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主题诵读|黄会民:拼作阶下囚,工农齐解放

【总第2231期】

学好党的历史 | 讲好红色故事

作品:拼作阶下囚,工农齐解放 | 朗诵:黄会民

来源:大余县气象局党支部

报送:大余县委组织部

1926年春天,冯玉祥率领西北军在军阀混战中失利。在中国北方区委领导人李大钊的建议下,他到苏联“考察”求援。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指示担任旅莫支部书记的刘伯坚认真做好接待,争取这位爱国将领。在刘伯坚的帮助和影响下,冯玉祥对苏联红军的政治工作经验很感兴趣,邀请刘伯坚同他一起回国,出任西北军总政治部部长。

初到西北军时,军队内部很混乱,士兵们军衣破烂,面有饥色。对政治概念一片漠然。为了振奋涣散的军心,刘伯坚到各个军建立了政治工作机构,并办各种培训班,每天工作都在18个小时以上。这时,中共中央派遣刘志丹、安子文等二百多名干部到西北军中来,他们都在刘伯坚的统一安排下,分配到各个部队,担任政治工作干部。刘伯坚在冯玉祥部队任职期间,很注意在上层军官中间做好统一战线工作,对他们进行新三民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颇得军官们的信任。这期间,他表现出的豪迈气概和忘我的工作精神,使不少高级军官感到钦佩,杨虎城、吉鸿昌、邓宝珊、赵博生、董振堂等都与他交上了朋友。

9月17日,冯玉祥领导的西北军在刘伯坚、于右任的推动、帮助下,在内蒙五原(今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五原县)誓师,将原西北军的五色旗更换为青天白日旗,宣布西北军改称国民军联军,参加国民革命。

刘伯坚在西北军的工作经历,为我党积累了改造旧军队的重要经验。对西北军来说,共产党的良好影响此后长存了20多年——在后来一系列重大历史关头,西北军部队连续发起过宁都暴动、察绥抗日同盟军、西安事变,直至淮海战役开始时西北军最后一支余部还在张克侠、何基沣率领下起义。

1928年春,为了加强军事指挥工作,刘伯坚再次被党中央派往苏联学习。两年后,他从苏联回到上海,被党中央派往江西革命根据地,在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工作。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突围前,刘伯坚被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初,中央分局、中央办事处和赣南军区被敌人包围在于都南部一狭小地带。3月初,刘伯坚随同赣南省委书记阮啸仙等率2000余人,从于都南部向赣粤边界的油田方向突围。在突围战斗中,阮啸仙中弹牺牲,刘伯坚左腿负伤,鲜血直流。他一边指挥部队,一边将负伤的身体靠在大树后面,孤身向敌人射击,掩护部队突围……

被俘后,刘伯坚被押往大余县粤军第一军军部,囚禁在大余监狱。3月11日,敌人又将他押往驻大余的国民党第六绥靖区绥靖公署提审。敌人故意押着身负重伤而又拖着沉重脚镣的刘伯坚从热闹的青菜街走过,借此炫耀战功,威吓群众,瓦解刘伯坚的斗志。但在移狱的路上,刘伯坚昂首挺胸,大义凛然,不断向街道两旁的群众微笑点头,表现出共产党员宁死不屈的英雄气节。当天晚上,刘伯坚怀着对敌人的满腔怒火,在狱中写下了气吞山河的千古绝唱《带镣行》:

带镣长街行,蹒跚复蹒跚;

市人争瞩目,我心无愧怍。

带镣长街行,镣声何铿锵;

市人皆惊讶,我心自安详。

带镣长街行,志气愈轩昂;

拼作阶下囚,工农齐解放。

来源:赣南日报

编辑:谢忠英 校对:彭芳

值班主任:明心武

编审:谢运胜 陈昱鑫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