必須取得蘇聯方面的支援。為此,這年12月,我方訪蘇時特地向斯大林提出,希望蘇方可以為我們提供一些飛行人員或者秘密軍事特遣艦隊,但蘇聯方面礙于雅爾塔協定的限制,隻答應派一些指揮顧問和軍事教員之類的非戰鬥人員,而婉拒了我方的其他要求。

不久後,隔壁半島就燃起了戰火,第七艦隊的開入讓我們不得不把重心從東南轉移到東北。

為什麼我們如此需要蘇聯的支援?答案很簡單:以我軍當時的實力來說,拿下大小金門并非什麼難事,真正的難題在于如何阻止國軍增援大小金門的部隊。

要阻敵增援,就需要有足夠的海空力量去遮蔽金門的周邊海域,簡單來說,我們需要有機場、錨地、倉庫、油料、武器、炮兵陣地、軍艦、海堤等等,而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經驗、技術作為支撐。

就算有了這些人力物力經驗技術,怎麼把它們投放到福建,也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我們需要修公路、修鐵路,而福建自古以來就以多山聞名,人稱“八山一水一分田”。這同樣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葉飛上将:金門失利我終生難忘,我想戴罪立功,但機會喪失了 終生的遺憾 戰場建設 大陳島和金門

1953年9月初,金門戰役失利4年後,華東軍區趁着美國深陷朝戰之機,拟訂了一份收複大小金門的作戰計劃,随後陳毅、葉飛、張愛萍等人帶着這份報告去了北京,希望可以一雪前恥,但彭總對該作戰計劃的批示是:“預算甚大,無十分把握……”中央也同意彭總的看法“需近5億元,無法支出,至少1954年不應動用如此大筆經費”。

我們當時實在太窮了,打不起這樣的仗,華東軍區随後接到通知:攻金門準備工作暫停。

<h1 class="pgc-h-arrow-right"> 大陳島和金門</h1>

54年6月,美蔣簽訂了著名的《共同防禦條約》,根據條約規定,其中一方若遭攻擊,另一方将采取行動。這個條約是針對誰不言自明。

但是,美國的強硬表态隻能帶來一個更加強硬的表态,很快《大陳列島登陸作戰方案》就被送了上去。

這個作戰方案膽大心細,抓住了《共同防禦條約》中的一大“漏洞”:美國隻說了協防台澎,沒說要不要協防大陸的沿海諸島。而我們就是要試探一下美國人的底線何在。此時蔣介石還在和美國進行着激烈的談判,我們抓住了這個時機,一舉拿下了大陳島。

葉飛上将:金門失利我終生難忘,我想戴罪立功,但機會喪失了 終生的遺憾 戰場建設 大陳島和金門

對我們來說,大陳島是比金門更重要的,拿下它,就可以解除溫州、甯波、上海、杭州等地一直以來遭受到的威脅,無論是在政治上還是經濟上,都有大好處,這一點毋庸置疑。

但既然決定要打,為什麼不連金門一起拿下?原因還是前面說到的:消耗太大,負擔不起。這個決策其實頗有無奈之處,但是從長遠的角度和戰略的角度來看,留下金門做牽扯之用,其實卻成就了一步更高明的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