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是多年生的常綠草本植物,在全國各地都有廣泛的種植,不僅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但在韭菜的生長過程中會遭受各種病蟲害,而病害有灰黴病、疫病、鏽病等,蟲害主要有韭蛆、蔥蚜蟲等。
韭菜在我們餐桌上也是經常出現的蔬菜,味道鮮美有着獨特的香味,它的生長能力極強,成熟期收割後,還能繼續生長,一般每年能收割2-4茬不等,韭菜也富含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維生素,藥用價值也很大,在種植韭菜過程當中,也會出現常見的病蟲害,為很多種植韭菜的人群帶來困擾,那麼接下來小農女就為大家介紹一下種植韭菜過程當中,常出現的病蟲害及防治辦法吧!
1、韭菜灰黴病:主要能夠危害韭菜的葉片,發病時從葉尖部開始向下發展,病斑由水漬狀演變為白灰相間的褐色,擴大後呈不規則的棱形或橢圓形,後期韭菜葉的表面會滋生出灰色與綠色的黴狀物,嚴重時病菌會蔓延到整個植株,出現腐爛使整個植株幹枯至死。
防治辦法:加強對田間的管理,合理密植增施多抗菌肥料,發病時可選用50%的葉枯淨粉劑1000倍,或使用70%多菌靈,或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進行噴灑,共噴2~3次即可。

2、韭菜疫病:此病類屬于真菌類病害,能夠侵害整個韭菜植株,植株嫩尖會出現淡綠色的水漬狀腐爛,染病部位失水份後,會出現明顯皺縮,引起植株葉片下垂至腐爛,濕度過大時,染病部位會滋生些許白黴,韭菜根基部受害時,會出現水漬狀褐色的腐爛狀,會使植株營養流通受阻,導緻植株幹枯或死亡。
韭菜各個部位都能侵染,以假莖和鱗莖受害最重。
(1)葉片:發病初期為暗綠色水漬狀,當病斑擴充到葉子的一半時,全葉變黃、下垂、軟腐;濕度大時病部産生稀疏的灰白色黴狀物。
(2)假莖:假莖發病,呈淺褐色軟腐,葉鞘易剝下;剝去外部腐爛葉鞘後保濕,假莖上可長出灰白色稀疏黴層。
(3)鱗莖:鱗莖發病,根盤部呈水浸狀淺褐色至暗褐色腐爛;縱切鱗莖内部組織呈淺褐色,生長受抑制,影響植株貯存養分。
(4) 根部:根部受害呈褐色,腐爛,根毛減少,影響水分吸收,根的壽命縮短,很少發新根,生長勢明顯減弱。
防治辦法:病菌可依附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溫度适宜時會滋生孢子囊借風雨天氣或澆灌水進行傳播,發病時可使用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使用葉黴殺星可濕性粉劑1200~1600倍液,或用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進行噴灑,每周噴灑一次,共噴灑2-3次即可。
3、韭菜根蛆:是韭菜遲眼覃蚊的幼蟲,大多幼蟲喜群集在地下蛀食韭菜的根莖,而導緻根莖出現腐爛,使韭菜沒有了根部沒辦法吸收養分,韭葉植株會枯黃至死的現象,蟲害不嚴重時會出現缺株斷壟的狀況,重則大片毀種。
防治辦法:冬季澆灌或春季澆灌田地,能夠滅殺一部分根蛆幼蟲,發生此類病害可使用50%辛硫磷乳油2000-3000倍液,或使用20%氯馬乳油2000倍液,或用2.5%敵殺死乳油5000倍液進行灌根即可,幼蟲成長為遲眼覃蚊時,可使用2.5%溴氰菊酯3000倍液,或使用20%氰戊菊酯3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
4、韭菜跳盲蝽:此類蟲害以刺吸韭菜的汁液為食,而被破壞的植株傷口,會出現淺白褐色的斑點,後期會使整株葉片發黃枯萎至死。
防治辦法:及時中耕田間雜草,發現此類蟲害,可使用50%辛氰乳油3000-4000倍液,或使用80%敵敵畏乳油1500-2000倍液,或使用2.5%溴氰菊酯3000倍液進行噴灑,每一周噴灑一次,共噴灑2-3次即可。
韭菜的适應能力較強,比較耐熱抗寒,在我國各地區都有種植,南方地區有常年種植韭菜的,發現韭菜病蟲害應及時防治,以免影響韭菜的産量和品質,而造成嚴重的損失,以上就是韭菜在種植過程中,常見的病蟲害和防治辦法,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歡迎大家評論留言。關注【鄉下小農女】與您分享更多農技知識!白茶清歡無别事,我在等風也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