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翟副縣長的文旅江湖》——呂不韋:都是嘴多惹的禍

作者:河南手機報

呂不韋與白老闆不同。白圭是先從政後從商,呂不韋是先從商後從政。呂不韋用從商的理念來從政,投資的貨品是國家元首,做生意的志向是整個天下,不是家财萬貫的小目标,别人隻有一張口,呂不韋是兩張口,嘴巴多,胃口小,最後被活活撐死了。

呂不韋做生意很成功,通過低買高賣積累了大量錢财。有錢之後的他并不滿足,總想着把生意做大做強,最好是做成跨國大公司、大集團,但這個需要外來力量的幫助。誰的力量最大?肯定是國家上司。但在位的上司想聯系也沒有門路,就算是聯系上,付出的代價肯定也很高。于是呂不韋想做第一筆長線投資,投資一個具有帝王相的人。

《翟副縣長的文旅江湖》——呂不韋:都是嘴多惹的禍

而具有帝王相的人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擺在了呂不韋的面前。呂不韋在趙國邯鄲做生意的時候,碰到了一個在趙國當人質的子楚(還有一個很難聽的名字叫:秦異人)。子楚是秦王的孫子,但不受秦國王室的待見。要不然也不會冒着風險當人質了。秦國給他的經費也很少,趙國對他也是帶搭不理。子楚過得十分艱難和落魄。今天對我帶搭不理,明天讓你高攀不起。别人看不出來,但呂不韋看出來了,立馬趁子楚落難的時候搭理他、低攀他。

呂不韋在秦國股市大盤的曆史最低點出手了,認籌金是500金。這些錢主要用來讓子楚結交各色人等,積累自己的實力,除此之外呂不韋還到秦國上下打點,說子楚的好話。有了金錢開道,子楚的名聲漸起。最後從衆多的競争對手中勝出,當了太子。當上太子剛一年,子楚就當上了秦王,即莊襄王。呂不韋搖身一變成了秦國的丞相,被封為文信侯,河南洛陽十萬戶作為他的食邑。

莊襄王即位三年之後死去,太子趙政繼立為王,趙政就是後來的秦始皇,他尊奉呂不韋為相邦,稱他為“仲父”。而8年之後,呂不韋就被秦始皇趕下丞相的寶座,并且被迫喝毒酒自殺。

春秋戰國的商人大都好命,白圭、弦高等人都幸福一生,範蠡功成身退帶着美女遊山玩水,就呂不韋落了個如此下場。為什麼呢?概括起來一句話:都是嘴多惹得禍。具體分析如下:

1、“大嘴”吃天裝不下。不得不說,呂不韋是中國曆史上膽子最大的商人,他做的生意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買賣國王。他把皇帝看成了一種用來投資的期貨,并且想盡主設法幫助處于低潮的子楚推到秦國的最高處。自己也謀得了秦國丞相的地位。按說到此也就可以了,他還想控制下一代帝王,讓秦始皇把他叫“仲父”,讓皇帝把自己喊爹,你不是想當太上皇嗎?不是想掌握整個天下嗎?作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此時盡管年紀小,但心裡早已對他不滿了。

2、“多嘴”多舌惹禍端。呂不韋想做皇帝的生意也就罷了,他非得明明白白地說出來,說子楚就是一件一件奇貨,可以囤積居奇。以待高價售出。這就是“奇貨可居”這個成語的由來。你心裡想想就行了,非得搞得天下人都知道,這不是給子楚這個未來的老大上眼藥嗎?呂不韋自己多嘴多舌,嘴上沒個把門的也就罷了,他還找了很多嘴為他搖旗呐喊。比如養了3000多名食客,這裡邊就包括後來的秦朝名相李斯。比如組織一幫子文人編寫《呂氏春秋》,并且把書的内容寫在布匹上,挂在城門上,宣稱若有人能增删一字,就給予一千金的獎勵,這就是一字千金的由來。國家的老大都還沒有總結這理論、那思想呢,你就先跳出來著書立說了。這哪裡是做秀,這純粹是做死嘛。

《翟副縣長的文旅江湖》——呂不韋:都是嘴多惹的禍

3、“饞嘴”偷腥埋禍根。子楚在趙國的時候非常寂寞,看上了一個叫趙姬的漂亮女子。這趙姬是呂不韋的舞女和老婆,呂不韋為了得到更多,就把趙姬送給了子楚。趙姬生了一個兒子,他就是後來赫赫有名的秦始皇。呂不韋既然和趙姬離婚了,那就不應該于與趙姬有不正常的來往了,這是對他人最起碼的尊重。但是子楚死後,呂不韋這個“饞嘴”就想偷腥了,與趙姬重溫舊夢。作為趙姬兒子的秦始皇年紀雖小,但也察覺到了。這更進一步堅定了秦始皇拿下呂不韋的決心。

《翟副縣長的文旅江湖》——呂不韋:都是嘴多惹的禍

饞嘴,不要說人,就連貓都忍不住。

其實,每個人都是一枚吃貨。有的為了一樣美食,不遠千裡來打卡。

有位新銳作家說:唯愛與美食不可辜負。

有這麼一個地方,是墨子的出生地,“兼愛非攻”思想的發源地,是大愛之鄉,更有美食無數,是衆多吃貨的福地。愛與美食,兼而有之!

抓旅遊的翟副縣長很認真地告訴您:這個地方是河南省魯山縣!

老家河南﹒玩美魯山!

各色美食,讓人垂涎!

魯山美食,名氣最大的是攬鍋菜。

《翟副縣長的文旅江湖》——呂不韋:都是嘴多惹的禍

魯山攬鍋菜

魯山攬鍋菜是魯山古老與現代精湛烹調技術相結合、精工細做的“雜燴菜”,系河南省地方名吃之一。據傳,起源于明朝洪武年間,後經楊氏幾代人的潛心研究,結合當地人酷愛鹹鮮、滑嫩、香軟的特點制作而成。魯山攬鍋菜集中國八大菜系之精華與魯山風味于一體,是享譽省内外的美味快餐。來魯山遊人既飽覽石人勝景,又品嘗攬鍋菜美味,乘興而來,盡興而去,并把攬鍋菜美名傳到四面八方。魯山攬鍋菜被河南省烹饪協會授予“獨特風味攬鍋菜”名店名吃稱号。

排名第二的是魯山的羊肉美食。魯山的羊是中國優質羊,名為“牛腿山羊”,也叫堯山白山羊。

《翟副縣長的文旅江湖》——呂不韋:都是嘴多惹的禍

魯山羊雜湯

魯山羊雜湯,味道鮮美,羊肉的味道不濃不淡,剛剛好。取羊雜中口感最好,最有嚼頭的腸、肚;由于用羊肉湯會有很重的羊肉味道,而且成本會比較高,是以采用豬骨頭炖湯,湯呈乳白色,鮮香而不膩;湯中再 加入黴幹菜和香菜作配料,味道更加誘人。

《翟副縣長的文旅江湖》——呂不韋:都是嘴多惹的禍

魯山羊肉燴面

羊肉燴面在魯山小吃市場上資曆不深,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從鄭州引進的。當時在魯山縣向陽路中段開了一家鄭州羊肉燴面館。經過多年的時間,魯山羊肉燴面在鄭州羊肉燴面的基礎上,經過從原料的選擇,佐料的配比、加工的程式、制作手法上的創新後,形成了獨具風味的魯山羊肉燴面,在衆多品種的魯山小吃市場上獨樹一幟。

《翟副縣長的文旅江湖》——呂不韋:都是嘴多惹的禍

魯山清炖羊肉

魯山清炖羊肉為回族的傳統食品,也是下湯鎮特色食品。選用當地優質山羊肉,精心切片,再用旺火爆炒,佐以花椒、辣椒、孜然等調味品,炒至三成,肉色稍變, 再添加整日煮沸的如同奶色的羊架子高湯,再經慢火清炖一個小時即成。食用時,再佐以精心熬制的辣椒油,加入适當的鹽、味精、香菜、蔥等調味品。鮮美可口,香而不膩,驅寒保暖,滋陰補腎,祛濕護肝。

《翟副縣長的文旅江湖》——呂不韋:都是嘴多惹的禍

魯山黃焖肉

魯山黃焖肉是當地具有特色的回族食品之一,是已故回族老人買寅亭創始于民國初年,現已有七十多年的曆史,所焖肉全部為牛、羊肉,鍋内放内三層,上層為酥肉、中層為塊肉、下層為肉丁。具有色鮮、肉爛、味美的特點,适合老、中、青各類顧客的飲食。

《翟副縣長的文旅江湖》——呂不韋:都是嘴多惹的禍

劉家水煎包

劉家水煎包子系魯山縣具有特色的回族食品之一,現已有八十多年的曆史,廣大村民有“不吃劉家水煎包子不進城”的佳話,系已故回族老人劉清辰始創于清末,餡配有“五料”,即花川、大茴、小茴、桂子、桔子皮。具有餡軟、皮脆、味美的特點,深受人們的喜愛。

《翟副縣長的文旅江湖》——呂不韋:都是嘴多惹的禍

魯山水席

魯山水席,系豫西名宴,始創于1908年,以魯山宴席傳統風味為基礎,融取宮廷禦膳烹饪技術,工藝講究,制作精細,形成了具有魯山風格,色、香、味、形俱佳,符合中原地區社會風俗習慣的宴席佳肴。其魯山水席“八碗八”更是别具一格,錦上添花。早年,馮玉祥将軍來魯山,點名要品嘗魯山水席“八碗八”,對其獨特的風味非常贊賞。抗日戰争時期,國民黨河南省政府遷駐魯山,地方官員豪紳多以魯山水席“八碗八”宴請達官貴人。解放後,魯山水席更加完善、興盛。

《翟副縣長的文旅江湖》——呂不韋:都是嘴多惹的禍

魯山槲墜

槲墜是魯山縣西部、西南部山區的特色風味小吃之一。是端午節的必備食品,類似棕子,形狀卻與棕子不同,棕子是三棱錐形的,竹葉包裹;槲墜是圓柱形的,二者的餡子大體相同,都是糯米、棗、花生米之類。傳統制作上以甜味為主,現代人制作時則根據個人品味而定。魯山槲墜的獨特風味在包裹物槲葉上,槲葉是山毛榉植物槲栎之葉片。魯山西部、西南部山區鄉,該資源極為豐富。槲葉有種特殊的清香味,用其制作的槲墜剛出鍋時清香撲鼻,令人饞涎欲滴,剝開後咬上一口軟甜香糯,清香漫入肺腑,食者如入仙境。更令人叫絕的是槲葉又是一種天然防腐劑,煮熟的槲墜隻要浸沒在煮時的原液中,可一月左右不變質。

作者簡介:翟傳鳴,45歲,1997河南大學中文系畢業,入伍7年,2004年轉業,先後在新鄉市委組織部、政府辦、市委辦工作,2008年調到省旅遊局,先後任辦公室副主任、政策法規處處長、辦公室主任。2018年8月到魯山縣挂職縣委常委、副縣長,現為省文化和旅遊廳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

編輯:趙逸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