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冬至餃子香萬家

作者:光明網

作者:白來勤

“冬至到,餃子俏”。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各大超市、商場、飯館餃子賣得最火。

餃子是我國的傳統食品,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曆史。據史料載,早在南北朝時,“餃子”便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庶民百姓,天下通食。唐宰相段文昌編的《食經》中,有“馄饨、飰食(餃子)……”的記載,其子唐代文學家段成式稱“餃子”為“湯中牢丸”。這不難看出“餃子”在當時飲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何等的重要。

餃子在古代與“馄饨”混稱,唐以後出現的“夾子”“角子”“交子”“餃餌”等則是餃子的詞源。據《東京夢華錄》載,汴京(開封)的市食有“水晶角兒、煎角子”等;《武林舊事》載“臨安市”食諸色角兒;《飲膳正要》中記有“撇列角兒、莳蘿角兒”等。後來,因為吃的時間一定要在年三十半夜裡動筷子,而這個時辰按舊時天幹地支時法是由舊歲跨入新年的子時,于是人們就把“角子”叫做“交子”;久而久之,取其諧音,把“更歲交子”就叫做了“餃子”。過年時吃“餃子”,不僅寓意“吉利”,也表示辭舊迎新。

“餃子”名目繁多,唐稱“湯中牢丸”,宋謂“角子”,元名“莳蘿角兒”。明代學者張自烈,曾寫“水餃餌……或謂粉角,北人讀如矯,因呼餃餌”。“水餃”名稱,在清乾隆年間的《調鼎集·西人而食》中才出現,如香芄餃、燒鴿餃、脍鴿蛋餃等十餘種。如今南北方的叫法也不相同。北方餃子較大,城市人稱水煮的是“水餃”、籠蒸叫“蒸餃”,油煎的叫“鍋貼”,東北叫“鍋烙”;鄉下人稱水煮的是“扁食”,籠蒸的叫“蒸角”,甚至鹹陽有些地還将水煮的餃子稱“煮馍”的……南方餃子較小,有的地方叫“馄饨”,廣東人叫“雲吞”,四川人叫“操手”,江西人叫“清湯”。

據考證,明朝以前的餃子,稱為“馄饨”。北齊顔之推雲:“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偃月就是半圓形的月亮,正是餃子的形狀。1986年,在新疆吐魯番的塔那北區發掘出一座唐代墓葬,出土一個大木碗,裡邊盛着餃子,完好如初,其形狀與今天的餃子完全相同。

餃子在做法、食用上,也有不同的地方特色。從餃子皮來看,陝西有的地方用茶盅扣皮兒,北京人用面杖擀,山西介休、左權、陽城等地則用手撚。從餃子餡來看,有三鮮餡、什錦餡、魚肉餡、豬肉餡、牛(羊)肉餡、雞肉餡,還有素餡等。從做法上看:有燙面蒸制法、清水煮制法,還有熱油炸制法、文火煎制法等。《清稗類鈔》雲:“中有餡,或謂之粉角……蒸食煎食皆可,以水煮之而湯稱之為水餃。”從餃子的形狀來看,一般有平邊餃(元寶形、相公帽形)、花邊餃子(瓦楞形、眉毛形)、花色餃子3種。從吃法上看,北京人喜歡吃“肉丸餡”,天津人喜歡吃“打水餡”,陝西、山西人喜歡吃“肉少菜多餡”,東北人喜歡把肉末幹煸後再用湯浸泡做餡,内蒙古、黑龍江的達斡爾族人則喜歡把餃子放在粉絲肉湯中煮,連吃帶喝。河南的“金絲穿元寶”、陝西的“銀線吊葫蘆”、湖北的“龍虎鬥”,都是餃子與面條同煮共食的雅稱。一些大城市的飯店、酒家、飯店,推出的以餃子為主、菜肴為輔的“百餃宴”,更是受到食客們的熱捧,如西安解放路的“餃子宴”就享譽全國。在陝西和西安,人們把餃子這種飲食文化發展到了極緻,有的人把餃子烤着吃,尤其是商洛一帶人愛吃烤餃。作家賈平凹是陝西丹鳳人,他就特别愛吃烤餃,也寫過不少烤餃子的文章。

在餃子的吃法上,老陝人還發明了酸湯水餃。外地人吃餃子一般都是吃幹餃,即把餃子煮熟後撈到盤子裡,幹吃,頂多蘸一些醋汁、蒜汁。而老陝們除了幹吃,還會“湯吃”,真正吃的是“水餃”。酸湯水餃的做法很講究、很特别,關鍵是酸湯的調制,其調料多達十幾種——味精、香菜、芝麻、蔥花、醬油、香油等,但最重要的是醋和辣椒,特别是醋要放很多,味道首先要突出一個“酸”字。用水或餃子湯調好酸湯後,将煮熟的餃子撈在酸湯碗裡,連吃帶喝,味道十分特别。

陝西人對餃子文化的最大貢獻,當屬餃子宴的開發和研制。餃子宴被稱為西安飲食之奇葩,曾風靡全國,波及海外。所謂的餃子宴,就是把一道道餃子做成宴席——這些餃子一餃一餡、一餃一味、一餃一形。一桌餃子宴,可以是幾十道餃子,也可以是上百道;餃子的餡料可以是肉的,也可以是蔬菜類的,還可以是海鮮類。而更多的餃子,則是餡和形完全一緻,即鴨肉餡的餃子就包成一個小鴨子,核桃餡的就包成一個小核桃,形象逼真,且味道鮮美。更絕的是,每道餃子都還有一個故事或傳說,客人邊吃餃子,邊聽服務員講解餃子的故事,真是一種極大的美食文化享受。比如慈禧珍珠餃子,也就是最小的餃子,隻有紐扣大小,但裡邊卻包有各種各樣的餡。這種餃子也叫太後火鍋餃子,吃時把餃子下在專用的火鍋裡,而且房間的燈要關掉,僅用火鍋下面的藍色火光照明。因為餃子太小,下到鍋裡不好撈,要由服務員用小勺子撈起後分給用餐的客人。而且撈幾個還有說道——撈一個,就是一帆風順,兩個是好事成雙,三個是三六九向上走,十個是十全十美。如果一個也沒撈到,則是無憂無慮。

為什麼冬至這天要吃餃子呢?據說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這當然隻是傳說。據确切記載,餃子在南北朝時期才出現,但冬至吃餃子祈願身體康健卻是群眾的美好願望。(白來勤)

來源: 西安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