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随蔣介石去台灣的國民黨将領,他們的結局天差地别——張群篇

上篇說到何應欽。何應欽是長壽之人,活到99(虛歲),可還有比他更長壽的。張學良、陳立夫去世時都是101歲,而張群活到102。

随蔣介石去台灣的國民黨将領,他們的結局天差地别——張群篇

(前排左起)張群、宋美齡、蔣介石

張群不是國軍将領,按說“随蔣介石去台灣的國民黨将領”系列文章裡不該有他一席之地,可他與居正、吳鐵誠、王世傑、吳稚晖這些文官不同,他軍校畢業,參加過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和護法運動,後又擔任國民黨軍事委員會委員,一度還做過軍委會秘書長。蕭陶把他拉進來,還有另外一個原因,看完本文,您就明白了。

張群姓的是繼父的姓,他生父姓鄧。他母親跟繼父過日子的時候已經懷上他,可他不是遺腹子。他生父不僅認了這個兒子,而且承擔了他的生活和學習費用。那個時候,讀過書的男人除了有姓有名外,還都有字。張群為自己取的字是“嶽軍”,看來他從小就崇拜嶽飛。他14歲離家去河北讀軍校,既有從軍報國之心,也有離家出走的之意。他的家庭是完整的,但不是原裝的。

張群比蔣介石小兩歲,是蔣介石最要好的同學。在保定軍校(當時叫做“陸軍部通國陸軍速成學堂”),他倆就是同學,後又一起去日本振武學校留學。蔣介石學的是炮兵,張群學的是步兵。為了能跟蔣介石厮混在一起,他由步兵科轉到炮兵科。

随蔣介石去台灣的國民黨将領,他們的結局天差地别——張群篇

張群(右)與周恩來

蔣介石得勢之後,張群也飛黃騰達。他先後擔任過軍政部兵工署長,上海市長,湖北省主席,外交部長,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長,行政院副院長和四川省主席等要職。這些職務,别人能攤上一二個就得燒高香了,張群全都幹過。抗戰勝利後,他與張治中、王世傑作為國民黨代表參加重慶談判,充當蔣介石的代理人。1947年4月,張群出任行政院院長,雖然隻做了13個月,但好歹也過了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瘾。

随蔣介石去台灣的國民黨将領,他們的結局天差地别——張群篇

張群、張學良與張大千在台灣

蔣介石重用張群,張群無以回報,隻能肝腦塗地。1928年12月,東北易幟,張學良歸順蔣介石,張群是大功臣。他多次赴奉天遊說,最後終于打動少帥。21年 後,張群又奉蔣介石之命去昆明規勸雲南省主席盧漢,這回他卻走了背字。勸說不成,反遭軟禁。盧漢起義後,如果把他交給共産黨,張群的後半生可就得重寫了。 因為是蔣介石身邊最紅人的,張群自然遭人嫉恨。抗戰前,就有人要暗殺他,好在行刺未遂。同樣是蔣介石的紅人,與他同屬政學系的楊永泰就沒他這麼幸運了,1936年死于同黨之手。

赴台之後,蔣介石依然重用張群,讓他接替王世傑擔任“總統府”秘書長,張群一幹就是18年。退居二線後,蔣介石還委任他為“總統府”資政,領銜對日外交。盡管張群是日本通,跟日本政要關系密切,可當時日本跟中國大陸建立正常的外交關系已是大勢所趨,絕非張群一個人所能阻擋得了的。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榮通路北京,中日關系實作正常化。此時距張群最後一次訪日隻隔了一年的時間。難怪張群在《我與日本七十年》的回憶錄中哀歎:“七十年來的努力目前是落空了。”

随蔣介石去台灣的國民黨将領,他們的結局天差地别——張群篇

一百歲時的張群,精神矍铄

蔣介石去世後,張群年事已高,告别政壇,在家頤養天年。他過百歲虛歲生日時,蔣經國親自為他頒發中正勳章。在此之前,隻有宋美齡和前“總統”嚴家淦獲得過。蔣氏父子待他的确不薄。

張群與張學良以及張大千、王新衡自行組織一個“三張一王轉轉會”。他們四人時常一起把酒言歡。不過,張學良晚年對張大千和王新衡的評價都不高,認為他們隻是“酒肉朋友”。但對張群,他不僅高看一眼,而且沒說過一句張群的壞話。

随蔣介石去台灣的國民黨将領,他們的結局天差地别——張群篇

張群(左)參加張學良九十大壽的生日會

1990年6月1日,張群以102歲的高齡親自出席張學良90歲的生日會,并當場宣讀他寫的賀詞。誰也沒想到的是半年後,張群竟然駕鶴西去。如果把張群看成國民黨去台将領中的一員的話,無疑他是他們之中最長壽的一位,沒有之一。這也是蕭陶要寫張群的最主要的原因。

(蕭陶原創。圖檔來源于網絡,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

↓ ↓ ↓ ↓關注蕭陶微信訂閱号:xiaotaowechat (←長摁複制添加)這裡的文章全都是原創,有您未曾聽說過的曆史故事,有最勁爆的時政評論,還有觀點獨到、分析精辟的台灣問題文章...林林總總,總有您喜歡的。請關注旅加作家蕭陶的公衆号,支援原創!聯系蕭陶 [email protected]

作者:頭條号 / 蕭陶

連結:http://toutiao.com/i6272747294915822081/

來源:頭條号(今日頭條旗下創作平台)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