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史上最有名的刺殺——“荊轲刺秦王”

曆史是誰創造的?

有人說是英雄創造的,有人說是群眾創造的,還有人說是小人物創造的。小人物幹掉大人物就能改變曆史,這催生出一個神秘而古老的職業--刺客。

育碧遊戲《刺客信條》裡的刺客兄弟會就以中世紀刺客團體哈薩辛為原型塑造,與聖殿騎士進行着千年的争鬥。

史上最有名的刺殺——“荊轲刺秦王”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是薩拉熱窩事件,奧匈帝國皇位繼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婦被塞爾維亞族青年普林西普槍殺,這次事件使得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

史上最有名的刺殺——“荊轲刺秦王”

在日本有一個特殊職業-忍者,就是職業殺手,據說源自中國。而中國曆史上最有名的一次刺殺事件當屬--荊轲刺秦王。

相愛相殺的兩個人

燕太子丹和秦始皇嬴政兒時同為質子,結果後來一個派人去刺殺對方,一個則直接滅了對方的國家,可謂是相愛相殺。

太子丹和嬴政年少之時,正是戰國風雲際會的時候,大國互相之間以質子作為政治籌碼。在趙國都城邯鄲,作為燕國人質的太子丹結識了年齡相仿的秦國人質嬴政,成為好朋友。嬴政随母返秦後不久,太子丹也傳回了燕國。

史上最有名的刺殺——“荊轲刺秦王”

後來燕國希望與秦國建立友好外交關系,緩解秦國對燕國的戰争壓力,就把太子丹送到秦國當人質,希望以太子丹換取嬴政對燕國的親近感。

一别十多年了,此時的秦王嬴政和太子丹都已經是二十多歲的青年了。等到兩人再次相見時,昔日的友情卻已不複存在。

史上最有名的刺殺——“荊轲刺秦王”

太子丹心中的嬴政還是那個幼時的玩伴,然而嬴政早已不是邯鄲城中的那個小孩了。他為人陰狠冷酷、殘暴無情,根本不想與兒時的朋友重叙舊情。他的心中,正激蕩着橫掃六合、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區區燕國怎會放在眼裡?或許,他還害怕讓人知曉當年的落魄,而太子丹就是那段不堪回首歲月的見證。這張嘴最好永遠閉上。是以,太子丹不僅沒有受到禮遇,反而形同囚禁。《史記·荊轲傳》說“秦王之遇太子丹不善”。這與太子丹想象的生活完全不一樣,巨大的落差自然要引起太子丹愈來愈強烈的怨恨。

太子丹在秦國待不下去了,想回到燕國去。《史記》記載,嬴政對太子丹的歸國懇求完全否決,甚至還說了句“烏頭白,馬生角,乃許耳。”意思是說,烏鴉白了頭,駿馬生了角,才能放太子丹回國。赢政還真是有文化,沒有說什麼“等到太陽從西邊出來”這樣的套話。很明顯,秦王根本不打算讓太子丹回國。等将來燕國滅亡了,就沒有什麼太子丹了,頂多是個囚徒丹。

後來太子丹千辛萬苦逃回了燕國,他把對秦王的仇恨一起帶回了燕國,從此與嬴政誓不兩立。

史上最有名的刺殺——“荊轲刺秦王”

荊轲:我本來是個演員

太子丹逃回了燕國,整天尋思怎麼報仇。而秦國的國運昌盛,沒幾年就攻滅了趙國,兵鋒直指燕國。

太子丹是個聰明人,知道正面硬剛的話燕國怎麼也打不過秦國。不過憑借在秦國當質子的經曆,他發現秦國的宮庭制度存在漏洞,大殿之上嬴政身邊是沒有護衛的。衛兵都在大殿下面,沒有指令任何人都不得上殿。這簡直太适合近身刺殺了。

關鍵是要找到合适的人,制造能接近秦王的機會,一擊必殺!

太子丹手下也養了幾個死士,秦舞陽就是其中之一(後面要說到,刺秦的副手),但太子丹對他們信心不夠,于是在國内繼續搜尋人才。然後太傅向他推薦了田光。

田光是誰?太傅是這樣說的:“其人智深而勇沉,且多識異人”。

多識異人,就是說廣為結交各路江湖好漢,能找到太子丹急需的能人。

田光面見太子丹,然後向太子丹推薦了本文的主角——荊轲。

史上最有名的刺殺——“荊轲刺秦王”

田光是這樣說的:“臣所知有荊卿者,乃神勇之人,喜怒不形,似為勝之”。注意,這裡田光并沒有說荊轲的武功有多麼高深,隻說他是“神勇之人”,有極強的心理素質,能夠勝任這次的任務。這倒是大實話,不吹不黑。

田光是怎麼認識荊轲的呢?據田光說是因為荊轲太窮,經常付不起酒錢,而田光屢次為其結賬,是以荊轲非常聽從田光的話。

《史記-刺客列傳》記載:“荊轲既至燕,愛燕之狗屠及善擊築者高漸離。荊轲嗜酒,日與狗屠及高漸離飲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漸離擊築,荊轲和而歌于市中,相樂也,已而相泣,旁若無人者”。

翻譯過來就是說,荊轲到燕國以後,整日與一個殺狗的屠夫和音樂家高漸離一塊在鬧市裡喝酒。喝高了以後,高漸離打擊“築”這個樂器伴奏,荊轲放聲高歌。情到深處,抱頭痛哭,就像旁邊沒人一樣。

看來荊轲原本是個歌手兼演員,流落到燕國混得不怎麼樣。翻遍史書,也沒有找到他師從何派,武功如何,更沒有與人實戰的戰績,隻說他“好讀書擊劍”。太子丹也不是傻子,如果找的是天下第一的劍客,名氣太大反而根本靠近不了秦王,要的就是荊轲這樣沒有太大名氣卻意志堅定的人。金庸小說裡的獨孤求敗一生打遍天下無敵手,用過的五把劍代表了“五劍境界”。荊轲雖然沒有獨孤求敗與群雄争鋒的戰績,卻并不妨礙太子丹如獲至寶,當即奉為上卿。

史上最有名的刺殺——“荊轲刺秦王”

荊轲的确很聽田光的話,答應幫太子丹這個忙。但幫這個忙明顯是有去無回的。太子丹如果太摳門,不會有人願意效死力的。

太子丹為了要荊轲死心踏地為他賣命,是下了大血本的。金子、房子、車子、位子、女子,俗稱“五子登科”,全部到位。自古至今收買人心都是這個套路,真好用!這給我們一個啟發:如果有人滿足你“五子登科”,那接下來就是要你的命。曆史上還流傳着下面三個故事,證明太子丹的誠意。

荊轲陪太子丹在太子府遊園,見到水池中有一隻大烏龜。荊轲撿起瓦片打烏龜。而太子丹立即命人拿來一盤子金瓦遞給荊轲,讓他打着玩。

荊轲說,聽說千裡馬的肝味道好極了。太子丹立即宰殺了自己的千裡馬,送上馬肝。

荊轲與太子丹對飲,荊轲誇贊斟酒的侍女手真漂亮。不一會兒,荊轲桌上多了一隻金盤,裡面是那個侍女被剁下的芊芊玉手。

太子丹是個老手,深谙人性的弱點。戰國時代人命如草芥,草芥一樣的屌絲能享受榮華富貴的洗禮,受到權貴的尊重,死了也值了。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滿足一切的欲望。當欲望被滿足,人生沒有了遺憾,性命也就不那麼寶貴了。至于金銀珠寶、千裡馬、侍女的手之類,對于太子丹來說,都是可以付出的代價。為了他的個人利益,付出更大的代價也在所不惜。

而荊轲已經是感激涕零,士為知己者死!

史上最有名的刺殺——“荊轲刺秦王”

荊轲的伴手禮

荊轲決心完成刺殺秦王的任務,但怎麼才能夠接近秦王呢?

據《戰國策》記載,荊轲向太子丹描述了刺殺秦王的計策。荊轲說:“誠能得樊将軍首,與燕督亢之地圖獻秦王,秦王必說見臣,臣乃得有以報太子。”意思是說,如果得到了樊将軍的頭顱,再将督亢的地圖獻給秦王,秦王一定會見我的,到時候我便可以報答太子的恩情。

這兩件禮物必須齊備,秦王才會上當。一是樊将軍的頭,二是督亢地圖。

樊将軍,名叫樊於期,史書中是個謎一般的人物。隻知道他曾是秦國的将領,因為得罪了秦王,逃到燕國被太子丹收留。秦王以“金千斤,邑萬家”懸賞他的人頭。

太子丹不忍下手。荊轲親自登門,與樊於期一番言語之後,樊於期拔劍自殺,人頭到手。

督亢又是哪裡呢?督亢之地是古時候人們對永定河與易水河之間一片肥沃土地的稱呼,如今是河北涿州市、固安縣、高碑店市、定興縣一帶。在古代,督亢之地土地肥沃,河流密集,是一塊不可多得的寶地。

史上最有名的刺殺——“荊轲刺秦王”

荊轲形容督亢之地是“膏腴之地,秦人所欲”。秦王要是得到了督亢地圖,秦軍便可以很輕松的占領督亢這個地方,打到燕國首都(現在的北京)門口。這對于燕國來說必然是沉重的打擊,甚至可能迫使燕國投降。是以秦王一定會親自接見荊轲,還要讓荊轲為自己講解督亢地圖,這樣荊轲就有機會靠近秦王。

那麼誰來完成刺殺呢?

刺秦的人選隐含天機

“人事即政治”。人事任命、崗位調整,從細節處都可以看出上司的想法。誰上誰下,親疏遠近、才高才淺,并不是看上去那麼簡單,看不懂的時候往往是因為背後有玄機。

選擇荊轲去刺殺秦王,這個安排就隐含天機。

當田光向太子丹推薦荊轲的時候,他不可能不知道荊轲并非職業殺手,武功平平。但在田光看來,太子丹手下蓄養的勇士雖然勇武,卻不夠沉着,表情都挂在臉上,情緒一激動就急頭白臉的。讓他們去行刺秦王,還沒動手就會被人看破。

而荊轲不但有勇有謀而且遇事沉着冷靜,能夠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喜怒不形于色。這樣的人,最适合刺秦這樣艱巨的任務。

但是問題并沒有得到解決。荊轲這樣的人可以負責刺秦任務的謀劃及安排,但還是不适合做刺客啊,畢竟劍術平平是硬傷。即便氣場再強大,殺不了人的話,又有什麼用呢?

為此,太子丹給荊轲配了個副手-秦武陽,臨場刺殺由秦武陽來完成。這個秦武陽是燕國将軍秦開的孫子,十二歲時就殺過人,以勇武聞名。本來荊轲是想等一位高手同去的,可惜這位高手一直未能現身,而太子丹等不了,這才與秦武陽同去鹹陽。

這位高手是誰呢?有人推測是戰國第一劍客-蓋聶。從《史記》來看,蓋聶和荊轲的交情并不深。有一次荊轲與蓋聶論劍,蓋聶發怒瞪了荊轲一眼,荊轲就退了。而且蓋聶名氣太大,被很多人熟悉,去到秦國,大家都會知道來了個第一劍客,必然嚴加防範。是以不太可能是蓋聶。

别忘了荊轲當初混在鬧市裡天天飲酒唱歌的時候,除了音樂家高漸離,還有一位狗屠(屠狗的屠夫)朋友。如果沒有過命的交情,誰會甘願舍命陪君子呢?高漸離夠朋友,後來荊轲死後,高漸離弄瞎雙眼,為秦王演奏時,将樂器“築”砸向秦王,最終失敗身死。這位狗屠雖然無名無姓,但能與荊轲、高漸離天天在一塊喝酒結交,也必然是有道行的人。“人以群分,物以類聚”嘛。後來易水河邊送行時,高漸離到場送别荊轲,卻不見狗屠。也許荊轲要等的高手就是這位狗屠吧。

史上最有名的刺殺——“荊轲刺秦王”

推理到這裡仍然有疑點。刺秦讓荊轲一個人去就行了,太子丹為什麼非要給荊轲配個副手,兩個人一起去刺秦呢?

要知道刺殺最講究隐秘和機動,一個人行動的靈活性和突然性都要強于兩個人,兩個人行動的風險性和不确定性都會增大。一旦遇上個“豬隊友”,反而會拖後腿(事後證明的确如此)。如果因為荊轲劍術不行而搭配個勇士秦武陽,那一開始就不該派荊轲去啊。

還有一種可能:不是去刺殺秦王,而是劫持秦王,讓秦王簽下保證書,不損害燕國的利益,實在不行,再殺掉秦王。

因為後來荊轲臨死前曾經說了這樣一句話:刺秦之是以失敗,是因為我想活捉你,強迫你簽下契約,以此來回報太子丹罷了。

看來這還真不是荊轲臨死前過過嘴瘾、給自己的失敗找借口啊。這也就解釋得通為什麼非要帶上秦武陽。因為要綁架秦王,荊轲一個人難以做到,需要一個副手,幫助他控制住秦王。

這極有可能是太子丹的主意。因為太子丹的目的是要将來繼承燕王的位子,成為燕王丹。他并沒有赢政氣吞山河的氣概,燕國也沒有秦國的實力,隻要能保住自己的利益就行。是以,脅迫嬴政簽下不平等條約,吐出侵占的燕國土地,保證今後不再侵略燕國,就是上上之策。實在不行的話,幹掉嬴政,讓秦國内亂也好。

這個計策能行嗎?恰巧之前就有類似的成功案例。

春秋時期齊桓公和魯莊公在壇上結盟的時候,曹沫就一個人突然拿着匕首挾持了齊桓公,逼着齊桓公歸還了魯國被侵占的國土,并且沒有人受到傷害。

史上最有名的刺殺——“荊轲刺秦王”

相信荊轲和太子丹一定從這個曆史故事裡得到了靈感,甚至連刺殺的細節也是曆史故事的翻版。

春秋時期專諸刺殺吳王僚的時候,假扮成廚師,給吳王僚上烤魚。專諸進門時侍衛仔細搜了身,確定他身上沒帶武器之後方才來到吳王僚跟前。專諸猛地從魚肚子裡掏出一把匕首,一下就把吳王僚刺死了。

史上最有名的刺殺——“荊轲刺秦王”

很明顯,秦王之是以大殿之上不讓任何人靠近,就是為了謹慎提防刺客。荊轲他們面見秦王之前肯定會被反複搜身,不能攜帶任何武器。是以模仿專諸把匕首藏在魚肚子裡的成功案例,将匕首藏在地圖裡就不會被人發現。

喜歡讀書就是好,“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什麼傷腦筋的難題嘛,答案都在書裡面早寫好了啊。

為了確定萬無一失,太子丹從趙國鑄劍名家徐夫人(性别:男)那裡花重金購得一把徐夫人匕首。匕首鋒利無比,還在上面淬以劇毒,隻要匕首劃破一點皮,立刻毒發身亡。

史上最有名的刺殺——“荊轲刺秦王”

徐夫人劍

荊轲刺秦王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荊轲抱着必死的決心告别了太子丹,和秦武陽來到秦國的都城鹹陽。秦王一聽燕國派使者把樊於期的頭顱和督亢的地圖都送來了,十分高興,就指令在鹹陽宮接見荊轲一行。

朝見的儀式開始了。荊轲捧着裝有樊於期頭顱的盒子,秦舞陽捧着督亢的地圖,按照正、副使的次序前進。走到殿前台階下的時候秦舞陽臉色突變,害怕得渾身發抖,大臣們都感到奇怪。荊轲回頭朝秦舞陽笑笑,上前謝罪說:“北方蠻夷之地的野人,沒有見過天子,不免害怕,請大王原諒,讓他能夠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秦王畢竟有點懷疑,就對荊轲說:“遞上秦舞陽拿的地圖,你一個人上來吧。”

史上最有名的刺殺——“荊轲刺秦王”

荊轲從秦舞陽手裡接過地圖,捧着地圖走上前去,獻給秦王。秦王展開地圖,圖卷展到盡頭,那把暗藏的匕首露出來。秦王一見,驚得跳了起來。

荊轲反應奇快,趁機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住匕首,銀光一閃眼見就要刺來。

不成想秦王猛一轉身,将被荊轲抓在手中的衣袖給撕開了。兩人都是一愣。不過秦王的反應更快,趕忙掙脫,與荊轲拉開距離。

荊轲拿着匕首猛追,秦王隻好繞着朝堂上的大柱子跑,依靠風騷的走位,荊轲一時無可奈何。

史上最有名的刺殺——“荊轲刺秦王”

殿下的衛士因為秦國法律禁令,沒有得到指令不得上殿,隻能站在下面幹着急。秦王被荊轲追得急,竟然來不及下指令。想想也是,這個時候如果有人貿然帶着家夥沖上前去,嬴政一定會想你是幫我還是幫他呢?這也是為何打架的時候,勸架的人經常無故挨打的原因了。

當時秦王一邊跑,一邊想拔佩劍反擊,但佩劍太長,情急慌亂之下秦王一時間竟然拔不出來。侍從們急得不行,大聲喊道:“大王,把劍推到背後!”

就在這時,有個醫官夏無且用他所捧的藥匣子投擊荊轲。荊轲被藥匣子擊中,速度稍稍減慢了一些。秦王找準機會,将劍推到背後,拔出寶劍,一劍斬斷了荊轲的大腿,荊轲倒地不起。此後荊轲孤注一擲,使出飛刀技,結果還是沒能扔中,隻擊中了銅柱。秦王見荊轲手中沒了武器,上前接連攻擊荊轲,荊轲被擊傷八處。此後衛士趕來,荊轲被亂刀砍殺,而“秦王目眩良久”。看把秦王吓的。

至此,荊轲刺秦宣告失敗。

史上最有名的刺殺——“荊轲刺秦王”

本來按照計劃由荊轲獻人頭取悅秦王,降低秦王的防備心;秦舞陽随後獻地圖,接近秦王後圖窮匕見,挾持或擊殺秦王。

但是萬萬沒想到的是,“豬隊友”秦舞陽關鍵時刻掉鍊子,根本沒有起到絲毫作用,導緻荊轲不得不臨時改變計劃,趕鴨子上架,獨自一人擔起了生擒/刺殺秦王的重任。雖然失敗了,荊轲的勇氣曆來被人稱頌。

史上最有名的刺殺——“荊轲刺秦王”

刺秦者幾人

曆史上刺殺秦始皇嬴政的共有五人。前面出場了荊轲、秦武陽、高漸離三人。還有兩人是倉海君與張良。

倉海君是秦時東夷的一個君長。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在秦滅韓後找到他,從他這裡得到了一個大力士,于公元前218年在博浪沙用鐵椎狙擊了秦始皇。

當時秦始皇的車隊共有三十六輛車,幾乎一模一樣。張良無法判斷秦始皇在哪一輛車上,隻見最中間的那輛車最豪華。于是,張良指揮大力士向該車擊去。120斤重的大鐵錘一下将乘車者擊斃倒地。張良趁亂鑽入蘆葦叢中,逃離現場。

然而,被大力士擊中的隻是副車,秦始皇早有防備,經常換乘座駕,迷惑了張良。

這五人都想要刺殺秦始皇,卻無一例外都失敗了。秦始皇看來是天選之人,命不該絕。而如荊轲這樣的忠義之士,不惜一搏也要刺秦,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也是命運的選擇。“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就是生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