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史十大最著名母親
1.最知書達理的母親——孟母(孟子的母親)
相傳孟子很小的時候,父親就死了,母親仉氏守節。居住的地方離墓地很近,孟子學了些喪葬、踴痛哭這樣的事,母親覺得這個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就将家搬到街上。街上離殺豬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學了些做買賣和屠殺的東西,母親又覺得這個地方還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學宮旁邊。夏曆每月初一這一天,官員進入文廟,行禮跪拜,揖讓進退,孟子見了也一一記住,孟母覺得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這裡定居下來了。孟母三遷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
孟子年少時經常逃學,母親就把織布機上的線割斷,對他說:“你如果不好好學習,就會像這些斷線一樣,成不了布”。孟子從此勤讀,終成著名的學者。孟母沒有棍棒相加,逼迫兒子習禮,也沒有謾罵中傷其子須勤學立業,而是設法“訓”了孟子一回。這是一位單親媽媽,孟母的高明教子方法,在今天看來,也是一點不過時。
2.最不被了解的母親——芈月(秦昭襄王的母親)
芈月,又稱芈八子、秦宣太後。戰國時期秦國王太後,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秦昭襄王即位之初,宣太後以太後之位主政,執政期間,攻滅義渠國,一舉滅亡了秦國的西部大患。後來對芈月的看法多為幹政的權力掌控者。
作為母親,芈月是值得說道的。公子稷從小就跟母親芈月不和,受不得母親的虎媽式的管教,但芈月心中有數,自己隻是八子(封号,也就是嫔妾),在秦室裡,有王後和太子嬴蕩,秦惠文王又生性多疑,不喜歡有人背地裡有什麼勾當,是以一直告誡兒子不可有争奪王位的心。後來,芈月母子二人又被送到苦寒之地北燕作為人質,在此期間,一個人照顧和教導兒子嬴稷,也正是有這段曆程,兒子嬴稷也學會忍辱負重。在即位後,一直被芈月打壓,也幫助了他快速成長,最終掌握實權,廢太後、逐魏冉(自己的舅舅)。作為母親,芈月最終沒能讓兒子了解自己的一片苦心。
3.最可敬的母親——徐母(徐庶的母親)
曹操當時為了讓徐庶歸順自己,在程昱的建議下,說是請來不如說是扣留了徐庶的母親在許昌。而後,程昱憑借一封僞造的書信将徐庶騙到許昌,見到母親的時候。徐母罵道:“辱子飄蕩江湖數年,吾以為汝學業有進,何其反不如初也!汝既讀書,須知忠孝不能兩全。豈不識曹操欺君罔上之賊?劉玄德仁義布于四海,況又漢室之胄,汝既事之,得其主矣,今憑一紙僞書,更不詳察,遂棄明投暗,自取惡名,真愚夫也!吾有何面目與汝相見!汝玷辱祖宗,空生于天地間耳!”徐母罵完兒子,轉入屏風後去了,不一會兒,家人出報曰:“老婦人自缢于梁間。”後來,徐庶自覺對不起母親,雖一直在曹營,但從不獻策,也就有了“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典故。
4.最賢德的母親——陶母湛氏(陶侃的母親)
東晉陶侃的母親湛氏,是中國古代一位有名的良母。她以教子有方和寬厚待人稱道于世。
陶侃幼為孤子,家境貧寒。陶母含辛茹苦,靠紡紗織麻維持生計,供養陶侃讀書。陶母“截發筵賓”、“封壇退鲊”等典故被廣為傳頌,大家尊其為“賢母”。
在陶侃年輕之時,有天下大雪,陶侃的朋友鄱陽孝廉範逵來訪。陶侃因家貧,擔心沒有招待而怠慢了朋友,心中十分焦慮。母親看在眼裡,安慰他說,你隻管留客吧,我會設法招待好你的朋友的。她把頭上的長發剪下,換成酒菜;“斫諸屋柱”為薪柴;又卷起鋪在床上的幹草,切細後喂飽範逵的馬。範逵事後得知,感慨地說:“隻有這樣的母親才能教育出陶侃這樣的人才啊!”母親“截發筵賓”的待人美德,深深銘刻在陶侃心上。
陶侃為官以後,始終保持着“恭而好禮”,“引接疏遠,門無停客”的待人作風。“封壇退鲊”的典故是說,陶侃曾在浙江海陽做縣吏,監管漁業,常有下屬送東西給他。有一次,一位下屬送了一壇魚鲊(腌魚)給陶侃,孝順的陶侃馬上念及一生貧居鄉間的慈母,便囑托鄉人帶給母親。誰知母親卻原封不動地将這一壇魚鲊退了回來,并在信中寫道:“你現在是官吏,拿官物送我,不但不能讓我高興,反而增加我的憂慮。”陶侃收到母親退回的魚鲊和回信,大為震動,愧疚萬分。此事給陶侃以極大的教育,為陶侃後來做官的廉潔奉公打下了基礎。
陶侃學富五車,為人正直,秉公守法,他從長吏、太尉、都督大将軍一直做到封長沙郡公,成為中國古人治學和為官的表率,而這一切都與陶母的教育是分不開的。後人贊譽:“世之為母者如湛氏之能教其子,則國何患無人材之用?而天下之用惡有不理哉?”
5.最霸氣的母親(武則天)
作為中國曆史上的女皇帝,說武則天是最霸氣的母親沒人會反對。在衆多影視劇中,武則天上位,有一部分原因是自己的孩子先後都被人謀害,為了給孩子報仇才一步步爬上權力的最高點。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宣布改唐為周,自立為帝,定洛陽為都,稱“神都”,建立武周王朝。武則天在位時,多權略,能用人,是以賢才輩出。又獎勵農桑,改革吏治,重視選拔人材。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病笃,宰相張柬之發動兵變,擁立唐中宗複辟,迫使其退位。
6.最堅強的母親——折太君(楊家将的母親)
折太君(誤稱佘太君),名賽花,西京大同人,折太君自幼随父折德(戶衣)鎮守府州,善于騎射,配與北漢名将楊業為妻。
折太君生性敏慧,弓馬武藝擁熟,深知兵法,輔佐楊業屢立戰功,官居雲州觀察使,号稱楊無敵。後來在征遼之時,潘美挂帥,楊業為先鋒之職,不意潘仁美向懷私怨,包藏禍心,逼孤軍而臨絕險,陳家峪矢盡力窮,番将則烏屯雲集,遂緻全軍皆陷,楊業被俘,三日不食而亡。楊業為國捐軀之後,折太君又協助長子楊延昭抗遼立功。楊家将從楊業之父楊信到孫楊文廣,祖孫四代馳騁疆場,英勇殺敵為國捐軀,堪稱“一門忠烈”,折太君正是楊家将的中流砥柱。
雖然正史上對折太君沒有作更多記載,但是折太君那深通兵書、久戰沙場、忠心愛國、顧全大局、深明大義的巾帼英雄形象,卻深深地印在廣大人民腦海之中。她指揮楊家将英勇殺敵的可歌可泣之英雄業迹,已經達到家喻戶曉、老幼皆知的深度。
7.最了解兒子的母親——歐母鄭氏(歐陽修的母親)
歐陽修之母鄭氏,她隻讀過幾天書,但卻是一位有毅力、有見識、又肯吃苦的母親。歐陽修4歲時父親去世,母親獨自辛苦将他撫養長大。歐陽修的父親當過地方官,去世後,家境逐漸貧寒,孤兒寡母生活非常艱難。
歐陽修五歲時,歐母便教他讀書識字、做人處事的道理。隻是當時家裡窮,家裡沒錢買筆墨紙硯,歐母隻好用蘆葦杆代替,然後在地上鋪一些沙,把地當紙,一筆一畫地教歐陽修寫字。這就是後人傳為佳話的“畫荻教子”。
鄭氏還經常以歐父的為官事績告誡歐陽修,一定要廉潔奉公,樂于助人。歐陽修在當官期間,積極支援範仲淹維持新法,後是以被貶職。但歐母并沒有抱怨兒子的仕途不濟,而是寬慰兒子說:“你為正義被貶職,不能說不光彩。我們家過慣了貧寒的生活,你隻要思想上沒有負擔,精神不衰,我就高興。”
有母如此,兒子焉能不偉大?
8.最愛國的母親——嶽母(嶽飛的母親)
嶽母刺字的故事,大家從小就聽過。嶽飛少時勤奮好學,并煉就一身好武藝。19歲時投軍抗遼。不久因父喪,退伍還鄉守孝。1126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嶽飛在母親的勸說下,再次投軍,開始了他抗擊金軍的戎馬生涯,臨走時,其母在他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字。後來嶽飛成為宋朝最有能力的軍事家。
9.最睿智的母親——孝莊文皇後(順治的母親)
孝莊文皇後,一姓博爾濟吉特氏,蒙古科爾沁部貝勒寨桑之女,明萬曆四十一年二月出生,十三歲時,由她哥哥吳克善護送到盛京,嫁給了皇太極。
皇太極率兵入關後,便開啟了大清王朝,這位孝莊文皇後也開始了她睿智的一生。先後扶持輔佐了自己的兒子、孫子,也就是順治帝、康熙帝。
皇太極死後,年僅6歲的小皇帝福臨即位,孝莊文皇後為了保護兒子,保住兒子的帝位,不惜下嫁給手握兵權的攝政王多爾衮,也是她一直教導福臨懂得忍辱負重。順治死後,年僅8歲的小皇帝玄烨即位,又是孝莊文皇後為了保護孫兒,極力與四大輔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鳌拜斡旋,同樣也一直教導玄烨懂得忍辱負重。孝莊文皇後作為一個單親媽媽,不愧為最睿智的母親,大清盛世的開啟有一半功勞可記在她身上。
10.最博愛的母親——鄧穎超(李鵬的養母)
周恩來和鄧穎超是一對有着特殊婚戀觀和價值觀的職業革命家,她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毫無保留地奉獻了自己的一切。她是20世紀中國婦女的傑出代表,也是中國婦女的驕傲,在國内外享有崇高聲譽,深受全黨和全國人民的尊敬和愛戴。
在他們的一生中,尤其在艱難困苦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他們的離别就像一日三餐一般平常,這平常中又蘊藏着很多耐人尋味的人生意蘊,引起人們美好的遐想和由衷的感歎。她和周恩來一直沒有子嗣。但是,他們收養、照顧了很多中共革命烈士的子女,其中包括藝術家孫維世、以及後來擔任國務院總理的李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