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見深:情深不壽、慧極必傷,明朝第8位皇帝的胸懷,可納百川一、明朝最尴尬的皇太子二、隻要活着,就能翻盤三、情深不壽,慧極必傷四、千秋功過,海納百川

作者:博史通今

在寫本文之前,先給大家說一個引子:上個世紀末,香港文壇曾出現過一個“國文與武俠之間的絕題”,說起來,十分有趣。

事情是這樣的,1955年,金庸先生發表了長篇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在書中,乾隆皇帝送給陳家洛一塊玉,玉上刻了一行字,曰:

情深不壽,慧極必傷,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書劍恩仇錄》是金庸的第一部長篇武俠小說,到了上世紀末,金庸先生成名已久,很多人喜歡上面這句話,但卻不知道金庸到底引用于哪部典籍。

朱見深:情深不壽、慧極必傷,明朝第8位皇帝的胸懷,可納百川一、明朝最尴尬的皇太子二、隻要活着,就能翻盤三、情深不壽,慧極必傷四、千秋功過,海納百川

有好事者查遍了四書五經、孔孟老莊,終于在《易經》中找到了“謙謙君子”,在《國風》中找到了“溫其如玉”,而關于“情深不壽、慧極必傷”則完全沒有找到出處。

是以人們說,這句話是“國文與武俠之間的絕題”。

其實,金庸先生也算是集語言與藝術之大成者,他自己創作的東西,難道不算國文經典嗎?

因為這件事,“情深不壽、慧極必傷”這8個字,卻出名了。這8個字用以形容:太投入、太深情的情感,往往不能長久;過于聰慧,則更容易體會世态炎涼,也容易傷身。

筆者認為,用這8個字,來形容明朝的一位皇帝,則十分恰當,此人就是明朝第八位皇帝,明憲宗朱見深。

朱見深:情深不壽、慧極必傷,明朝第8位皇帝的胸懷,可納百川一、明朝最尴尬的皇太子二、隻要活着,就能翻盤三、情深不壽,慧極必傷四、千秋功過,海納百川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一、明朝最尴尬的皇太子</h1>

明朝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明英宗朱祁鎮通過“奪門之變”第二次成為大明皇帝,登基當天,明英宗下旨,立朱見濡為太子。聖旨一下,群臣愕然,竟然不知道新太子“朱見濡”是何人?于是鬧了個笑話。

朱見深:情深不壽、慧極必傷,明朝第8位皇帝的胸懷,可納百川一、明朝最尴尬的皇太子二、隻要活着,就能翻盤三、情深不壽,慧極必傷四、千秋功過,海納百川

朱見濡,其實就是朱見深(明憲宗),《憲宗實錄》記載:

上初名見深,至是更名見濡。

原來,明英宗朱祁鎮複辟當日,太過混亂,慌忙之中,把兒子的曾用名寫上去了。後來,明憲宗朱見深登基,在給父親上谥号時,還自稱“孝子嗣皇帝見濡”。可見,朱見濡這個名字,已經成了他們父子之間的特殊情結。

在明朝曆史上,朱見深是一個非常尴尬的太子。

朱見深出生于明英宗正統十二年(公元1447年),當時,明英宗朱祁鎮20歲,意氣奮發,朱見深雖然不是嫡子,卻是朱祁鎮期盼已久的長子。是以,在3歲之前,朱見深幾乎是大明朝最幸福的孩子。

然而,3歲那年,明朝的風向變了,朱見深的命運也随之改變。

正統十四年(1449年),朱祁鎮在王振的忽悠下,禦駕親征,結果發生了“土木堡之變”,大明朝的勳貴集團和50萬精銳幾乎全軍覆沒,“仁宣之治”的數年積累,毀于一旦,明英宗朱祁鎮被俘。

朱見深:情深不壽、慧極必傷,明朝第8位皇帝的胸懷,可納百川一、明朝最尴尬的皇太子二、隻要活着,就能翻盤三、情深不壽,慧極必傷四、千秋功過,海納百川

明英宗朱祁鎮是明朝唯一一個做過俘虜的帝王,他被俘後,瓦剌人以他為要挾訛詐明朝。當時朱見深年僅3歲,國無長君,内政一片混亂。在于謙等人的推薦下,孫太後頒布懿旨,讓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钰登基稱帝,史稱明代宗。同時遙尊被俘的朱祁鎮為太上皇。但孫太後有一個條件:百年之後,朱祁钰還要把皇位還給朱祁鎮一脈。

是以,當時便立朱祁鎮的長子朱見深為太子。關于這段曆史,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讀一讀我之前的文章:奪門之變:明英宗連夜記住功臣的名單,注定成為曆史的笑柄。

朱見深:情深不壽、慧極必傷,明朝第8位皇帝的胸懷,可納百川一、明朝最尴尬的皇太子二、隻要活着,就能翻盤三、情深不壽,慧極必傷四、千秋功過,海納百川

也就是說,朱見深被立為太子時,他隻有3歲,而且他的父親當時還是俘虜。對于朱見深來說,在懵懵懂懂的年紀,他或許不知道當上太子意味着什麼。因為在當時,失去父親,或許是最為傷心之事。

後來朱祁钰和于謙打赢了北京保衛戰,擊敗瓦剌,瓦剌歸還朱祁鎮。但朱祁钰已經坐上了帝王之位,不舍得下來。朱祁钰便把哥哥關在南宮之中,并且一關就是7年。

皇位這個東西,有它超凡的魔力,朱祁钰軟禁哥哥,目的就是怕朱祁鎮奪回皇位。同時,朱祁钰還有一個心病,那就是太子之位被自己的侄子霸占。

朱見深:情深不壽、慧極必傷,明朝第8位皇帝的胸懷,可納百川一、明朝最尴尬的皇太子二、隻要活着,就能翻盤三、情深不壽,慧極必傷四、千秋功過,海納百川

面對朱見深這個太子,朱祁钰的态度顯然不好,雖然孫太後極力保護,但朱見深卻感受不到叔叔的任何關愛,相反,他身邊都是叔叔派來監視他的人。不過,在這一時期,朱見深遇到了他一生最愛的女子,宮女萬貞兒。記住這個名字,下面還會多次出現。

《菽園雜記》記載:

一日,(朱祁钰)語英曰:“七月初二日,東宮生日也。”英叩頭雲:“東宮生日是十一月初二日。”

有一天,朱祁钰問身邊的宦官金英:“太子的生日,是七月初二嗎?”

金英回答:“陛下你記錯了,太子生辰,是十一月初二。”

七月初二,是朱祁钰之子朱見濟的生日,而十一月初二,是當今太子朱見深的生辰。朱祁钰這麼說,是明顯的試探。

景泰三年,朱祁钰終于下定決心,廢除太子朱見深,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當時,朱見深年僅5歲,沒有犯過什麼大錯,就成了“廢太子”。對此,朱祁钰的皇後汪氏倒是很仗義,她看不慣朱祁钰的做法,出言反抗,朱祁钰一怒之下,廢了汪皇後,将其打入冷宮。

朱見深:情深不壽、慧極必傷,明朝第8位皇帝的胸懷,可納百川一、明朝最尴尬的皇太子二、隻要活着,就能翻盤三、情深不壽,慧極必傷四、千秋功過,海納百川

自古以來,“廢太子”的結局都是可怕的,若廢太子還不是皇帝的親兒子,那結局将更可怕。當年,宋太宗趙光義繼承兄長的大位,他哥哥趙匡胤的兩個兒子,一個離奇死亡,一個自殺而死,曆史的教訓,擺在面前,不得不讓後人心驚。

<h1 class="pgc-h-arrow-right">二、隻要活着,就能翻盤</h1>

朱見深從當朝太子,驟然降為宗室子弟,這種打擊,對于一個5歲孩子來說,是異常殘酷的。朱祁钰把朱見深身邊的宮女太監一一送走,最後,那個叫萬貞兒的宮女,獨自留了下來。

萬貞兒入宮時,朱見深剛被立為太子。萬貞兒本是罪臣之女,承蒙孫太後庇護,能入宮侍奉太子,就已經是大幸。那年,她20歲,他3歲。兩年後,朱見深被廢,萬貞兒沒有退路,她抱着賭一把的态度,獨守朱見深身邊。

朱見深:情深不壽、慧極必傷,明朝第8位皇帝的胸懷,可納百川一、明朝最尴尬的皇太子二、隻要活着,就能翻盤三、情深不壽,慧極必傷四、千秋功過,海納百川

當時,朱見深的嫡母錢氏(錢皇後)和生母周氏(周貴妃)都去南宮陪朱祁鎮了,朱見深身邊親近的人,除了祖母孫太後,就是宮女萬貞兒。但孫太後為了保護朱見深,不敢對朱見深有太多的情感流露,是以,在朱見深一生最昏暗的時刻,能和他共度難關的,隻有萬貞兒。

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研究證明,3-6歲期間,是一個孩子極易産生戀母情結的時期。是以,長期和萬貞兒的相處,讓朱見深對萬貞兒有了特殊的情感。

根據現有的史料分析,朱見深被廢後,由于太過壓抑,是以性格非常孤僻,他不怎麼說話,而且落下了“口吃”的毛病,一生都沒有改掉。他這種獨特的經曆,讓他看淡了世态炎涼,小小年紀,或許早已心如死灰。

萬貞兒畢竟是罪臣之女,她經曆過一次磨難,知道該如何守住孤獨。他在無微不至照顧朱見深的同時,還給朱見深灌輸堅韌不拔的思想。朱見深在萬貞兒的照顧和影響下,度過了那段昏暗的歲月。

朱見深:情深不壽、慧極必傷,明朝第8位皇帝的胸懷,可納百川一、明朝最尴尬的皇太子二、隻要活着,就能翻盤三、情深不壽,慧極必傷四、千秋功過,海納百川

景泰八年(1457年),朱祁钰病重,由于他的兒子朱見濟已經早夭,大明王朝的未來陷入未知。當時,大臣們建議重立朱見深為太子,遭到了朱祁钰的否決。正月十七日淩晨,以石亨、徐有貞為首的投機者,打開了南宮的大門,扶持太上皇朱祁鎮重新登基,史稱“奪門之變”。

“奪門之變”對于明朝曆史,沒有任何推動性的意義,因為即使沒有這場政變,皇位也會回到朱祁鎮一脈。

但因這場政變,英雄于謙被殺。

朱見深:情深不壽、慧極必傷,明朝第8位皇帝的胸懷,可納百川一、明朝最尴尬的皇太子二、隻要活着,就能翻盤三、情深不壽,慧極必傷四、千秋功過,海納百川

政變發生後,朱祁鎮宣布重立朱見深為太子,由于太匆忙,竟然把朱見深的曾用名“朱見濡”寫在了诏書上,一時間鬧了烏龍。

這一年,朱見深11歲,他重新坐回了太子之位,此時的他,性格内斂,甚至有些怯弱。他身後,是28歲的萬貞兒。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三、情深不壽,慧極必傷</h1>

朱祁鎮畢竟也年輕過,兒子雖然才11歲,他從朱見深看萬貞兒的目光裡,察覺到了什麼。

于是,在朱見深成年後,朱祁鎮就緊鑼密鼓地幫兒子選妃。

朱見深當然希望娶萬貞兒為妃,但是,在那個等級森嚴的年代,讓一個宮女成為太子妃,難度太大。

明朝對太子妃的選拔,一向嚴格,因為不出意外的話,太子妃就是将來的皇後。是以,明朝從仁宗時期,就定下了“平民皇後”的基調。即,挑選家境殷實,但背景不強的女子擔任太子妃。

朱祁鎮精挑細選,最終選了一位叫吳俊的指揮使的女兒吳氏。

不過,朱祁鎮沒有親眼看到兒子的婚禮,可能因為他在南宮軟禁的那幾年,身體已經垮掉,天順八年,明英宗朱祁鎮駕崩,年僅38歲。太子朱見深登基,是為明憲宗。

朱見深:情深不壽、慧極必傷,明朝第8位皇帝的胸懷,可納百川一、明朝最尴尬的皇太子二、隻要活着,就能翻盤三、情深不壽,慧極必傷四、千秋功過,海納百川

為了完成明英宗的遺願,太皇太後孫氏(朱祁鎮之母)和太後錢氏(朱見深嫡母)、周氏(朱見深生母)三人選擇在大喪之年為朱見深完婚,迎娶吳氏入宮,冊立為皇後,史稱吳皇後。

吳皇後又稱吳廢後,因為她隻當了一個月的皇後,便被廢了。

作為指揮使的女兒,吳氏有幸成為皇後,十分難得,她想和朱見深舉案齊眉,但她發現朱見深竟然和一個老宮女有染,這讓她十分不爽。于是,趁朱見深不在,吳皇後召來那個姓萬的宮女,将她狠狠打了一頓闆子,以解心頭之恨。畢竟,在深宮大院之内,皇後高高在上,她想教訓一個宮女,也不算什麼大事。

可歎,吳皇後對朱見深的過去了解的太少,朱見深回宮之後,得知心愛的萬貞兒被打,頓時發天子之怒,不顧祖母和母親反對,堅決要廢了吳皇後。

中國曆史上,被廢的皇後有很多,有些皇後被廢的原因,史書都沒有明确記載(例如乾隆第二位皇後那拉氏被廢)。但因毆打宮女被廢的皇後,筆者可以明确告訴大家:僅此一例。

廢掉吳皇後,朱見深想立萬貞兒為後,但太皇太後和太後都不同意,無奈之下,她們又給朱見深挑了一位王皇後。有了前車之鑒,王皇後則聰明得多,貴為皇後,她絕對不敢招惹萬貞兒。《明史·後妃傳》雲:

萬貴妃寵冠後宮,後(指皇後)處之淡如。

是以,終王皇後一生,她隻享受到了表面上的榮光,因為她沒有得到朱見深的心,更沒有為朱見深生下孩子,這種酸楚,恐怕不是一個皇後該有的。

朱見深:情深不壽、慧極必傷,明朝第8位皇帝的胸懷,可納百川一、明朝最尴尬的皇太子二、隻要活着,就能翻盤三、情深不壽,慧極必傷四、千秋功過,海納百川

朱見深登基的第二年,已經被冊封為貴妃的萬貞兒生下一子,這是朱見深的長子,朱見深欣喜若狂,并承諾将來立這個孩子為太子。不料,天不遂人願,這個孩子隻在世上僅僅存活300多天就夭折了。

此時的朱見深,雖然隻有20歲。但萬貞兒已經37歲了,她很想再懷上孩子,但未能如願。

沒有孩子,不代表沒有愛情。由于萬貞兒十分得寵,有許多和萬貴妃有裙帶關系的人,也就雞犬升天了,連當時的内閣首輔萬安,都要和萬貴妃攀親戚、續宗譜,其他官員巴結萬貴妃者,數不勝數。

筆者贊美真摯的愛情,但我反對因愛情帶來的特權,更反對因為寵愛而帶來的血腥。

萬貴妃寵冠後宮,因為自己失去了孩子,她也不允許别人生下孩子,于是,在後宮之中,隻要聽聞其他後妃有孕在身,萬貴妃總會想法設法将對方的孩子打掉,成為名副其實的“胎兒殺手”。

朱見深:情深不壽、慧極必傷,明朝第8位皇帝的胸懷,可納百川一、明朝最尴尬的皇太子二、隻要活着,就能翻盤三、情深不壽,慧極必傷四、千秋功過,海納百川

朱見深明知道萬貴妃屢次害死自己的龍種,但是,因為寵愛,是以放縱,他隻能聽之任之,這才是明憲宗後宮最大的悲劇。

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正月,明朝最著名的皇貴妃萬貞兒去世,終年57歲,終其後半生,未能再生下子嗣。萬貴妃去世,朱見深肝腸寸斷,悲泣曰:

“萬侍長去了,我亦将去矣!”

萬貞兒去世後,朱見深的人生仿佛沒有了意義,當年八月,朱見深郁郁而終,年僅41歲。他和萬貞兒去世的時間,僅僅相隔7個月。

情深不壽,慧極必傷。用這8個字來形容朱見深,似乎非常恰當。

朱見深:情深不壽、慧極必傷,明朝第8位皇帝的胸懷,可納百川一、明朝最尴尬的皇太子二、隻要活着,就能翻盤三、情深不壽,慧極必傷四、千秋功過,海納百川

朱見深的童年經曆甚為坎坷,過早的體會世态炎涼,導緻他對很多事情看得都非常透徹。但因為他對萬貞兒之間的情感太過濃烈,但這種愛情,注定未能白頭到老。

<h1 class="pgc-h-arrow-right">四、千秋功過,海納百川</h1>

成化十一年(1475年),明憲宗朱見深29歲,他愛萬貴妃,但也糾結自己沒有子嗣。一日,他坐在鏡子前感歎,若自己連一個兒子都沒有,他如何将大明宗廟傳承下去呢。

這時,一位叫張敏的太監突然跪地痛哭道:“老奴知道,皇上尚有一子!”

朱見深大驚,連忙問緣由,原來,朱見深在七年前曾寵幸過一位姓紀的貌美宮女,後來這個宮女懷了身孕,萬貴妃十分惱火,便将宮女打入冷宮。在冷宮中,宮女生下一個男嬰。萬貴妃得知,急忙派太監張敏把孩子溺死。張敏心懷善念,将孩子藏了起來,後來又交給了被廢的吳皇後暗中撫養,這才成功糊弄了萬貴妃。

朱見深連忙叫人把孩子帶過來和自己相見,這個孩子已經6歲,長相和朱見深非常相似。朱見深抱起孩子,想起了自己小時候的那段昏暗歲月,不禁悲從中來。

朱見深:情深不壽、慧極必傷,明朝第8位皇帝的胸懷,可納百川一、明朝最尴尬的皇太子二、隻要活着,就能翻盤三、情深不壽,慧極必傷四、千秋功過,海納百川

于是,朱見深決定在天下人面前給這個孩子一個名分,他給孩子取名朱祐樘,幾個月後,冊封朱祐樘為皇太子,朱祐樘,就是後來創造“弘治中興”的明孝宗。

朱見深在為政期間,誕生了“西廠”、“皇莊”、“傳奉官”三大弊政,然而,用辯證的曆史觀來看,這并不能掩蓋朱見深的其他政績。

例如,朱見深剛登基,就決定減免百姓三年賦稅,并且改變明朝一直鎮壓荊襄流民的政策,變鎮壓為安置,一勞永逸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從此荊襄山區流民落戶,商旅不絕,利在千秋。

為了穩固大明江山,朱見深持續對廣西、蒙古和東北用兵,将父親當年“土木堡之變”的恥辱徹底洗刷,在軍事成就上,他或許比不過明朝的太祖、太宗,但他對維護大明朝周邊秩序,卻做出了較大貢獻,也為接下來的“弘治中興”打下了基礎。

朱見深最偉大之處,在于他心胸開闊,解決了明朝的曆史問題,緩解了内部沖突。

當年,“奪門之變”發生後,明朝的大英雄于謙被誅。雖然于謙曾幫朱祁钰奪走了朱祁鎮的皇位,但朱見深認為,對于大明朝,于謙是有功的。

是以,朱見深決定給于謙平反。

“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心實憐其忠。”

在給于謙的平反诏書上,朱見深斟酌用詞,雖然于謙是父親朱祁鎮殺的,但他不忘幫父親說一句好話(知其枉),然後承認于謙是重臣。

給于謙正名之後,朱見深又給自己的二叔朱祁钰正名。

朱見深:情深不壽、慧極必傷,明朝第8位皇帝的胸懷,可納百川一、明朝最尴尬的皇太子二、隻要活着,就能翻盤三、情深不壽,慧極必傷四、千秋功過,海納百川

當年,朱祁钰不僅奪走了朱祁鎮的皇位,還把朱祁鎮軟禁了7年,廢了朱見深的太子之位。朱祁鎮複辟後,對朱祁钰非常痛恨,不承認朱祁钰曾做過皇帝、拒絕以帝王禮節為其下葬,還給朱祁钰一個“戾”的谥号。

對于二叔朱祁钰的做法,朱見深沒有記恨,他表示自己了解叔叔,并且以德報怨,恢複了朱祁钰帝王的谥号,追封其為景帝帝号,重新為朱祁钰修陵寝。

筆者認為,對于大明朝,朱祁钰是功大于過的。若論為政的能力,朱祁钰或許比朱祁鎮更強。隻是,朱祁钰廢除朱見深失信在先,無子在後,才讓明朝皇位重歸朱祁鎮一脈。朱見深為朱祁钰恢複帝号,可見其胸襟寬闊,可納百川。

錢太後(朱見深嫡母)是一位深明大義的女子,她去世時,周太後(朱見深生母)不允許她和先帝(朱祁鎮)合葬,因為周太後想取代她的位置。

朱見深:情深不壽、慧極必傷,明朝第8位皇帝的胸懷,可納百川一、明朝最尴尬的皇太子二、隻要活着,就能翻盤三、情深不壽,慧極必傷四、千秋功過,海納百川

錢太後是嫡母,周太後是生母,前者是禮,後者是孝,在經過一番糾結和争吵之後,朱見深決定重鑿一道墓室,在朱祁鎮的墓室旁給錢太後和周太後各留一個位置,這才解決此事。

朱見深所背負的東西,并不那麼輕松,從這件事可以看出,朱見深所希望的,并不隻是他一家人親善,更希望大明朝和和睦睦。

他是一個童年坎坷的太子,他是一個執着于“姐弟戀”的皇帝,同時,他也是一位胸襟開闊的曆史人物。

《明史》認為:

“憲宗上景帝尊号,恤于謙之冤,有人君之度。時際休明……蠲賦省刑,闾裡日益充足,仁、宣之治于斯複見。”

雖然明憲宗朱見深在曆史上争議很大,但若論胸襟,他或許不輸給明仁宗朱高熾。最後,用朱見深的一幅畫來結尾,這幅畫叫“一團和氣圖”,咋看是一個圓球,其實是三個人抱成一團。

朱見深:情深不壽、慧極必傷,明朝第8位皇帝的胸懷,可納百川一、明朝最尴尬的皇太子二、隻要活着,就能翻盤三、情深不壽,慧極必傷四、千秋功過,海納百川

一團和氣,據說是古代“漫畫”的代表作,恰好代表着朱見深的作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