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重讀紅色家書丨劉伯堅:生是為中國 死是為中國

信仰是英烈的靈魂,是英烈心中的聖地。追求信仰,他們矢志不渝;為了信仰,他們甘于付出生命。 

“帶鐐長街行,蹒跚複蹒跚,市人争矚目,我心無愧怍。帶鐐長街行,鐐聲何铿锵,市人皆驚訝,我心自安詳。帶鐐長街行,志氣愈軒昂,拼作階下囚,工農齊解放。”這是被毛澤東譽為“我黨我軍政治工作第一人”的劉伯堅,被捕後敵人押着他走過大街時,慷慨吟誦的一首革命詩篇《帶鐐行》。字裡行間,閃爍着鐵骨铮铮,頂天立地英雄的光輝。這是劉伯堅用生命和信念吟成的詩歌。

在獄中的十多天裡,劉伯堅一連寫了四封家書,遺憾的是,最終被儲存下來的隻有其中的三封。接下來,我們重溫這些珍貴的家書,一起感受他堅定的信仰以及鐵一般的意志。

視訊加載中...

每到清明節,劉吉昌與家人都會來到劉伯堅烈士紀念館的後山上種下一棵樹,今年他們特意在樹枝上挂了一張明信片。 

重讀紅色家書丨劉伯堅:生是為中國 死是為中國

劉伯堅烈士的孫子 劉吉昌:他生前在旅歐留學和在蘇聯學習的時候,他喜歡明信片,經常往家裡寄。 

劉吉昌的爺爺劉伯堅25歲赴歐洲勤工儉學,随後與周恩來等人發起組織了旅歐中國少年共産黨,并于1922年轉為中國共産黨黨員。 

1931年12月,甯都起義爆發。國民黨第26路軍一萬七千多人攜武器裝備加入紅軍,劉伯堅正是組織策劃者之一。起義後這支部隊被編為紅軍第五軍團,劉伯堅任政治部主任。1935年3月4日,劉伯堅率部隊轉移突圍時,不幸中彈被捕。 

在獄中的17天裡,劉伯堅寫下了四封家書,發出“生是為中國,死是為中國”的呐喊,生命盡頭豪邁的革命氣節躍然紙上。 

重讀紅色家書丨劉伯堅:生是為中國 死是為中國

劉伯堅烈士的重孫 劉力珲:弟準備犧牲,生是為中國,死是為中國,一切聽之而已。

重讀紅色家書丨劉伯堅:生是為中國 死是為中國

劉伯堅烈士的孫子 劉吉昌:我為中國革命沒有一文錢的私産,把三個幼兒的養育都要累着諸兄嫂。最重要的,諸兒要繼續我的志向,為中國民族的解放努力流血,繼續我未完成的光榮事業。 

重讀紅色家書丨劉伯堅:生是為中國 死是為中國

劉伯堅烈士紀念館館長 李臣:這幾封信。不僅僅是單單為了托孤。而找到(孩子)的目的那就是要繼承他們的遺志。把革命的火種傳承下去。

而與這封信幾乎同時完成的,還有另一封劉伯堅寫給妻子王叔振的訣别信:

“叔振同志,你不要傷心,望你無論如何要為中國革命努力,不要脫離革命戰線。十二時快要到了,就要上殺場了,不能再寫了,緻以最後的革命的敬禮!”

重讀紅色家書丨劉伯堅:生是為中國 死是為中國

劉伯堅烈士紀念館館長 李臣:他當時都要上刑場了,字迹和平時一模一樣,特别鎮定自若。 

而劉伯堅奔赴刑場的時候卻不知道,就在幾天前,妻子王叔振已在閩西遊擊區犧牲了。他們的三個孩子永遠失去了摯愛的雙親。後來在周恩來的關心幫助下,經曆了近二十年的找尋,劉伯堅失散的三個兒子才先後被找到。 

1979年,在父母犧牲44年後,三兄弟首次相聚,而三人當時都已年近半百。二子劉豹在2013年為父親出版的傳記中,特意将“生是為中國,死是為中國”這句家書中的話寫在了封面上。 

2021年3月21日,劉伯堅烈士犧牲整整86周年這天,劉吉昌代表全家人在明信片上鄭重地寫下了四行字。 

重讀紅色家書丨劉伯堅:生是為中國 死是為中國

劉伯堅烈士的孫子 劉吉昌:百年風華憶初心,八十六載祭英魂。伯堅熱血為盛世,吾輩接續砺前行。親愛的爺爺,你工農齊解放的誓言實作了,你的兒孫們和你為之奮鬥的新中國,你為之流血犧牲的新中國一起長大了。

(編輯 王鶴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