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曆史上那些鼎鼎大名的“狠話”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兇狠的話語常常能起到中傷對手,為自己鼓勁的作用。在中國的曆史上,有着許多的“狠話”,它們或是因為說話者鼎鼎大名,或是因為自身給後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而流傳千年。那麼,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狠話呢?

中國曆史上那些鼎鼎大名的“狠話”

中學課本上有一篇名叫《唐雎不辱使命》的古文,它是說,秦王想要用五百裡土地強行置換安陵君的封地,安陵君不想讓出世代守護的土地,又害怕秦王生氣,便派唐雎出使秦國。

來到秦國,唐雎表明了己方的立場,告訴秦王: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裡不敢易也,豈直五百裡哉?”

聲名安陵君的封地是從先王那裡得來的,哪怕是方圓千裡的土地也不換,何況僅僅五百裡。這時秦王非常不滿,便問唐雎可曾聽說過天子之怒,說:

“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裡。”

揚言如果自己發怒,那麼就會有百萬人是以而死,他們死去流的血會蔓延千裡;唐雎不甘示弱,便問秦王可曾聽說過布衣之怒,秦王很不屑地說: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

他覺得平民的發怒,不過是丢掉帽子光着腳,用頭撞地這樣沒有意義的發怒。

唐雎辯駁說: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并威脅秦王說:

“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如果是“士”發怒,隻不過是死掉兩個人,血隻能流五步的範圍,但可以讓天下為之哀悼穿素服,今天就是這樣。于是挺劍而起。這樣的狠話和動作自然也吓到了秦王,于是他立刻向唐雎道歉,并打消了取得安陵君土地的念頭。

中國曆史上那些鼎鼎大名的“狠話”

和唐雎類似的,還有春秋時期的魯國人曹沫。彼時齊國強大、魯國弱小,齊國征讨魯國,奪走大片土地,魯國為了向齊國求和示好,繼續讓出城池,齊桓公于是邀魯莊公在柯地會盟,締結友好條約。然而,就在兩位國君正于壇上準備締約時,曹沫突然用匕首劫持了齊桓公,說:

“齊強魯弱,而大國侵魯亦以甚矣。今魯城壞即壓齊境,君其圖之。”

他說,齊國欺人太甚,仗着國力強盛就侵略魯國,現在,魯國的城牆倒下,就會壓到齊國的邊境。意即,齊國已經把勢力擴張到了魯國的城外。現在你好好想想該怎麼辦。他的這句“君其圖之”很像是今天“你自己看着辦”的意思,配合上抵在喉嚨的匕首,齊桓公隻得答應歸還占領的魯國土地。

中國曆史上那些鼎鼎大名的“狠話”

除此之外,曆史上著名的狠話還有諸如秦末農民起義時陳勝吳廣登高大喊的:

“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将相甯有種乎?”

這一句狠話開啟了後來兩千多年,凡是底層人民不滿意統治便會發動起義的“傳統”。此外,諸如西漢名将陳湯給漢元帝上書中的: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曹操逃亡期間誤殺呂伯奢一家時說的:

“甯我負人,毋人負我!”

等等,都是流傳甚廣,以緻家喻戶曉的狠話。

中國人說狠話的曆史伴随着中華民族悠久的文明史,每當人們想要震懾敵人,想要激勵自己時,便有狠話被創造,被引用。這些狠話讓曆史更生動,更有趣,也為後人留下了許多的名言警句。各位讀者還有哪些有名的狠話,歡迎留言交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