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們學院的年輕人:張群副教授

張群,1991年7月生,廈門大學社會與人類學院人類學研究所副教授,南強青年拔尖人才培育人選。2018年6月獲吉林大學考古學博士學位,2018年12月至2021年1月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2021年5月入職廈門大學任副教授。

我們學院的年輕人:張群副教授

張群主要研究領域為生物考古學、人類骨骼考古學、古病理學、法醫人類學。通過運用交叉學科手段,從骨骼形态學和古病理學角度,重構古代人類社會生活史和古代人類健康史,并通過骨骼學分析開展失蹤遇難人員的法醫人類學研究。近年來在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Anthropology、Archaeological and Anthropological Sciences、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Bi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steoarchaeology、人類學學報等國内外一流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現為美國科學研究榮譽學會(Sigma Xi)、美國體質人類學學會(AAPA)、美國古病理學學會(PPA)、英國皇家人類學學會(RAI)、國際法醫學學會(IALM)、歐洲法醫人類學學會(FASE)會員,并擔任全球健康史計劃(亞洲子產品)秘書長、吉林大學生物考古學國際研究中心榮譽研究員。

我們學院的年輕人:張群副教授

近年來,張群對國内外等30多個考古遺址出土人類遺骸進行鑒定分析與研究,基于考古學、人類學與生物學、現代醫學的學科交叉點,從多學科角度拓展了對東亞地區古代人群的研究深度,為探讨中華民族曆史形成過程中各人群的體質構成和變化,揭示我國古代人群的人口結構、地理變遷、生業方式、健康狀況與行為模式提供了重要的人類學證據。

張群還取得了我國首個“歐洲II類法醫人類學鑒定資質”,作為“中國第一人”赴國際失蹤人員委員會(ICMP)巴尼亞盧卡基地和塞普勒斯失蹤人員委員會(CMP)參加“波黑戰争”和“塞土沖突”中陣亡及失蹤人員的法醫人類學身份鑒定工作,受到聯合國特别代表Paul-Henri Arni、中國駐塞普勒斯黃星原大使接見,成為該領域唯一位接受過國際标準化訓練,并有過實踐經驗的中國學者,服務于行業、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以發揮人類學的社會價值。

我們學院的年輕人:張群副教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