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資料控︱誰才是港股科技股中最後的獨角獸?

360正式回歸A股、富士康A股快速上會、獨角獸IPO新政、港交所推行上市改革等利好消息,使得新經濟概念在A股市場瞬間火爆,港股科技股也迅速升溫。

據智通财經APP統計,恒指從2月12日以來市場開始企穩反彈,至3月6日累計漲幅為3.62%,而恒生網際網路科技業指數累計漲幅為9.6%,連超級大盤股騰訊(00700)也有7.66%的升幅。投資者似乎隐約感受到了新的主題機會的出現。

資料顯示,剔除停牌的和創業闆的,共有79隻科技股跑赢大盤,天下圖控股(00402)以66.67%的漲幅位居反彈榜首位。年年卡(03773)大漲44.09%,位居次席。另外,自動系統(00771)、IGG(00799)、遠見控股(00862)均大漲超過30%。

資料控︱誰才是港股科技股中最後的獨角獸?

如果将所有的港股科技股進行分類且結合近期熱點,大緻可以氛圍5G概念股、晶片概念股、工業網際網路概念股三大類。市場人士認為,科技股持續大熱之後,未來可能會出現分化。市場的目光有望逐漸轉移到實際的業績和估值上,而估值和業績能夠相比對的公司,未來跑赢大盤的機率會更高。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科技也成長空間仍然廣闊。據智通财經APP了解,美國科技業仍明顯領先中國。從兩國科技業公司市值對比來看,美國科技類上市公司總市值月7.72萬億美元,而中國這一數值僅為2.08億美元,美國科技類上市公司的總市值已超出中國2.71倍。目前中國經濟邁進新時代,未來将更加以來科技創新,提高發展品質。經濟中的科技含量将進一步提高,科技業的發展空間仍然巨大。

此外,中國科技類企業的估值水準經過調整後正在向美國靠攏,估值吸引力開始顯現。

中國芯的逆襲

近年來,在政策和資金的雙重支援下,中國晶片企業的發展還是取得了一定成效。

2014年6月,國務院釋出了《國家內建電路産業發展推進綱要》,并由國開金融、中國煙草、中國移動等15家企業共同組建了一個國家級基金(以下簡稱“大基金”),用以給晶片産業鍊中的設計、封測和晶圓制造等關鍵環節提供資金支援。

該基金初期計劃規模1200億元,實際募集資金接近1400億元。同時,各級地方政府成立的內建電路發展基金總規模超過3000億元。“大基金” 成立不到一年時間,就在25個項目中投資了400億元,包括一批國内晶片領域的龍頭企業,如紫光、中芯國際(00981)、中興通訊(00763)、長電科技等。截至2017年年底,國家內建電路産業投資基金已投資額超過700億元,其中約60%的資金投向半導體制造領域。

2017年,我國晶片業也取得了一些亮眼的成績:華為海思釋出了全球首款10納米技術的AI晶片;裝備了國産晶片的超級計算機“神威·太湖之光”榮獲世界超算領域的三連冠;紫光和海思跻身全球前十大晶片設計企業行列,在全球晶片設計前50強中,中國企業占據了11席;華為也順利地在高端機型中使用大量海思麒麟晶片,不再受制于人。

雖然相較于國際先進晶片技術,我國的晶片業發展水準仍然有一定差距。但是随着國家加大對半導體領域的投入,未來在晶片設計、晶片制造、半導體裝置等方面的競争力将會逐漸增強,可關注相關公司的成長性。同時,從估值上來看,美國相關公司2018年PE大多數在20倍以内,少數龍頭公司估值比較高,如英偉達高至到50倍以上。中國相關公司多數在30倍左右,也有部分公司在20多倍。半導體行業中國大市值公司中部分公司的估值已經與美國接軌,或者接近美國,已經具備一定的吸引力。

智通财經APP建議投資者關注具有一定規模的晶圓代工企業中芯國際與華虹半導體(01347)以及全球半導體封裝測試裝置廠商ASM PACIFIC(00522)。

資料控︱誰才是港股科技股中最後的獨角獸?

5G時代率先來臨

“中國芯”想要真正逆襲,還需要面臨諸多挑戰,但5G技術中國已經跻身世界“第一梯隊”。

正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舉行的2018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上,5G成為最炙手可熱的關鍵詞之一。相比于以往更多談論的5G概念、架構和可能性,在今年的大會中,多款重要突破性中國5G産品“搶鮮”亮相,同時一些日漸成熟中的技術和應用場景也在展會中進行了集中展示,這意味着中國企業在5G領域正在走向領先。

國務院報告中也明确提到,要加快強國建設,推動第五代移動通信等産業發展。根據中美日韓等國營運商和晶片商的消息顯示,5G将在2020年進入大規模商用,随着内地營運商進入5G試商用,預計中國電信業資本開支将在2019年進入上行周期,港股中興通訊和長飛光纖光纜(06869)将受益。

工業網際網路進入實戰期

上月24日,工信部網站釋出公告: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深化“網際網路+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網際網路的指導意見》,加快推進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加強對有關工作的統籌規劃和政策協調,經國家制造強國建設上司小組會議審議,決定在國家制造強國建設上司小組下設立工業網際網路專項工作組。“工業網際網路”正式進入國家戰略模式!

據智通财經APP了解,從網際網路和工業的發展曆史來看,開始的時候兩者并沒有交集,兩者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紐帶是“大資料”,“大資料”使工業制造更智能,工業4.0成為了工業智造,從此進入工業網際網路時代。而作為工業網際網路核心紐帶“大資料”的載體就是現代科技風起雲湧的各種“雲”。金蝶國際(00268)、中國軟體國際(00354)的雲業務逐漸成為收入增長的新引擎。去年中期,金蝶國際有26.82%的收入來自雲服務,同比勁升70%!

今年的1月11日金蝶國際公告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定,雙方将圍繞企業級市場,在雲計算、大資料和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展開全方位、深層次的戰略合作,并涵蓋市場推廣、國際化業務、人才培養等具體合作項目,這意味着金蝶國際的主營業務正向工業網際網路的整個服務子產品(SaaS)拓展!

值得注意的是,雲服務生需要提供SaaS,即應用軟體,A股的用友網絡和金蝶國際就是國内著名的SaaS服務商。而用友網絡在過去一個月中股價接近完成翻倍,而更具備估值優勢的金蝶國際期間漲幅不到兩成。

資料控︱誰才是港股科技股中最後的獨角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