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清朝活的時間最長的公主,據史料記載,她也是清朝最跋扈的公主,康熙說她:“和身邊所有人都不和”,但她卻和雍正關系不錯,她就是固倫端敏公主。

影視中 端敏公主
固倫端敏公主,生父為簡親王濟度,努爾哈赤之侄孫,其同母弟莊親王舒爾哈齊之孫,鄭獻親王濟爾哈朗次子。生母為簡親王的嫡福晉博爾濟吉特氏,孝惠皇後(順治第二任皇後)一母同胞的親姐姐。簡福晉早妹妹兩年嫁到京城,成為濟度的妻子。
端敏公主生于順治十年(1653年)六月,她是簡親王次女,此前簡親王已有一子(長子墨嵋,母庶福晉額塞禮氏,塞尹圖之女),和一女(長女,後封郡主,母側福晉兀魯特博爾濟吉特氏)。
端敏雖為次女,卻是簡親王嫡長女,身份自然高貴。就在她出生四個月後,皇宮裡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順治廢掉了自己第一位皇後博爾濟吉特氏,幾個月之後,又從科爾沁草原迎回來了第二位博爾濟吉特氏(年僅14歲)做皇後,也就是後來的孝惠章皇後。同年被送到皇宮還有另一位博爾濟吉特氏,後封為淑惠妃,是孝惠的親妹妹。這位新皇後是端敏的親姨母,端敏身份自然與衆不同了。于是她幼年作為公主被養在宮中。
影視中孝惠章皇後
順治十六年十一月,科爾沁王公進京陛見,領班入京的是孝莊太後一母同胞的四位兄長中最小的一個——科爾沁左翼中旗的掌旗紮薩克多羅達爾漢郡王(後晉和碩達爾漢親王)滿珠習禮。
滿珠習禮是清朝第一任達爾罕王,,他過世的前妻是皇太極的養女,他的女兒是順治皇帝的悼妃(幼年養在宮中,因年幼未冊封,順治十五年去世,追封悼妃)。新冊立的孝惠章皇後和淑惠妃又都是他的孫女。孝莊對這個一母同胞的哥哥也是禮遇有加,為了維系滿蒙聯姻關系,也是親上加親,孝莊将年僅7歲的端敏公主許配給了滿珠習禮年幼的長孫班第。
第一任達爾罕王滿珠習禮畫像
歲月不居,時光飛逝,轉眼間端敏已經到了17歲,這十多年裡,她身邊的人和事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先是順治十七年(1660年)父親濟度去世,年僅28歲,6歲的德塞(簡親王第三子,也是嫡長子,端敏公主同母弟)承襲了爵位;幾個月後養父順治皇帝去世,康熙繼位,兩年後生母博爾濟吉特氏又去世了,又過了兩年,未來的祖公公滿珠習禮親王去世,四年後未來的公公和塔親王去世。此時的端敏公主幾乎失去了所有與她關系親密的長輩。
而在這一年三月,最令她痛心的是自己唯一的同母弟弟德塞的死。
端敏的父親濟度共有十二個子女,真正被她視為親人的隻有這個與她一母同胞的弟弟。她作為嫡長女,自然是嬌生慣養,在家時處處高人一等,後來入宮成為公主,更是成了整個簡親王府的驕傲,身份最貴的她自然看不起那些庶出的兄弟們。
德塞于康熙九年三月去世,年17歲,他雖然娶了親,但沒有留下一兒半女,簡親王的爵位在正房這一支脈上的繼承也就落空了。
影視中 簡親王濟度
簡親王共有五個兒子,而此時尚活着的三個兒子,長子墨嵋,次子喇布,五子雅布(第四子穆濟衲順治十六年三月夭折,年4歲)。最後,次子喇布成為了第四任簡親王。
對于端敏而言,她唯一視為親人的同母兄弟已經去世,對她來說誰繼承爵位都一樣。康熙九年(1670年)九月,就在喇布成為簡府新主人的同一時刻,端敏正式下嫁,踏上了去往科爾沁的旅程,她将在那裡度過往後長達六十年的和親生涯。
第三任達爾罕王班第
由于端敏的生母、養母、養祖母博爾濟吉特氏都是出生于蒙古科爾沁,蒙古的語言、習俗和生活習慣對她來說都非常熟悉,是以出嫁後很快便适應了夫家的新環境。
端敏下嫁第二年,她的丈夫班第承襲了達爾漢親王的爵位,端敏公主也成為了科爾沁左翼中旗的女當家人。
端敏出嫁前,因為身份尊貴,又沒有長輩限制,漸漸養成了驕縱跋扈的作風,出嫁之後,也沒有收斂,如今已經成為了第一女主人,更是沒了顧忌。但礙于她的身份,也沒人敢對她有所不滿,更沒人敢提出來,就這樣端敏公主就這樣在科爾沁草原過上了天大地大、唯我獨尊的生活。
康熙二十年,簡親王喇布去世了(和他父親濟度一樣,也是活了28歲),他的同胞弟弟雅布繼承了爵位,成為第五任簡親王。這個消息到了端敏耳中,令她極為反感。
喇布和雅布是同母兄弟,母為濟度庶福晉杭氏,翁普熙之女。那個年月,庶福晉實際上就是沒有得到任何封号的小妾,有的甚至可能隻是通房丫頭而已。雖然杭氏位份不高,卻相當得寵,這讓端敏母親嫡福晉博爾濟吉特氏非常不滿,母親的态度自然也會影響到端敏的身上。
有一年,端敏公主回京省親時,雅布的福晉西林覺羅氏來府上給她請安,結果生生被端敏公主晾在門房裡大半天,也沒見她的面。這位福晉委屈至極,回來向丈夫哭訴,雅布安慰她說,端敏公主生來傲慢驕橫,誰都不敢招惹,以後不再上門去觸這個黴頭就是了。由此可見姐弟二人的關系已經相當惡劣,都到了不屑維持表面關系的地步。
除了自己的異母兄弟們,端敏跟康熙關系同樣一般。盡管找不到二人直接發生沖突的記載 ,但面對她的刁蠻性格,康熙皇帝大概也是一百個看不慣。康熙三十一(1692年),康熙為一些已出嫁的還在世公主按照貝勒品級設定護衛長史。其中包括大女兒純禧公主(康熙養女,康熙二十九年下嫁蒙古科爾沁部台吉博爾濟吉特氏班第,此班第非端敏之班第)、二女兒榮憲公主(生母榮妃馬佳氏,康熙三十年嫁漠南蒙古巴林部博爾濟吉特氏烏爾衮)、三女兒端靜公主(生母布貴人兆佳氏,康熙三十一年十月嫁給喀喇沁部蒙古杜棱郡王次子烏梁罕氏噶爾臧),就連順治五年時出嫁的姑姑固倫淑慧長公主都照顧到了,(孝莊文皇後所生),卻單單就漏掉了端敏公主。其中緣由,可見一斑。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端敏的丈夫班第親王去世了,她的兒子羅蔔藏衮布繼承了達爾漢親王的爵位。此時的端敏公主已經57歲,都說人越老越柔軟,但端敏性格卻沒有絲毫改變,依然我行我素、不可一世,和衆人之間的沖突也沒有絲毫改善。
固倫端敏公主
康熙五十六年,第六任簡親王雅爾江阿(其父雅布于康熙四十四年去世,谥号曰“修”)給康熙上了一道奏折,奏折的内容大概是,康熙要為雅爾江阿的女兒指婚了,雅爾江阿對此十分的感激,但是他唯一希望的就是,不要把自己女兒許配給端敏公主的兒子策旺多爾濟。因為姑姑端敏公主和父親生前不和已久,兩家結親後會讓女兒左右為難。
雅布做親王時,為人忠實勤勉,康熙對他贊賞有加,對自己的侄子雅爾江阿也是非常照顧,用心培養,在雅爾江阿給康熙皇帝的書信奏折中,他甚至和皇子們一樣稱康熙為“皇父”,可見康熙對這個侄子的看重。
是以此時康熙皇帝,顯然會站在雅爾江阿的一邊,他在朱批中回複說:朕對這件事情深知不已,你的要求朕記着了。不僅如此,康熙還在後面加上了一句:端敏公主性情乖張暴戾,不光是你的父親,她跟所有人都不和。
但是端敏公主偏偏和皇四子胤禛即後來的雍正皇帝關系挺好,這其中主要原因是在康熙後期的九子奪嫡中,雅爾江阿支援皇八子胤禩,也就是雍正的對手,而端敏又極其讨厭自己的這位異母弟弟,繼而讨厭弟弟支援的所有人,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是以自然而然的就與胤禛走在了一起。
雍正繼位後,雍正元年(1723年)晉封端敏為固倫端敏公主,要知道固倫這個封号可是皇後之女才有的待遇。雖然雍正的進封有其政治意義,但也說明二人關系肯定是不錯的。
雍正七年(1729年)五月十八日,七十七歲的端敏公主去世,終于走完了她驕縱貴重的一生,她也是清朝公主中最長壽的了。
圖檔來自網絡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