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昌平:中國小農戶與小企業,全世界勤勞緻窮的難兄難弟市場化下的中國小農戶全球化下的中國小企業谷賤傷農,民賤傷國組織起來,讓發展生産和國際貿易的目的回歸本源

作者:李昌平
李昌平:中國小農戶與小企業,全世界勤勞緻窮的難兄難弟市場化下的中國小農戶全球化下的中國小企業谷賤傷農,民賤傷國組織起來,讓發展生産和國際貿易的目的回歸本源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1" data-track="2">市場化下的中國小農戶</h1>

上世紀90年代,我國農業發生了大逆轉——由供不應求跨入供大于求的曆史新階段,由追求數量增長效益轉向追求價值和價值增産收益。當我國小農之農業實作了由供不應求向供大于求的曆史跨越後,隻有把千千萬萬的小農戶組織起來了——變成有組織的現代小農,小農戶才能追求到農産品價值和價格增長收益,才能維持農業再生産循環和農戶人口再生産循環。否則,千千萬萬的小農戶就會落入越想賺錢就越要追求增産、越增産就越不增收、甚至減收的無序生産及惡性競争陷阱,勤勞緻窮就不可避免了,甚至越勤勞其命運越悲催,最終家庭人口簡單再生産也無法完成。

我國有二億多小農戶,80年代初從人民公社“解放”出來時,生産積極性暴漲,當時是農産品短缺,增産就是增收,千千萬萬的小農過了十年左右的好日子。但當進入九十年代中期,主要農産品就出現了供求平衡或供大于求的局面,高度分散的二億多小農戶再增産就會不增收或減收了,但衆多高度分散小農戶為了追求更多收入,隻能選擇拼命增産(因其無法追求農産品價值和價格增産收益),兩億小農民就整體進入了分散小農生産積極性陷阱——即“增産減收、勤勞緻窮”的惡性循環。

高度分散的小農戶(因沒有任何議價權,更别說定價權了),買什麼什麼貴,賣什麼什麼便宜。養豬,不賺錢沒法養了;養奶牛,不賺錢沒法養了;種糧,不賺錢沒法種了。最後,衆多高度分散的小農戶隻有一種選擇:老人留守,青壯年不得不靠外出打工以維持家庭不破産。本因其實是家庭農業再生産和人口再生産都不能簡單地再循環!

我國千千萬萬高度分散的小農戶,其實是世界上最悲催的農民!

李昌平:中國小農戶與小企業,全世界勤勞緻窮的難兄難弟市場化下的中國小農戶全球化下的中國小企業谷賤傷農,民賤傷國組織起來,讓發展生産和國際貿易的目的回歸本源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2" data-track="32">全球化下的中國小企業</h1>

當千千萬萬高度分散的小農戶,隻能選擇離土離鄉出賣勞動力獲得收入以維持家庭不破産,這為沿海地區承接全球化一般性制造業梯度轉移提供了豐富而便宜的勞動力。

曾幾何時,“無工不富”是千真萬确的真理。當數以億計的廉價勞動力湧入東南沿海,千千萬萬為出口創彙的小企業就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了。于是全球一般性制造業出現了“中國拐點”——由供不應求逆轉為供大于求,一般性制造業必須由追求數量增産收益向追求價值和價格增産收益轉變,但高度分散的小企業主和高度分散的小農戶一樣,隻能追求數量增産收益,于是就出現了小企業主生産積極性陷阱——越不賺錢越要多生産,生産越多虧損越多,“無工不富”變成了謬誤。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的小企業生産什麼,什麼就便宜;買什麼,什麼就漲價。在當今全球疫情的大背景下,中國向全世界供應一半以上的一般性工業品,賺錢嗎?不賺錢,生産的越多虧的錢可能更多。

中國的一般性制造業者,在全球的地位和中國的小農戶在中國的地位是一模一樣的。

李昌平:中國小農戶與小企業,全世界勤勞緻窮的難兄難弟市場化下的中國小農戶全球化下的中國小企業谷賤傷農,民賤傷國組織起來,讓發展生産和國際貿易的目的回歸本源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3" data-track="33">谷賤傷農,民賤傷國</h1>

谷賤傷農,這句話大家都懂的。民賤傷國呢?這句話可能要做一些解釋才能懂的。

生産越多虧損也越多,還不得不擴大生産,這叫民賤;生産出好東西,本國人不消費或消費不起,補貼出口專供外國消費,這叫賤民。當“民賤”和“賤民”同時發生時,一方面生産越來越多,出口也越來越多,國家的“物質”及“資源”儲備就越來越少,環境越來越差,進口原材料越來越多也越來越貴,兩級分化越來越嚴重,這叫傷國;另一方面出口越來越多,外匯存底越來越多,既受制于人,還遭人恨和猜疑,遭受孤立,這叫國傷。民賤必傷國啊!

李昌平:中國小農戶與小企業,全世界勤勞緻窮的難兄難弟市場化下的中國小農戶全球化下的中國小企業谷賤傷農,民賤傷國組織起來,讓發展生産和國際貿易的目的回歸本源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4" data-track="34">組織起來,讓發展生産和國際貿易的目的回歸本源</h1>

發展生産目的,是為了滿足本國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對外貿易的目的,是換來更多又好又便宜的物質和資源,讓本國人民過更好的日子。

中國必須把千千萬萬高度分散的小農戶組織起來,變成有組織的現代小農,去追求農産品價值和價格增長收益;中國必須把千千萬萬高度分散的從事一般性制造業的小企業組織起來,追求一般性制造業産品的價值和價格增長收益。

發展生産和國際貿易的目的才能回歸本源,國家經濟才會有内循環,才會不受制于人,才能和國際社群友好相處,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對國民而言,以需定産、以銷定産,小富即安,有什麼不好呢?對國家而言,自主發展,以“内循環”為主,盡量少一些外匯存底,活水長流,有什麼不好呢?

【注】轉發時請尊重版權,注明作者姓名及内容出處,感謝大家轉發,歡迎批評!

李昌平:中國小農戶與小企業,全世界勤勞緻窮的難兄難弟市場化下的中國小農戶全球化下的中國小企業谷賤傷農,民賤傷國組織起來,讓發展生産和國際貿易的目的回歸本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