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叶飞上将:金门失利我终生难忘,我想戴罪立功,但机会丧失了 终生的遗憾 战场建设 大陈岛和金门

叶飞上将:金门失利我终生难忘,我想戴罪立功,但机会丧失了 终生的遗憾 战场建设 大陈岛和金门

<h1 class="pgc-h-arrow-right"> 终生的遗憾</h1>

不可否认的是,在金门战役前,负责此次行动的军事主官叶飞犯下了轻敌的错误。他后来在总结金门战役失利的原因时是这样说的:

(金门战役前的)渡海攻取厦门之战,已经非常危险,幸而克服了这个危险,顺利攻克了厦门。好事往往会变成坏事,我们因为厦门的胜利,而没有重视渡海作战的困难,没有接受这个教训,结果在金门碰上了钉子……

叶飞将军作为一位战功赫赫的开国上将,他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此次的失利才叫人格外心痛和惋惜。他上面这短短的一句话,乃是用9086条战士的性命换来的。

古人有诗:“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西楚霸王兵败如山倒,都有卷土重来的可能,我解放军自南下以来,一路所向披靡,为何没有“卷土重来”?但是,历史就是如此的吝啬,很多历史性的机会往往就只有一次,错过了就不会再有了。

叶飞上将:金门失利我终生难忘,我想戴罪立功,但机会丧失了 终生的遗憾 战场建设 大陈岛和金门

晚年的叶飞将军依旧没有能弥补自己当年疏漏的机会,他在回忆录中痛苦地写道:“金门失利我终生难忘,我想戴罪立功,但机会丧失了,没有攻下金门岛,对我来说始终是一大遗憾。”一直到逝世,叶飞都无法消解金门之痛。

<h1 class="pgc-h-arrow-right"> 战场建设</h1>

尽管叶飞将军确实犯了错误,但是我并不赞同把所有的过错都推到他一个身上,这样不仅很不客观,也很不公平。

金门战役失利后,中央开始意识到,要想渡海作战,就必须取得苏联方面的支援。为此,这年12月,我方访苏时特地向斯大林提出,希望苏方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飞行人员或者秘密军事特遣舰队,但苏联方面碍于雅尔塔协议的限制,只答应派一些指挥顾问和军事教员之类的非战斗人员,而婉拒了我方的其他要求。

不久后,隔壁半岛就燃起了战火,第七舰队的开入让我们不得不把重心从东南转移到东北。

为什么我们如此需要苏联的支援?答案很简单:以我军当时的实力来说,拿下大小金门并非什么难事,真正的难题在于如何阻止国军增援大小金门的部队。

要阻敌增援,就需要有足够的海空力量去遮蔽金门的周边海域,简单来说,我们需要有机场、锚地、仓库、油料、武器、炮兵阵地、军舰、海堤等等,而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经验、技术作为支撑。

就算有了这些人力物力经验技术,怎么把它们投放到福建,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我们需要修公路、修铁路,而福建自古以来就以多山闻名,人称“八山一水一分田”。这同样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叶飞上将:金门失利我终生难忘,我想戴罪立功,但机会丧失了 终生的遗憾 战场建设 大陈岛和金门

1953年9月初,金门战役失利4年后,华东军区趁着美国深陷朝战之机,拟订了一份收复大小金门的作战计划,随后陈毅、叶飞、张爱萍等人带着这份报告去了北京,希望可以一雪前耻,但彭总对该作战计划的批示是:“预算甚大,无十分把握……”中央也同意彭总的看法“需近5亿元,无法支出,至少1954年不应动用如此大笔经费”。

我们当时实在太穷了,打不起这样的仗,华东军区随后接到通知:攻金门准备工作暂停。

<h1 class="pgc-h-arrow-right"> 大陈岛和金门</h1>

54年6月,美蒋签订了著名的《共同防御条约》,根据条约规定,其中一方若遭攻击,另一方将采取行动。这个条约是针对谁不言自明。

但是,美国的强硬表态只能带来一个更加强硬的表态,很快《大陈列岛登陆作战方案》就被送了上去。

这个作战方案胆大心细,抓住了《共同防御条约》中的一大“漏洞”:美国只说了协防台澎,没说要不要协防大陆的沿海诸岛。而我们就是要试探一下美国人的底线何在。此时蒋介石还在和美国进行着激烈的谈判,我们抓住了这个时机,一举拿下了大陈岛。

叶飞上将:金门失利我终生难忘,我想戴罪立功,但机会丧失了 终生的遗憾 战场建设 大陈岛和金门

对我们来说,大陈岛是比金门更重要的,拿下它,就可以解除温州、宁波、上海、杭州等地一直以来遭受到的威胁,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有大好处,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既然决定要打,为什么不连金门一起拿下?原因还是前面说到的:消耗太大,负担不起。这个决策其实颇有无奈之处,但是从长远的角度和战略的角度来看,留下金门做牵扯之用,其实却成就了一步更高明的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