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扶桑第一山,老松積翠白雲間。
宮高大似阿房殿,城險困于函谷關。
若不唐虞治天下,必應梵釋出人間。
蓬萊三萬裡仙境,留與寬仁永保顔。
——《江州安土山記》

安土城
日本戰國時期,不但出了很多人們耳熟能詳的名将。而且也建築了許多宏偉的城堡。雖說大多數城堡已經不再,但我還是想跟大家聊聊這些城堡的由來及趣聞。
今天咱們來說說日本戰國時期由織田信長命人所建的安土城。
安土城,名字的由來是因為
信長的畢生理念所取,雖說信長被史稱為“第六天魔王”,但終其根本還是想建造一個“平安樂土”,而城堡的名字安土就是是以而來。
1568年信長上洛成功後,與足利将軍開始了蜜月期,此時的信長已經不滿于自己居住的岐阜城,其原因也是有三,一是因為岐阜城距離京都過遠,往返過于勞累;二是因為他的愛将羽柴秀吉及明智光秀的居城(長濱城及坂本城)遠離了清州城的控制,聯絡二人不太友善。另外,若要從安土城直接發兵攻打中國毛利氏、甲斐武田氏、越後上杉氏也極為友善。信長的武器工廠位于長濱城下的國友村,離安土城較近,也便于管理。
是以,在1576年,信長命手下築城名家丹羽長秀在琵琶湖南邊小島上興建安土城,至此他不但連接配接了長濱城及坂本城,還大大縮短了去京都的距離。據說,為了修築安土城,信長動用了約1萬名勞工,而且還請了京都等地多名建築師參與獻計建造。就這樣花了3年時間,安土城于1579年正式落成。
安土城建築在高199米的山上,再加上它本身是七層樓的建築,本城高度就已經達到了65米,至此,若站在天守閣上,就等于是250米(約80層樓)。站在這個地方觀望日本戰國時期的風景,不得不說信長還是有夠會享受。
安土城殘骸上眺望近畿地區
安土城修複圖
至于這七層的介紹,書上是這麼描述的:
第一層是石牆,作為倉庫放置糧秣。
石牆之上建第二層,牆壁貼金,柱數二百零四根,繪百鳥及儒者。
第三層,柱數一百四十六根,繪花鳥及賢人像。
第四層,柱數九十三根,繪松、竹等。
第五層,無繪,為三角形。
第六層,八角形,經信長親自設計,外面的柱漆紅,裡面的柱則包金箔,周圍有雕欄,刻龜和飛龍;外壁繪畫惡鬼,内畫釋迦牟尼與十大弟子說法圖。
第七層,室内外皆塗金箔,四柱雕龍。
光是形容就已經華麗非凡,可見城堡華麗何止一般。
外部構造
内部構造
不過可惜的是,在本能寺之變之後,安土城就毀于一場大火中。
本能寺事變男主甲 戰國無雙5信長
本能寺事變男主乙 戰國無雙5光秀
至于是誰放的火,民間有三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由明智光秀的女婿明智秀滿所作,但是很多人認為,秀滿是一名及其愛好文化的武士,就算在他死之前,也是将名貴文物和珠寶缒到城下之後,才放火自殺。這樣愛惜文化的人不可能去燒掉藏有無數寶物的安土城。另有佐證是說安土城起火時間是在秀滿離開安土城的第二天,這也大大縮小了秀滿的縱火嫌疑。
第二種說法就是信長的傻兒子新信雄所為,其最主要依據就是弗洛伊士的《日本史》的記載,其中寫道:“信長之子禦本所(即信雄)是個智謀拙劣之人,為此理由,在戰争中他命人點燃了城堡,城堡從上部開始焚燒,很快就被烈焰吞沒,此後他又在集市中放火,集市大部分都被燒毀了。”
但仔細想想傻兒子也沒理由這麼做,信長死後,他自然是信長家接班人,不可能自己親自下令燒毀自己的大學營,那就歸于第三種說法了,據《兼見卿記》記載:“所謂安土放火雲雲,都是臆想,實際是起自山下的野火,偶然燒毀了城砦。”然而安土城東、北、西三面都臨着琵琶湖,南方通往陸地的方向還挖掘了壕溝,簡直是一座建在湖中的水上要塞,外部着火,能夠把整個城堡和城下町都燒為灰燼。
是以,安土城的燒毀很可能源自一場野火,不過具體是如何,就隻有那個時代的人自己知道了。
天守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