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主題誦讀|黃會民:拼作階下囚,工農齊解放

【總第2231期】

學好黨的曆史 | 講好紅色故事

作品:拼作階下囚,工農齊解放 | 朗誦:黃會民

來源:大餘縣氣象局黨支部

報送:大餘縣委組織部

1926年春天,馮玉祥率領西北軍在軍閥混戰中失利。在中國北方區委上司人李大钊的建議下,他到蘇聯“考察”求援。中共中央和共産國際訓示擔任旅莫支部書記的劉伯堅認真做好接待,争取這位愛國将領。在劉伯堅的幫助和影響下,馮玉祥對蘇聯紅軍的政治工作經驗很感興趣,邀請劉伯堅同他一起回國,出任西北軍總政治部部長。

初到西北軍時,軍隊内部很混亂,士兵們軍衣破爛,面有饑色。對政治概念一片漠然。為了振奮渙散的軍心,劉伯堅到各個軍建立了政治工作機構,并辦各種教育訓練班,每天工作都在18個小時以上。這時,中共中央派遣劉志丹、安子文等二百多名幹部到西北軍中來,他們都在劉伯堅的統一安排下,配置設定到各個部隊,擔任政治工作幹部。劉伯堅在馮玉祥部隊任職期間,很注意在上層軍官中間做好統一戰線工作,對他們進行新三民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頗得軍官們的信任。這期間,他表現出的豪邁氣概和忘我的工作精神,使不少進階軍官感到欽佩,楊虎城、吉鴻昌、鄧寶珊、趙博生、董振堂等都與他交上了朋友。

9月17日,馮玉祥上司的西北軍在劉伯堅、于右任的推動、幫助下,在内蒙五原(今内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盟五原縣)誓師,将原西北軍的五色旗更換為青天白日旗,宣布西北軍改稱國民軍聯軍,參加國民革命。

劉伯堅在西北軍的工作經曆,為我黨積累了改造舊軍隊的重要經驗。對西北軍來說,共産黨的良好影響此後長存了20多年——在後來一系列重大曆史關頭,西北軍部隊連續發起過甯都暴動、察綏抗日同盟軍、西安事變,直至淮海戰役開始時西北軍最後一支餘部還在張克俠、何基沣率領下起義。

1928年春,為了加強軍事指揮工作,劉伯堅再次被黨中央派往蘇聯學習。兩年後,他從蘇聯回到上海,被黨中央派往江西革命根據地,在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工作。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征突圍前,劉伯堅被留在中央蘇區堅持遊擊戰争。1935年初,中央分局、中央辦事處和贛南軍區被敵人包圍在于都南部一狹小地帶。3月初,劉伯堅随同贛南省委書記阮嘯仙等率2000餘人,從于都南部向贛粵邊界的油田方向突圍。在突圍戰鬥中,阮嘯仙中彈犧牲,劉伯堅左腿負傷,鮮血直流。他一邊指揮部隊,一邊将負傷的身體靠在大樹後面,孤身向敵人射擊,掩護部隊突圍……

被俘後,劉伯堅被押往大餘縣粵軍第一軍軍部,囚禁在大餘監獄。3月11日,敵人又将他押往駐大餘的國民黨第六綏靖區綏靖公署提審。敵人故意押着身負重傷而又拖着沉重腳鐐的劉伯堅從熱鬧的青菜街走過,借此炫耀戰功,威吓群衆,瓦解劉伯堅的鬥志。但在移獄的路上,劉伯堅昂首挺胸,大義凜然,不斷向街道兩旁的群衆微笑點頭,表現出共産黨員甯死不屈的英雄氣節。當天晚上,劉伯堅懷着對敵人的滿腔怒火,在獄中寫下了氣吞山河的千古絕唱《帶鐐行》:

帶鐐長街行,蹒跚複蹒跚;

市人争矚目,我心無愧怍。

帶鐐長街行,鐐聲何铿锵;

市人皆驚訝,我心自安詳。

帶鐐長街行,志氣愈軒昂;

拼作階下囚,工農齊解放。

來源:贛南日報

編輯:謝忠英 校對:彭芳

值班主任:明心武

編審:謝運勝 陳昱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