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鐐長街行,志氣愈軒昂,拚作階下囚,工農齊解放,選自《帶撩行》,這是敵人押着遊街時,劉伯堅有感而作,幾天後被殺害,留下三個年幼的兒子,寫給妻子王叔振的絕筆信還沒寄到,王叔振就犧牲了,夫婦二人幾乎同時犧牲,而互相卻不知。

圖/劉伯堅和王叔振結婚照
劉伯堅,四川平昌人,出生時,父親劉顯貴雖是一個掌櫃,但是在晚清時期生活也是捉襟見肘,不管怎樣也要給兒子好好讀書。少年劉伯堅不僅讀書好,還愛習武,父母倍感欣慰,為了給兒子去成都、北京大城市求學,拿出了所有家當。
1920年,劉伯堅決定去歐洲留學,學費也是學友們拼湊的,出發前,一行三個同學在豆花店吃飯,老闆聽說了他們的境況,主動捐助錢财,這件事給劉伯堅的影響很大,促使他更加刻苦,遇到困難時也會想到豆花店老闆認真聽他們講救國救民理論那入目的表情。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紅軍主力被迫長征,劉伯堅王叔振夫婦繼續留在蘇區,當時留下來的大部分是無法随部隊行軍的傷病員或者孕婦。
面對敵人的步步緊逼,劉伯堅他們準備突圍,打遊擊戰,在鴨婆坑指揮戰鬥時,為了掩護同志突圍,左腿中彈被捕,和他一起被捕的還有廖昔昆、陸如龍、連得勝,王志楷等同志。1935年劉伯堅被捕時是贛南軍區政治部主任。
之前的履曆早已讓劉伯堅的名氣在敵營大震,被以5萬銀元懸賞緝拿,是以他們對劉伯堅很優待,期望達到利誘勸降的目的。從敵人那要來了紙和筆,劉伯堅留下了遺囑和絕命詞,可惜遺失了,留下來的是就義前的幾封信和幾首詩。
為了勸降劉伯堅,敵團長設宴招待,知道劉伯堅擅長詩詞,特意裝飾一番,挂上名人字畫,水墨丹青,到門口迎接。
圖/劉伯堅在獄中
席間,劉伯堅聽見“識時務者為俊傑”的大道分析,予以嚴厲駁斥,願作階下囚,不為座上賓!敵方并沒有生氣,而是很謙恭的請劉伯堅寫一份“自白”,如此就可以獲得自由。
劉伯堅說:“國破如此,人民無自由,我要自由何用?”
敵團長見此,很是佩服劉伯堅的氣節,并電告軍長請求手下留情。
接下來幾天,陸續有老百姓和紅軍戰士被關押進來。他們讓劉伯堅去認自己的部下,一個一個押過來。劉伯堅貌似像看着陌生人,都不認識。因而石聯星、王中仁等很多紅軍戰士被關幾天後,當作當地老百姓給放了。
遊街,從富貴巷到青菜街,劉伯堅高呼革命的口号,唱着《國際歌》,圍觀的百姓也跟着唱,白色恐怖沒有吓到百姓,更沒有吓到劉伯堅。頗有詩才的他,寫出了絕唱《帶撩行》。
離家十幾年,為了父母少一分危險,家書很少傳,想到還有妻子和三個年幼的孩子,劉伯堅思緒萬千。
1927年1月,劉伯堅認識了王叔振,此時劉伯堅還在馮玉祥處工作,剛下完雪,一個小姑娘來到了政治部,想到軍隊裡作演講。劉伯堅有點不敢相信,臉上的孩子氣還沒有退去,一個文靜秀氣的20歲小姑娘竟提出了如此宏大的要求。
王叔振是女子師範的學生,在學校積極參加遊行示威,雅号“風雨無阻”,不管是刮風還是下雨,她都毫不動搖的走上街頭遊行。
劉伯堅也就答應了她的請求,每天早操後的朝會上她就來講一課。
沒想到,她的演講聲音,動作,表情都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1927年3月,兩人結成連理,婚禮在西安中山軍事學校禮堂舉行,出席婚禮的有馮玉祥、鄧寶珊、楊虎城、于右任、吉鴻昌等,當時國共兩黨在西安的知名人士。
後來,王叔振到政治部擔任秘書工作,由劉伯堅介紹加入中國共産黨。
大革命失敗後,夫婦二人來到上海從事地下工作,1930年前往蘇區,大兒子劉虎生托人送到西安由妻嫂梁鳳笙扶養。次子豹生和幼子熊生帶在身邊。
之前,劉伯堅給家裡兄嫂的信及遺囑,擔心他們沒有收到,或者中途丢失,是以又寫了第二封再次把虎豹熊三兄弟托付給大嫂和家裡諸嫂,并告知了寄養人家的位址。
萬幸劉伯堅追加了這封信,否則豹熊二子恐怕難以尋回。
信中,劉伯堅強調兄嫂不要去設法營救他。
我自己甘心忍受,尤其須把這件小事秘密起來,不要在北方張揚,使馬二先生知道了……。
為了大局,把自己生命的結束視為一件小事,不用讓人知道,着實令人淚目。
這裡的馬二指的是馮玉祥。1926年,劉伯堅留學蘇聯,遇到了失意下野的馮玉祥。劉伯堅不斷的給馮玉祥分析,國共合作的重要性。馮玉祥很敬佩他,于是請求共産國際同意劉伯堅與他一起回國協助工作。
共産國際同意了馮的請求,并且提供了大量武器彈藥。
為了整頓馮玉祥垮散的西北軍,在五原舉行誓師大會,當即把五色旗改成青天白日旗,改名為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馮玉祥任總司令,劉伯堅任總政治部部長。
部隊很快擴充到20萬人,并且輸入進了200多名黨員,如方仲如,劉志丹等。
劉伯堅夫婦都非常擅長演講,有時候發不出軍饷,為了鼓舞軍隊士氣,經常到士兵裡面做工作。但是流傳這麼一句話“聽劉伯堅演一次講,當得關了三個月饷。”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劉伯堅等人被押送出第二集團軍,當時于右任、鄧寶珊都對其表示同情,也照顧過劉伯堅夫婦,私人交情不錯。
但是,此時的劉伯堅一再要求家人不可去找他們幫忙營救,有損革命者的氣節。1931年劉伯堅等策劃的“甯都起義”,有1.7萬多人起義,投身革命,壯大了紅軍隊伍也打擊了敵人。
3月20日,劉伯堅又提筆寫了第三封家書,表達了一死殉主義的決心,還有一半的筆墨還是再次書寫兒子寄養的地方,請求務必兄嫂尋回,幫忙教導成人。
第一封信和遺囑丢失了,根據第二、三封信可以推測,第一封信應該同樣寫了孩子寄養的地方。如此,就是三次強調孩子寄養的地點,他沒有什麼可害怕的,唯一放不下的就是孩子,唯一的遺憾就是正值盛年卻不能繼續為革命工作。
第三封家書末尾劉伯堅要兄嫂轉妻子王叔振一閱,按照組織上安排,應該到達上海了。
這封信須要給叔振同志一閱。她可能已到滬了。
此緻
最後的親愛的敬禮
弟劉伯堅
三月二十日于大庾
第二天,3月21日,劉伯堅生命的最後一天,寫下了給妻子的絕筆信。他沒有料到,妻子還未收到信,就被秘密殺害了。
叔振同志:
我的絕命書及遺囑,你必能見着。我直寄陝西鳳笙大嫂及五、六諸兄嫂。
你不要傷心,望你無論如何要為中國革命努力,不要脫離革命戰線,并要用盡一切的力量,教養虎、豹、熊三幼兒成人,繼續我的光榮革命的事業。
我葬在大庾梅關附近。
十二時快到了,就要上殺場,不能再寫了。
緻以最後的革命的敬禮!
劉伯堅
三月二十一日于大庾
4年前,1931年,當時為新泉縣委書記的王叔振吻别了剛滿月的兒子熊生,并留下了一份“抱約”。4年後,夫婦二人雙雙犧牲。
劉門王氏生下小兒名叫熊生,今送給黃家撫養成人,長大後在黃家承先啟後。但木有本,水有源,父母深恩不可忘,仍要繼續我等志願,為革命效力,争取更大光榮。特留數語,以作紀念。
母王叔振字
公曆一九三一年四月十六日寫于閩西芷溪
劉伯堅犧牲沒幾天,王叔振是在沒有審問,在一個秘密的夜晚,被逮捕到荒郊野外殺害。夫婦二人都不知道對方犧牲了,奈何奈何橋相見!!
長子劉虎生,寄養在舅舅家,不久舅舅去世了,由舅媽梁鳳笙獨自撫養,生活艱苦,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1935年,劉虎生八歲,一天,舅媽回到家就把自己關屋裡,好半天才出來,一把摟着劉虎生哭了起來,告訴他父親劉伯堅犧牲了。
梁鳳笙立馬帶他去派出所改名字,從此叫“王富生”,告訴他不要跟人說自己的父親是劉伯堅,能不出門就不出門。更讓劉虎生難過的是不久又傳來母親被害的消息,自己變成了孤兒。
1937年曾經與劉伯堅共事的蘇進到西安辦事,就把劉虎生在西安舅媽家的事報告給了周恩來,周恩來立刻派人把劉虎生接到延安。
陳雲在延安第一次見到劉虎生,看他玩的一臉灰塵,就送給他一塊手帕、一支牙膏和一盒牙粉,告訴他劉伯堅生前非常愛幹淨,西裝革履,打領帶,要像爸爸一樣一輩子幹幹淨淨。從此,劉虎生盡管穿的很普通,但是衣服總是幹幹淨淨的。
每個周末,陳雲都接劉虎生到家裡吃飯,總少不了紅燒肉,直到陳雲因缺乏營養腿腫起來了,老司務長才難為情的,把事情真相告訴劉虎生。之後,劉虎生再也不肯去陳雲家吃紅燒肉,更加刻苦學習。
在延安四中讀書的時候,劉虎生得了壞血病,一開始自己硬撐着,因為醫療條件有限,第一次沒有查出來,越來越嚴重,送到和平醫院的時候,心髒幾乎停止跳動,醫生通知讓準備後事。
得知消息,陳雲和蔡暢帶着毛主席的保健醫生阿洛夫一起奔向醫院。阿洛夫是斯大林派來的,經驗豐富,很快确認是壞血病,當下就是要輸血。延安四中的同學紛紛捐血。
劉虎生活了過來,心裡明白延安的首長給了他第二次生命,失去了雙親,得到了不亞于雙親的愛,之後,送他去蘇聯留學,成為了棟梁之材。
1949年,周恩來根據劉伯堅的遺書,派人在江西瑞金找到了劉豹生,當年收養他的郭婆婆,隐姓埋名,把劉豹生改名鄒發生。之後,劉豹生得以進入學校學習,上國小已經十八九歲了,他發奮刻苦用三年完成了國小課程,終成一名進階工程師。1952年,虎豹兄弟第一次見面,感慨萬千,共同尋找幼弟劉熊生。
1953年,當年王叔振留下的“抱約”被找到,劉熊生的身份得以公開。當年黃家為了保護熊生,男主人黃蔭胡犧牲了。孤兒寡母無法維持生活,養母滿菊媽媽把自己的親生孩子送人了,還努力供熊生讀書識字。
得知一切的劉熊生決定守在養育他的那片土地,願意做一輩子農民守在滿菊媽媽身邊,從不問黨和國家提出任何要求。
1979年虎豹熊三兄弟第一次在母親犧牲的地方閩西團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