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看《憲宗行樂圖》,跟着明憲宗玩轉元宵節

元宵節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其發展至明代頗受重視,《明會典》記載,“永樂七年诏令元宵節自正月十一日起給百官賜假十日,以度佳節。”

明代人重視元宵節,更喜歡在元宵節這天舉辦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現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的《憲宗行樂圖》(又名《明憲宗元宵行樂圖》)将500多年前紫禁城内“新正吉慶多祯祥,玉樓金殿皆燈光。瑤池紫府奏仙樂,椒觞滿勸分瓊漿”的“鬧元宵”景象刻畫得淋漓盡緻。

看《憲宗行樂圖》,跟着明憲宗玩轉元宵節
看《憲宗行樂圖》,跟着明憲宗玩轉元宵節
看《憲宗行樂圖》,跟着明憲宗玩轉元宵節
看《憲宗行樂圖》,跟着明憲宗玩轉元宵節
看《憲宗行樂圖》,跟着明憲宗玩轉元宵節
看《憲宗行樂圖》,跟着明憲宗玩轉元宵節
看《憲宗行樂圖》,跟着明憲宗玩轉元宵節
看《憲宗行樂圖》,跟着明憲宗玩轉元宵節

此畫采用連環畫式的構圖,以宮廷紅牆将畫面分隔成三段場景,畫史上有名的《洛神賦圖》和《韓熙載夜宴圖》也采用過這種構圖方式。

從右至左觀看,畫面第一段描繪的是明憲宗朱見深身着繡金龍袍,頭戴黑色便帽,坐在台上的黃色帳篷中觀看太監、童子燃放煙花爆竹的場景。畫中煙花的種類繁多,有可以如竹竿般舉着的,有可以插在地上的,有可以拿在手中揮舞的,還有可以吊着的……在畫面的右下方,還有童子從長方形的紅木箱子中拿出成串的煙花來。這些奇妙的光暈使得畫面中的所有人都沉浸在夢幻的歡愉中,而煙花的燃放也暗示了時間并非白天。

透過一扇敞開宮門的紅牆,進入到了畫面的第二段,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一個推車、一個挑擔但都滿載貨物的貨郎。此時的憲宗直身站立在殿前石台的右側,身旁的宮人們則牽引着童子朝畫面中心早已做好了準備的貨郎及貨架走去,稍大點的孩童手中都拿着各色彩燈,有太平有象燈、馬到成功燈、蟾宮折桂燈等,無一不蘊含着美好的祝願。

在一段曲折的紅牆邊,開始了畫面的第三段,這一段中的憲宗沒有位于畫面的中心,而是位于整個畫幅的最左邊。由左向右行進,各種驚險刺激的雜耍扣人心弦,伴随着奏樂向右行進的外國使節模樣的獻寶隊伍中,領頭的人手牽瑞獸,其餘的則多肩扛珊瑚,顯示出帝國的強盛,在節慶歡愉之外,增添了強烈的政治寓意,進而使其在民俗價值上又增加了曆史價值。他們身前的各色戲曲變裝人物則沿着紅牆,往畫面第二段走去,進而讓畫面成為一個有機互動的歡愉整體。

元宵節過後,年才算是真正過完了,在這一年中過得最慢也最快的日子裡,使得人們在歡慶、熱鬧之餘,也特别能感受到時間的流逝,今之視昔,似乎更能讓我們體會到古人對新年的希冀和美好生活的祝願,就這樣代代相傳、年年有餘、歲歲安康。

◎本文原載于《光明日報》,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