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春(杜甫)
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
盤出高門行白玉,菜傳纖手送青絲。
巫峽寒江那對眼,杜陵遠客不勝悲。
此身未知歸定處,呼兒覓紙一題詩。
譯文
立春日春盤裡裝滿了細嫩的初生蔬菜;忽然回憶起在西安洛陽兩京的光景正是寒梅綻放的時節。
兩京高門大戶把青絲韭黃盛在白玉盤裡,經纖細女子的手互相饋送。
流落他鄉,巫峽長江又如何能夠入得我的眼;我這杜陵遠客,因戰亂不能歸鄉,不由得悲從中來。
今生尚不知安身之處在何處?叫兒子為我找來紙張題寫了這首詩。
注釋
1.春盤:古代風俗,立春日以韭黃、果品、餅餌等簇盤為食,或饋贈親友,稱春盤。帝王亦于立春前一天,以春盤并酒賜近臣。
2.兩京:指唐代的京城長安和東都洛陽。
3.高門:高大的門,舊時指顯貴的人家。
4.行白玉:行,賜予。古代立春前皇帝會向大臣賜春盤。
5.纖手,意思是指女子柔細的手。
6.青絲:借指初生的韭菜。
7.巫峽:巫峽自巫山縣城東大甯河起,至巴東縣官渡口止,全長46公裡,有大峽之稱。
8.那:通“挪”,移動。
9.杜陵:地名。在今陝西省西安市東南。古為杜伯國。秦置杜縣,漢宣帝築陵于東原上,因名 杜陵。杜甫因祖上曾居于此地,為官長安時,也客居于此,故自稱杜陵野老,杜陵客。
10.歸定:停當;完畢。
賞析
這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一首立春詩。立春,為二十四節氣之首,又名正月節、歲節、改歲、歲旦等。立,是“開始”之意;春,代表着溫暖、生長。
此時的詩人,由于戰亂,不得歸家,正客寓夔江。杜甫通過回憶在兩京立春日度過的情景,對比當下客寓他鄉,“漂泊西南天地間”的愁苦,表達了詩人對故國的眷戀和對故鄉的思念。
首聯,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是說,立春日春盤裡裝滿了細嫩的初生蔬菜;忽然回憶起在西安洛陽兩京的光景正是寒梅綻放的時節。此聯交代了寫作的時間:立春日。并由立春日的“春盤”,忽然想起往年長安、洛陽立春時節的美好情景。這就為鄉愁的深入,營造了氛圍。
颔聯,盤出高門行白玉,菜傳纖手送青絲。是說,兩京高門大戶把青絲韭黃盛在白玉盤裡,經纖細女子的手互相饋送。此聯寫出昔日京城慶祝立春的情景,與眼前寄寓他鄉的蕭條冷落形成了強烈對比。清代浦起龍《讀杜心解》評價道:憶兩京,全從春盤生菜觸起。故三、四句述兩京之盛,隻用盤菜形容,不須别作鋪張,而太平氣象如見。杜甫寫太平氣象,一為懷念,二為對憧憬,希望再逢明君,重回開元盛世。
頸聯,巫峽寒江那對眼,杜陵遠客不勝悲。是說,流落他鄉,巫峽長江又如何能夠入得我的眼;我這杜陵遠客,因戰亂不能歸鄉,不由得悲從中來。此聯,詩人又從回憶裡出來,面對眼前巫峽和滾滾的寒江,不禁悲從心來。“杜陵遠客不勝悲”,這一句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一切情緒都籠罩在這“悲”字中。
尾聯,此身未知歸定處,呼兒覓紙一題詩。是說,今生尚不知安身之處在何處?叫兒子為我找來紙張題寫了這首詩。“此身未知歸定處”一句,形象地表現了詩人孤獨落寞的悲苦處境,與上句“不勝悲”形成了很好的對應關系。
縱覽全詩,不難看出立春日杜甫的愁腸百結,他憂國憂民,希望祖國重回盛日,希望沒有戰亂,自己也能回到自己的家。但這些都如寒江一樣,一去不複還了。
幸好,我們生在新時代,生在和平年代,在國際疫情肆虐時,可以在平安的新年裡,度過一個美好溫馨的新年。
新年到來之際,在這裡祝願大家平安幸福,心想事成!
作者:嚴勇,文學碩士。中宣部學習平台“每日鑒賞”專欄作家。中華詩詞協會會員,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全國青年作家班第三期學員。已出版文史集《泰州史話:運鹽河邊的城市》,散文集《讀書旅行》、随筆集《風韻泰州》。發表文章五百餘篇。現為報社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