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憲宗朱見深——鐵血柔情的硬漢,幾次曆經生死,心像海一樣寬廣

作者:曆史的煙波

展開本文,讓我們先從《書劍恩仇錄》裡的一個橋段說起。

書中,紅花會總舵主陳家洛和乾隆皇帝第一次見面是在杭州西子湖畔,彼時乾隆正撫着琴。

陳家洛呢?随着琴聲流動,儒雅如風,一來二往,英雄相惜,臨别時乾隆贈給陳家洛一塊玉佩,上面刻着:

情深不壽,慧極必傷,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這是一則虛構的故事,不過,曆史上卻有一個人和這句話非常契合,他就是明朝第八位皇帝:明憲宗朱見深。

明憲宗朱見深——鐵血柔情的硬漢,幾次曆經生死,心像海一樣寬廣

朱見深影視劇照

早年,朱見深像坐在過山車上,有很多奇事。

1447年,紫禁大内,明英宗朱祁鎮的後宮周氏為他誕下了第一個皇子——朱見深。

一落地,朱見深頭上罩着許多光環,然而朱祁鎮對他并不十分看好,因為他期盼皇後錢氏生下兒子,以嫡子身份去繼大統。

是以,此時朱見深的身份充其量就是個皇長子。

兩年後(1449)年,明朝發生巨變,朱見深和父親一起行将掉入那個可怕的漩渦。

這年六月,瓦剌部四路騎兵犯邊,太師也先揮刀出鞘,攻到大同、宣府一帶。

消息傳到北京,朱祁鎮在太監王振的慫恿下,不顧群臣反對,悍然出兵禦駕親征,結果在回撤途中經曆“土木之圍”,帶去的50萬人馬幾乎遭瓦剌部全殲。

之前,明王朝風頭正盛一一四夷臣服,海内升平,可一夜間,朱祁鎮卻把家産敗了個底掉。

不僅如此,朱祁鎮做了俘虜,瓦剌人還以他為人質攻破紫荊關,往北京而來。

明憲宗朱見深——鐵血柔情的硬漢,幾次曆經生死,心像海一樣寬廣

朱祁鎮影視劇照

北京陷入危機,明王朝何去何從呢?

關鍵時候,孫太後(朱祁鎮生母)出來主持大局,作了三個決定。

1:遙尊朱祁鎮為太上皇,不接受瓦剌人的威脅;

2:火線立郕王朱祁钰為帝,肩負起保家衛國的重責;

3:立朱見深為太子,意即朱祁钰身後由他名正言順地繼承大統。

表面看,這是一個權宜之計,實際展現了孫太後的大智慧一一既保全了朱祁鎮的性命和尊嚴,還把朱祁钰變為一枚棋子,尤其重要的避免了“主少國疑”帶來的紛争。

一石三鳥,實在精妙。

瓦剌兵來到北京城下,朱祁钰登上皇位,攜兵部尚書于謙力挽狂瀾,頂住太師也先一輪又一輪的狂攻,進而打赢北京保衛戰,把明朝從生死邊緣拉了回來。

不久,朱祁鎮被也先帶回瓦剌,享受着大漠風光。

在這裡補充一點:朱祁钰和于謙立有不世之功,當屬勇者,但随着時局的變化,日後他們卻都以悲劇收場。

明憲宗朱見深——鐵血柔情的硬漢,幾次曆經生死,心像海一樣寬廣

孫太後影視劇照

戰事結束,一切歸于平靜。

幾個月後,瓦剌人放出消息,同意釋放朱祁鎮南歸,同時派遣使者到北京遊說,告訴朱祁钰隻要遞上國書,立馬就可以放人。

誰說瓦剌隻有兇猛的騎兵!也先這一招着實厲害:

1:說明瓦剌與明朝沒有隸屬關系,而是邦交國;

2:朱祁鎮是個燙手的山竽,不接收證明朱祁钰是個貪戀權力的僞君子,接了,二龍相見指不定搞出些什麼事來,或許可以再次為瓦剌部提供可乘之機。

這是一個緻命的難題一一瓦剌人無休無止地派使臣催促,群臣的奏疏像雪片般飛來。

朱祁钰被搞得焦頭爛額,壓力山大,是以不得不召集重臣讨論。當他一籌莫展的時候,于謙仗義直言,給他吃了顆定心丸:

天位已定,甯複有他一一你已是當朝皇帝,還有什麼可擔心的。

這句話,朱祁钰采納了,但于謙卻坑了自己。

明憲宗朱見深——鐵血柔情的硬漢,幾次曆經生死,心像海一樣寬廣

于謙影視劇照

一年後,朱祁鎮回到北京。

朱祁钰在東安門外與他熱情相擁,但心中卻藏着把冰冷的鋼刀——此時他擁有天下至高無尚的權力,可以決定兄長的生死。

這是一種巨大的誘惑,朱祁钰選擇了權力,是以,他把哥哥安置在南宮,表面看是安置,實際卻是囚禁,而一囚就是七年。

從這天起,朱祁鎮父子掉入冰窖,随之,朱見深的故事也就開始了。

景泰三年(1452年),朱祁钰的長子朱見濟4歲,朱祁钰對臣下上了些等手段,突然廢掉朱見深的太子位,貶他為沂王,同時把朱見濟捧上了太子位。

朱見深一夜之間從王儲變成了靠朝廷發工資的親王,這一年,他5歲。

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變故,孫太後沒了往日的權威,太上皇也無能為力,群臣集體禁聲,朱見深也隻能一個人扛了。

明憲宗朱見深——鐵血柔情的硬漢,幾次曆經生死,心像海一樣寬廣

幼年朱見深影視劇照

曆史上太子遭廢的例子并不鮮見,但逆襲翻盤的卻鳳毛麟角,換句話說,朱見深就是一隻待宰的羔羊,隻要朱祁钰手腕一動,随時都有生命危險。

朱見深被廢後,待遇一再遭減持,更悲催的是原來服侍他的太監和宮女們倉惶逃跑,紛紛作鳥獸散。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上天為朱見深派來了一個保護神,這個人就是比他大17歲的宮女萬貞兒。

未來幾年,萬貞兒陪朱見深走過了那段最黑暗的歲月——無數個驚恐的夜晚,緊緊地把朱見深摟在懷裡,一邊哄他,一邊撫熨他的疝氣,這樣朱見深才能安然入睡。

大内是殘酷的,昔日的奴才回頭欺淩這對姐弟,萬貞兒小心呵護,在朱見深心中,她就是那個守護自己的勇士。

冰冷的日子,時光像大河一樣綿長——朱見深對萬貞兒百般眷戀,還萌生了一種莫名的情愫,在一個冬日的夜晚,朱見深眼神迷離,墜入情網,年少的他發誓要守護這個女人一生。

後世很多人嘲笑朱見深,說他出演了一段不倫的“姐弟戀”。但這一切在筆者看來,反倒映襯了朱見深的偉大一一無論貧窮還是富貴,本色演出,敢作敢為,不離不棄。

明憲宗朱見深——鐵血柔情的硬漢,幾次曆經生死,心像海一樣寬廣

萬貞兒影視劇照

1457年(景泰八年)正月,大明王朝發生了一件極其詭異的事,一幫大臣如徐有貞、石亨等砸開南宮宮牆,迎接朱祁鎮,再次擁立他為帝,即“奪門之變”。

奪門之變後,朱祁鎮作出一些決定,這些決定對成化朝影響極其深遠。

1:不承認朱祁钰的皇帝位,二十多天後才将他廢為郕王,并安排貼身太監蔣安用金帛結果了他,死後賜谥号為“戾〞。

2:奪門當天随即拿于謙下獄,不久冤殺了這位大英雄;

3:朱見深苦盡甘來,再次被立為太子,結束了過山車般的生涯;

4:8年來戰戰兢兢,讓朱見深變得内斂、羞澀,留下了口吃的毛病。

1464年正月,明英宗朱祁鎮病重,不久病逝,身前他廢除“殉葬”制度,挽救了不少悲憐女子的生命,算是立了件奇功。

然而,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朱見深告訴父親:他想娶萬貞兒為妻,還要把她立為皇後。

朱祁鎮錯谔,後宮驚慌,群臣力拒,不久,時年20歲的朱見深開始了他的時代。

明憲宗朱見深——鐵血柔情的硬漢,幾次曆經生死,心像海一樣寬廣

朱祁钰影視劇照

父親病重期間,朱見深曾到文華殿攝政,對朝中局勢略有了解,而且父親告訴他,一定要倚重當年的老臣,比如内閣首輔李賢。

可錦衣衛都指揮使門達卻不這樣想,他想趁朱見深立足未穩之際扳倒李賢。

因為兩人在英宗朝就結下梁子——門達嚣張跋扈,着錦衣衛陷害忠良,壞事做絕,是以李賢向朱祁鎮進言:

恣橫為劇患,賢屢請禁止,帝召達谕之。

從此,門達對李賢恨之入骨,決定除之而後快。接着,他安排東宮内侍王綸彈赅李賢收受賄賂、賣官鬻爵,不料,肮髒行徑被朝臣揭穿,朱見深怎麼做的呢?

“論斬系獄,沒其資巨萬”,門達數罪并發,王綸被斬首,打算代替李賢的翰林院侍讀學士錢溥被逐出朝堂。

李賢毫發無傷,進少保、華蓋殿大學士、知經筵事。受此榮寵,李賢“以受知人生,所言無不盡”對朱見深拳拳相報。

遺憾的是,兩年後,李賢壽終正寝,朱見深哀傷不已,辍朝一日,足見其對臣下的柔情。

明憲宗朱見深——鐵血柔情的硬漢,幾次曆經生死,心像海一樣寬廣

李賢畫像

前文提到,朱見深發誓要娶比自己大17歲的萬貞兒。

而這件事在600年前相當于一座不可攀越的高山——萬貞兒出身卑微,兩個人年齡懸殊,是以遭到後宮的集體否決,臣下也認為這是一場“不倫戀”,有失皇家體面。

但朱見深不管不顧,堅決要和萬貞兒在一起,最後他的生母周太後以死相逼,才算化解了這場危機。

接下來,朱見深隻好封萬貞兒為皇貴妃,開始了不得已的選後之路。

當年,父親曾為他物色了三名女子,即吳氏、王氏和柏氏,寄養于别宮。最後吳氏脫穎而出,被立為皇後,可吳氏在皇後位上卻坐了不到一個月。

這又是為什麼呢?

一般野史記載,說吳家為了推吳氏上位,向朱見深的貼身太監牛玉塞了不少銀子,是以牛玉在冊立時有舞弊行為,導緻朱見深在诏書中說吳皇後“舉動輕挑,禮度率略”。

其實,細心的讀者一定會發現,這應該不是主因,而真正讓朱見深廢掉吳皇後的原因,是他内心那粒深愛着萬貞兒的種子。

明憲宗朱見深——鐵血柔情的硬漢,幾次曆經生死,心像海一樣寬廣

大婚後,朱見深打破正常,夜夜寄宿萬宮,對後宮愛理不理,這讓正宮吳皇後氣得跺腳牙癢,打算找碴收拾萬貞兒。

一次,她以萬貞兒違反禮俗為借口,在自己宮中把萬貞兒打得皮開肉綻,連在場的宮女也吓得花容失色。

在這裡,我們不讨論吳皇後的對與錯,但這一頓杖責她卻把自己推上了絕路。

朱見深怒不可遏,不聽任何人勸告,甯願拂逆母親周太後,立即下旨廢了吳氏的後位,理由也很簡單:皇後動了自己心儀、癡情的女人一一就這麼簡單。

不久,第二順位的王氏被立為皇後,這個王氏生性柔弱,明哲保身,從不和萬貞兒搶皇帝的風頭,進而得了善終。

是以,憲宗朝出現一道奇景——萬貞兒才是後宮的真正主人。

在此補充一點:一些野史記載萬貞兒兇狠毒辣、讓嫔妃堕胎,使後宮寸草不生,其實那些都是騙人的鬼話,目的在于貶損、抹黑朱見深。

真實的他們是,彼此欣賞,一生傾慕,用生命守護着這份難得的愛情,當然,朱見深的柔情和感恩更是不可或缺。

明憲宗朱見深——鐵血柔情的硬漢,幾次曆經生死,心像海一樣寬廣

朱見深畫像

朱見深領着家國前行:免除當年老百姓三分之一的田租,釋放在掖庭受苦的女子,一舉搗毀錦衣衛監獄和刑具,重新開機考核各級官員的機制,一時間欣欣向榮。

第二年,廣西瑤族發生叛亂,大将軍韓雍在一個峽谷大敗叛亂者,并把這個無名的峽谷改為“斷藤峽”。

不久,大軍回撤,韓雍帶回來一個瑤族女子,這個女子姓紀,天資聰穎,相貌清麗,朱見深和她偶遇一次便有了下一代明君一一朱祐樘。

成化二年,團營建制整改結束,大将朱永在南漳大破荊、襄亂匪,抓獲頭目劉通,他的黨羽逃走後進入四川,留下這批人,就是從元末以來,不斷暴動、做山賊的“荊襄流民”。

朱見深分他們田地,賜他們牛馬,命他們發展手工,一勞永逸地解決了這個懸在頭上的百年大患。

明憲宗朱見深——鐵血柔情的硬漢,幾次曆經生死,心像海一樣寬廣

紀氏畫像

同年(1466年),朱見深幹了件石破天驚的事。《明史》載:

丁卯,谕祭于謙,複其子冕官。

意思是:從當年7月28日起,全天下可以公祭于謙這個大英雄了,同時還賜他兒子于冕官職。

而此時,距于謙被冤斬(1457年)不到十年,朱見深登上大位不足兩年。

朱見深在诏書上說: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實憐其衷。

朱見深代表父親認錯。在當時,這不僅忤逆了先皇,還把封建禮俗翻了個個。

隻因朱見深知道:公理自在人心,民心不可違——今天,人們可以去西湖畔祭拜于謙全得益于朱見深,是他讓這個蓋世英雄光芒萬丈。

次年,一個名叫黎淳的左庶子上奏,要求追究朱祁钰(景泰帝)當年廢太子的事,而朱見深看過奏疏後這樣回答他:

景泰帝的事已經過去,朕不在意此事,況且,這也不是臣下該談論的。

黎淳悻悻然,從此不再提起。可沒想到:

十二月戊子,複郕王帝位。

這個決定,安上任何詞彙都顯得蒼白——朱見深對迫害父親、廢自己太子位的二叔選擇了原諒,(還為他修陵寝),他沒有用仇恨去以牙還牙,而是以良知和柔情诠釋了大義。

鐵血柔情的朱見深的胸懷像海一樣寬廣。

明憲宗朱見深——鐵血柔情的硬漢,幾次曆經生死,心像海一樣寬廣

明朝皇帝信奉: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關于這一點,朱見深當仁不讓,是個強有力的踐行者,對江山寸土不讓,對敵人絕不姑息,鐵血霸道。

當年,蒙古小王子犯邊,朱見深命人前去剿滅,打得蒙古小王子再無還手之力,徹底退出長城一線。

接下來,筆者和大家展開一下“成化犁庭”。

成化初年,建州女真(即後金)首領愛新覺落、董山不想呆在冰天雪地,屢屢進犯東北邊境,朝廷派都指揮使前去剿滅,不料遭到埋伏,身首異處。

戰報傳到北京,朱見深掀翻文案,發雷霆之怒,親筆寫了一道诏書:

搗其巢穴、絕其種類。

憤怒的明軍直搗女真人巢穴,活捉了董山。此役,建州女真的軍事力量被消滅殆盡,據說隻剩下兩個人。

明憲宗朱見深——鐵血柔情的硬漢,幾次曆經生死,心像海一樣寬廣

愛新覺落、董山畫像

十二年後(1479年),女真人卷土重來,再次挑釁。這一次,朱見深作了周密部署,還對将帥下了道獨特的指令:

打、剿、滅虜。

面對外敵,朱見深揮動鐵拳,堅決摧而毀之。

關于過程不再多講,讓我們看看監軍汪直在前方發回的一份戰報:

官軍四面夾攻,且發輕騎焚其巢穴。賊大敗,擒斬六百五十九級,俘獲四百八十六人,破四百五十餘,獲牛馬千餘,盔甲軍器無算。

“成化犁庭”肅清了東北邊疆,讓日後的女真人龜縮在關外百年不出,朱見深延阻了後金入侵中原的步伐。

更為奇怪的是,明史乃清廷所修,無論他們怎樣抹黑朱見深,但還是留下了當年把他們夷為平地的證據。

明憲宗朱見深——鐵血柔情的硬漢,幾次曆經生死,心像海一樣寬廣

撥開烏雲見晴空,筆者在此斷言,朱見深可以算得一代明君,之是以被抹黑,因為他與清廷結怨太深,因為他差點讓後金人絕種,永無希望。

朱見深左臂柔情、右手鐵拳幹了這麼多事,但人無完人,在位二十多年間,他的三項舉措:建西廠、開皇莊、私援傳奉官,很是讓後世诟病。

表面看這些舉措是為了給皇室斂财、加強中央集權,但無意間卻破壞了舊有秩序,摧毀了莘莘學子的道德信仰。

所幸,他的兒子明孝宗朱祐樘順應潮流,去粗取精,徹底改變了這一局面。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正月,58歲的萬貞兒突然暴斃身亡。

朱見深飛奔到萬貞兒床前,抱着她放聲痛哭,同時宣布辍朝三日。

此時,朱見深已沒了心靈的依靠,他默默地站在萬貞兒的靈前,自言自語地說:你已經走了,我活着還有什麼意義呢?

果然,7個月後,朱見深随萬貞兒而去。

萬貞兒像神靈一般召喚着他,而朱見深呢?想爬上雲間陪妻子一生一世。

明憲宗朱見深——鐵血柔情的硬漢,幾次曆經生死,心像海一樣寬廣

萬貞兒畫像

最後,用一個小故事來結束本文。

一日,朱見深到後宮巡視自己的私房錢,看見那裡的金銀日漸減少,他問太監是怎麼回事,太監回答:那些錢被用于建陵寝、修繕宮宇、日常開銷了。

朱見深默不作聲,他深知太監們的鬼把戲,但當場并不揭穿,隻是在臨走前甩了一句話:你們A錢朕的錢,日後我的兒子會找你們算賬的。

或許,這又是抹黑的一個笑話,但:謙謙君子,溫潤如玉,情深不壽,慧極必傷,這句話用在朱見深身上實在貼切不過。

參考資料:《明史》等

圖檔:來自頭條圖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