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革命的曆史長河中,我軍有許多進階将領英年早逝,壯志未酬。據統計,革命戰争時期犧牲的我軍師(旅)以上幹部有600餘人,軍以上進階将領100餘人。本文列舉的40餘位有代表性的著名将領(均收入《中國軍事百科全書》中國人民解放軍人物詞條),他們有的犧牲在戰場上,如黃公略、劉志丹、左權等;有的是被俘後英勇就義,如劉伯堅、方志敏、趙尚志等;有的是被王明、張國焘錯誤路線殺害,如許繼慎、柳直荀、曾中生等;有的是被特務或叛徒殺害,如項英、李兆麟等;有的是積勞成疾,因病去世,如羅炳輝、關向應等;有的是因意外事故遇難,如葉挺等。他們當中年齡最小的隻有二十出頭,如秋收起義總指揮盧德銘、紅七軍團軍團長尋淮洲,犧牲時隻有22歲;年齡最大的也不過50歲左右,如新四軍軍長葉挺,遇難時也不滿50周歲。他們為中國的革命事業獻出了寶貴生命,在我黨、我軍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盧德銘
1905年生,四川宜賓人,黃埔軍校二期畢業,秋收起義總指揮。1927年9月23日為掩護部隊突圍作戰中犧牲。2009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張太雷
1898年生,江蘇常州人,天津北洋大學畢業,中共廣東省委軍委書記、廣州起義總指揮。1927年12月12日,在廣州起義作戰時中彈犧牲。2009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王爾琢
1903年生,湖南石門人,黃埔軍校一期畢業,參加上司湘南起義,紅四軍參謀長。1928年8月25日,在江西崇義思順墟作戰中犧牲。2009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伍中豪
1905年生,湖南耒陽人,黃埔軍校四期畢業,紅一軍團十二軍軍長。1930年10月初在贛西南亮家山作戰中犧牲。
周逸群
1896年生,貴州銅仁人,黃埔軍校二期畢業,紅二軍團政治委員兼中共前委書記。1931年5月20日在湖南嶽陽賈家涼亭作戰中犧牲。2009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朱雲卿
1907年生,廣東梅縣人,黃埔軍校三期畢業,紅一方面軍參謀長,中華蘇維埃軍事委員會總參謀部代部長。1931年5月22日在醫院被國民黨特務殺害。
黃公略
1898年生,湖南湘鄉人,湖南陸軍講武堂、黃埔軍校三期進階班畢業,平江起義上司人,紅三軍軍長。1931年9月15日在江西吉安六渡坳遭敵機襲擊,中彈犧牲。中央軍委确定的我軍36位軍事家之一。2009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李明瑞
1896年生,廣西北流人,廣東韶關滇軍講武堂畢業,百色起義、龍州起義上司人,紅七、紅八軍總指揮。1931年10月在江西雩都“肅反”中被錯殺。
許繼慎
1901年生,安徽六安人,黃埔軍校一期畢業,紅一軍軍長。1931年11月在河南省光山縣白雀園被張國焘殺害。中央軍委确定的我軍36位軍事家之一。2009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柳直荀
1898年生,湖南長沙人,就讀雅禮大學預科,紅二軍團政治部主任兼紅六軍政治委員。1932年9月在湖北監利“肅反”中被錯殺。
蔡申熙
1906年生,湖南醴陵人,黃埔軍校一期畢業,紅四方面軍第二十五軍軍長。1932年10月9日,在湖北黃安河口鎮指揮作戰時中彈犧牲。中央軍委确定的我軍36位軍事家之一。
趙博生
1897年生,河北滄縣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甯都起義上司人,紅五軍團副總指揮兼紅十三軍軍長。1933年1月8日,在江西南城黃獅渡戰鬥中犧牲。2009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段德昌
1904年生,湖南南縣人,黃埔軍校四期畢業,紅二軍團第六軍軍長。1933年5月1日,被誣陷錯殺于湖北巴東縣金果坪江家村。中央軍委确定的我軍36位軍事家之一。2009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曠繼勳
1897年生,貴州思南人,紅二十五軍軍長。1933年6月,在四川通江縣洪口場被張國焘誣陷殺害。2009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鄧中夏
1894年生,湖南宜章人,就讀于湖南高等師範學校和北京大學,紅二軍團前委書記兼政治委員。1933年5月在上海被捕,9月21日于南京雨花台英勇就義。2009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季振同
1901年生,河北滄縣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甯都起義上司人,紅五軍團總指揮。1934年10月,被錯殺于江西省瑞金縣葉坪鎮。
尋淮洲
1912年生,湖南浏陽人,紅七軍團軍團長兼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總指揮。1934年12月14日,在安徽太平縣譚家橋指揮作戰時腹部中彈犧牲。2009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謝子長
1897年生,陝西安定人,陝北紅軍和蘇區建立人之一,陝北紅軍遊擊隊總指揮。1934年8月27日在安定清澗指揮作戰時中彈負傷,1935年2月21日在安定縣燈盞灣因傷重去世。2009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鄧萍
1908年生,四川富順人,武漢中央軍政學校畢業,紅三軍團參謀長兼紅五軍軍長。1935年2月27日在遵義戰役前線指揮作戰時犧牲。2009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賀昌
1906年生,山西離石人,紅軍總政治部代主任。1935年3月10日在江西會昌戰鬥中犧牲。
劉伯堅
1895年生,四川平昌人,就讀于成都高等師範學校、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産主義大學、伏龍芝軍事學院,紅五軍團政治部主任。1935年3月在戰鬥中左腿中彈被俘,3月21日在江西大餘金蓮山英勇就義。2009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曾中生
1900年生,湖南資興人,黃埔軍校四期畢業,紅四方面軍參謀長。1935年8月被張國焘錯殺于四川理番縣卓克基。中央軍委确定的我軍36位軍事家之一。
方志敏
1899年生,江西弋陽人,就讀于江西省立甲種工業學校、九江南偉烈大學,弋橫暴動上司者,紅十軍團軍政委員會主席。1935年1月29日被捕,8月6日英勇就義。中央軍委确定的我軍36位軍事家之一。2009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劉疇西
1897年生,湖南長沙(今望城)人,黃埔軍校一期畢業,紅十軍團軍團長。1935年1月在皖南懷玉山區指揮作戰時傷重被俘,8月6日于南昌英勇就義。
吳煥先
1907年生,湖北黃安人,鄂豫皖蘇區建立人,紅二十五軍軍長,後任政治委員。1935年8月21日,在甘肅泾川指揮作戰時中彈犧牲。2009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劉志丹
1903年生,陝西保安人,黃埔軍校四期畢業,西北紅軍和西北革命根據地建立人之一,紅十五軍團副軍團長兼參謀長。1936年4月14日,在山西中陽縣三交鎮作戰中犧牲。中央軍委确定的我軍36位軍事家之一。2009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董振堂
1895年生,河北新河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甯都起義上司人,紅五軍團軍團長。1937年1月在甘肅高台指揮作戰中犧牲。2009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陳海松
1914年生,河南羅山人,紅四方面軍第九軍政治委員。1937年3月12日,在甘肅省臨澤縣梨園口作戰中犧牲。
孫玉清
1909年生,湖北黃安人,紅四方面軍第九軍軍長。1937年3月在西路軍祁連山區作戰時被俘,5月下旬在西甯被殺害。
李特
原名徐克勳,1902年生,安徽霍丘人,就讀于蘇聯東方大學、列甯格勒軍政學院,紅四方面軍副參謀長、西路軍參謀長。1938年初在新疆迪化(今烏魯木齊)被王明誣陷殺害。
楊靖宇
1905年生,河南确山人,河南省立開封紡染工業學校畢業,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濛江三道崴子與日僞作戰犧牲。2009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袁國平
1906年生,湖南邵陽人,黃埔軍校四期畢業,新四軍政治部主任。1941年1月在皖南事變突圍途中犧牲。
項英
1898年生,湖北武昌人。新四軍副軍長、中央軍委新四軍分會書記。皖南事變後,1941年3月14日在安徽泾縣被叛徒殺害。
趙尚志
1908年生,熱河朝陽人,黃埔軍校四期畢業,東北抗日聯軍總司令、東北抗聯第二路軍副總指揮。1942年2月12日,作戰中重傷被俘,壯烈犧牲。2009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張浩(林育英)
1897年生,湖北黃岡人,蘇聯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産主義大學畢業,八路軍一二九師政治委員、一二九師軍政委員會主席。1942年3月6日在延安病逝。
左權
1905年生,湖南醴陵人,黃埔軍校一期畢業,八路軍副參謀長。1942年5月在山西遼縣指揮與日軍作戰時犧牲。中央軍委确定的我軍36位軍事家之一。2009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彭雪楓
1907年生,河南南陽人,新四軍第四師師長。1944年9月11日在河南夏邑八裡莊指揮作戰時中彈犧牲。中央軍委确定的我軍36位軍事家之一。2009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李兆麟
1910年生,遼甯燈塔市铧子鎮人,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路軍總指揮。1946年3月9日,在哈爾濱被特務暗殺。2009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葉挺
1896年生,廣東惠陽人,保定軍官學校畢業,南昌起義前敵總指揮兼第十一軍軍長,新四軍軍長。皖南事變後被關押。1946年4月8日因飛機失事遇難。中央軍委确定的我軍36位軍事家之一。2009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羅炳輝
1897年生,雲南彜良人,紅九軍團軍團長,新四軍第二副軍長兼山東軍區第二副司令員。1946年6月21日,在山東臨沂病逝。中央軍委确定的我軍36位軍事家之一。2009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關向應
1902年生,遼甯金縣人,滿族,就讀于上海大學、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産主義大學,紅二方面軍副政治委員,八路軍一二〇師政治委員兼晉綏軍區政治委員。1946年7月21日在延安病逝。2009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朱瑞
1905年生,江蘇宿遷人,就讀于廣東大學、莫斯科中山大學、克拉辛炮兵學校,東北民主聯軍和東北軍區炮兵司令員。1948年10月1日,在遼沈戰役攻克義縣戰鬥中觸雷犧牲。2009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向為中國革命獻出寶貴生命的
進階将領和無數革命先烈緻敬!
來源:中國軍網微信
作者:徐平
編輯:柴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