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伯堅請求參加長征,找葉劍英說情,被博古拒絕,過早犧牲一、介紹聶榮臻入黨,帶領鄧政委,給馮玉祥做政工二、與劉伯承、葉劍英回國,夫婦一同進蘇區三、組織策劃甯都起義,留守江西蘇區四、于都河畔的訣别五、臨終惦記三個兒子,遺書未發出,妻子已被錯殺

作者:相忘于江湖

投身革命即為家,血雨腥風應有涯。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

這是陳毅元帥在贛南遊擊戰最困難的時候,所寫《梅嶺三章》第三首。當時敵人放火燒山,到處搜捕紅軍和遊擊隊,身負重傷的陳毅躲在山洞“慮不得脫”,就寫下這首“絕命詩”。

陳毅、項英等人是幸運的,他們躲過了敵軍的搜捕,一直堅持到三年後的雙方合作,改編為新四軍,走上了抗日戰場。可是很多人沒能看到那一天。其中,劉伯堅被主席稱為“政工第一人”,犧牲前惦記失散各地的三個兒子,寫下“絕命書”被看守送出,可是收信的妻子,已先于他被錯殺。

劉伯堅請求參加長征,找葉劍英說情,被博古拒絕,過早犧牲一、介紹聶榮臻入黨,帶領鄧政委,給馮玉祥做政工二、與劉伯承、葉劍英回國,夫婦一同進蘇區三、組織策劃甯都起義,留守江西蘇區四、于都河畔的訣别五、臨終惦記三個兒子,遺書未發出,妻子已被錯殺

劉伯堅烈士像,由鄧政委題詞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一、介紹聶榮臻入黨,帶領鄧政委,給馮玉祥做政工</h1>

劉伯堅,1895年生于四川平昌,1920年赴歐洲勤工儉學,第二年加入旅歐少共。1922年入黨,擔任三年旅歐總支部書記。

1923年,進入東方勞動者大學,和趙世炎一起成為聶榮臻入黨介紹人,被聶帥尊為“引領人”。

1926年春,西北軍馮玉祥敗給老蔣,苦于沒有出路,到蘇聯“考察”尋求支援。

9月,經組織同意,劉伯堅陪馮玉祥經蒙古進入綏遠,擔任國民聯軍政治部副部長,主持“五原誓師”。劉伯堅以“訓練班”名義建立政工機構,把我方的鄧希賢(後改名小平)、劉志丹、安子文等200多名幹部安排到各級部隊,經過9個月努力,10幾萬西北軍面貌煥然一新。

馮玉祥《我的生活》:劉伯堅工作認真廢寝忘食,工作有特殊成績,我很佩服他。

1927年4月,劉伯堅與王叔振結婚,馮玉祥、于右任、楊虎城、吉鴻昌、鄧寶珊、魏野疇、鄧希賢等參加了婚禮。老蔣叛變革命後,馮玉祥投向國民黨。劉伯堅等被“禮送”離開,但這段工作為後來的甯都起義、察綏抗日、西安事變,淮海戰役張克俠、何基沣起義,打下了基礎。

劉伯堅請求參加長征,找葉劍英說情,被博古拒絕,過早犧牲一、介紹聶榮臻入黨,帶領鄧政委,給馮玉祥做政工二、與劉伯承、葉劍英回國,夫婦一同進蘇區三、組織策劃甯都起義,留守江西蘇區四、于都河畔的訣别五、臨終惦記三個兒子,遺書未發出,妻子已被錯殺

馮玉祥(左一)、劉伯堅(右一)五原誓師

<h1 class="pgc-h-arrow-right">二、與劉伯承、葉劍英回國,夫婦一同進蘇區</h1>

1928年,劉伯堅第二次被組織派往蘇聯,在伏龍芝軍事學院和劉伯承、左權等成為同學。

葉劍英和其他一批人,也進入東方勞動者大學,這一批人年齡較大。在蘇聯的兩年,劉伯堅和葉劍英、劉伯承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1930年6月,劉伯承和葉劍英先後回國。下半年,劉伯堅也結束學習回國,妻子王叔振在上海從事工運,為了躲避敵人抓捕,幾天就要搬家一次。劉伯堅回國後,夫妻一起從上海到了江西蘇區,

劉伯堅任總政宣傳部副部長,妻子王叔振任蘇維埃秘書。

劉伯堅請求參加長征,找葉劍英說情,被博古拒絕,過早犧牲一、介紹聶榮臻入黨,帶領鄧政委,給馮玉祥做政工二、與劉伯承、葉劍英回國,夫婦一同進蘇區三、組織策劃甯都起義,留守江西蘇區四、于都河畔的訣别五、臨終惦記三個兒子,遺書未發出,妻子已被錯殺

劉伯堅與妻子王叔振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三、組織策劃甯都起義,留守江西蘇區</h1>

1931年12月初,第26路軍劉振亞、袁漢澄、王名五等5人我方人員被敵人發現,加之把第26路軍調到“圍剿”一線的“炮灰”戰術引發官兵不滿,組織派劉伯堅、王稼祥、左權策劃起義。

西北軍舊部17000餘人在甯都起義,改編為第五軍團,季振同任總指揮,肖勁光任政委,劉伯堅任政治部主任。董振堂、趙博生、黃中嶽分任軍長,何長工、黃火青、左權分任政委。

不久,博、李等人的錯誤指揮,讓第五次“反圍剿”傷亡慘重,廣昌失守以後,蘇區隻剩下一小片區域。葉劍英回憶:那時蘇區好比魚缸養魚,魚很大,盆很小,養不活。

1934年10月,蘇區紅軍8.6萬人開始了戰略轉移,項英、瞿秋白、陳毅等上司3萬多人留守,掩護主力突圍。

劉伯堅找到主席,希望參加長征。主席建議讓瞿秋白長征,被博古等回絕了,如果不是周公和朱老總的堅持,他自己也被留在了蘇區,是以主席讓劉伯堅去找葉劍英幫忙。但是,四局局長兼管直屬隊工作的葉劍英,也被博古等人拒絕了。劉伯堅并不灰心,更加投入地工作。

劉伯堅請求參加長征,找葉劍英說情,被博古拒絕,過早犧牲一、介紹聶榮臻入黨,帶領鄧政委,給馮玉祥做政工二、與劉伯承、葉劍英回國,夫婦一同進蘇區三、組織策劃甯都起義,留守江西蘇區四、于都河畔的訣别五、臨終惦記三個兒子,遺書未發出,妻子已被錯殺

劉伯堅

<h1 class="pgc-h-arrow-right">四、于都河畔的訣别</h1>

1934年10月17日晚,月光皎潔的于都河畔,紅軍踏上浮橋,開始大轉移。

劉伯堅和葉劍英在河邊話别,轉移的後衛部隊最後過來,正是甯都起義的紅五軍團,軍團長董振堂,政委李卓然,還有被李德降職的參謀長劉伯承。三個老友相見無語,唯有給戰友鼓勁。

葉劍英說:“伯堅,主力大轉移,留守的3萬戰士一大半是傷病員,你們的擔子不輕啊。”劉伯承也說:“我們走後,蘇區就靠你們了。”劉伯堅說:“放心吧,我們做好了艱苦戰鬥的準備,等着三五年後你們打回來,我們還會勝利重逢。”兩人和劉伯堅告别:“再見,伯堅同志,多保重啊。”

1962年8月1日,葉劍英思念往事和戰友,寫下了《建軍紀念日懷戰烈》:紅軍抗日事長征,夜渡于都濺濺鳴。梁上伯堅來擊築,荊卿豪氣漸離情。

劉伯堅請求參加長征,找葉劍英說情,被博古拒絕,過早犧牲一、介紹聶榮臻入黨,帶領鄧政委,給馮玉祥做政工二、與劉伯承、葉劍英回國,夫婦一同進蘇區三、組織策劃甯都起義,留守江西蘇區四、于都河畔的訣别五、臨終惦記三個兒子,遺書未發出,妻子已被錯殺

于都紅軍長征第一渡

<h1 class="pgc-h-arrow-right">五、臨終惦記三個兒子,遺書未發出,妻子已被錯殺</h1>

紅軍主力走後,敵人20多萬重兵把3萬紅軍壓縮到贛南一隅,陳毅、劉伯堅提出疏散部隊、儲存實力,被拒絕。1935年1月,項英接到遵義會議後的訓示,下令分5路突圍,可惜為時已晚。

1935年3月,劉伯堅與阮嘯仙、蔡會文、陳丕顯等率2000多人向油山突圍。3月4日,在塘村附近鴨婆坑山戰鬥中,劉伯堅左腿中彈,失去行動能力,不幸被俘。

1935年3月21日,劉伯堅臨刑前給妻子寫了絕命書:“你不要傷心,望你無論如何要為革命努力,不要脫離戰線,并要用盡一切的力量教養虎、豹、熊三幼兒成人,繼續我的光榮事業。我葬在大庾梅關附近。十二時快到了,就要上殺場,不能再寫了,緻以最後革命的敬禮。”

劉伯堅最惦記三個寄養在老鄉家裡的兒子,希望妻子把他們撫養成人。可是劉伯堅哪裡知道,妻子王叔振已經在長汀縣四都鄉姜畲坑被福建蘇維埃保衛局殺害,年僅29歲。

1979年,劉伯堅三個兒子第一次團聚,年近半百的三兄弟一見面就抱頭痛哭,這哭聲包含着對烈士父母的無盡思念。44年前,他們的父親劉伯堅犧牲在在江西大庾金蓮山,年僅40歲。

烈士的鮮血沒有白流,就在劉伯堅英勇就義的那些天,紅軍在主席的指揮下四渡赤水,一舉擺脫了敵軍的圍追堵截,終于取得了大轉移的主動權,開始迎來一個又一個勝利。

【深耕戰争史,弘揚正能量,兵說歡迎各方投稿,私信必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