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與厭學情緒戰鬥日記(8)-舍曲林的副作用01問題判斷02對失敗的恐懼:隻有成功的香槟,沒有失敗的安慰03厭學四層次:思維、情緒、舉動、症狀04言傳身教:身教大于言傳,但家長隻言傳

網友提問:

如何看待兩名男孩曠課怕挨罵在樹上搭窩住 2 天 2 夜,靠點外賣、撿水果充饑?家長應如何正确引導孩子?

10月22日,四川内江。兩名13歲少年因貪玩曠課後擔心被家長批評,于是離家出走,在郊區一茂密的樹上搭了個“窩”,兩天兩夜靠點外賣和撿水果充饑,而家長和老師一直在尋找兩人。路人經過此地,發現茂密的樹上動靜很大,上前一看才發現居然有兩個少年躲在樹上,于是報警。民警趕到現場對兩人進行呼喊詢問,但兩人始終不回應。在民警和家長的耐心勸解下,兩人終于從樹上下來。

與厭學情緒戰鬥日記(8)-舍曲林的副作用01問題判斷02對失敗的恐懼:隻有成功的香槟,沒有失敗的安慰03厭學四層次:思維、情緒、舉動、症狀04言傳身教:身教大于言傳,但家長隻言傳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01問題判斷</h1>

你好,我們管心營是專業心理咨詢機構,專門處理由厭學引起的各種心理問題。

本文大概2400字,分三個方面來解答,具有一定專業性,閱讀需要耐心。

如果對你有幫助的話,創作不易,希望你能夠輕按兩下點贊鼓勵一下我們的創作。

關于這個新聞,首先我們管心營的老師們看到,是哭笑不得,但是又讓人禁不住歎氣。

兩個男孩曠課,因為害怕挨罵,居然能在樹上搭窩住兩天。

現代版【苛政猛于虎也】,看看把孩子吓成什麼樣子了?

——“民警趕到現場對兩人進行呼喊詢問,但兩人始終不回應。”

嚴苛的政策比老虎還可怕,是以百姓甯願住在山中面對老虎,也不願意面對暴政。

而這兩位13歲的少年,甯願住在樹上,也不願意回到溫暖的家中。

說明在少年的心中,父母和以前暴虐的統治者一樣讓人害怕。

今年三月,“我國青少年抑郁檢出率24.6%”登上微網誌熱搜。這一資料的來源是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團隊今年3月釋出的《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9-2020)》。

我們管心營接觸過很多有厭學症孩子,發現出現問題的根源之一,就是家長不夠重視子女的問題。

很多家長都關注孩子的身體健康不健康,腦子聰明不聰明,忘記了孩子的心理。

具體表現就是,家長往往給予孩子良好的物質條件,關注成績多少,缺沒能了解孩子的想法。

總體來說,就是家長管身管腦,卻沒有管心。

像這個問題,本質來說是孩子出現了心理問題,而離家出走是問題的解決問題,根本問題還是他們和家長關系問題,假如這個問題不能解決依然會出現各種問題。

那麼管心營今天就從對失敗的恐懼、厭學四層次、言傳身教,這三個方面來分享家長該如何幫助青少年時期的子女。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1">02對失敗的恐懼:隻有成功的香槟,沒有失敗的安慰</h1>

我們管心管觀察了很多厭學家庭,子女發展到嚴重心理問題的程度,這些家庭幾乎都有這樣一個問題。

那就是,家長隻準備了成功時候的香槟,卻沒有給孩子留下失敗後的安慰。

孩子們對失敗非常恐懼,我們管心營遇到很多學生,原來成績特别好的孩子,掉下來之後就對學習很恐懼,或者遭遇了其他的學業困難(人際社交問題、師生關系問題等)就開始厭學。

這些孩子們的學習動力,就像是泡影一樣,一被現實打擊就破了,立刻覺得現實沒有希望,自暴自棄,陷入無助的深淵。

這種時候,往往學生們情緒問題會很嚴重,非常需要家長的開導和了解。

但是問題來了,這個時候家長們往往不能了解子女的痛苦,也不能了解子女的無助,往往會對孩子們講道理。

當子女們對失敗有極大恐懼的時候,為什麼不能放棄這種恐懼呢?

原因在于父母自身也非常恐懼失敗。

是以,很多有厭學症子女的成長經曆中,我們管心營發現隻要犯錯,這些家庭中的家長就會嚴厲地批評甚至責罰子女。

而且這些家長們往往也要求很高,比如要求孩子考前10名,沒有考到就會遭到嚴厲的批評,是以這種後果就會深深地進入到潛意識的腳本中,一旦開始做事情就會忍不住想遭到懲罰的恐懼。

另外一方面,父母的這種有條件的愛,使得子女們内心有這樣的感覺“我父母不愛我,他們隻喜歡考第一名的我。”

隻有考得好,父母才願意表揚和認可子女,那麼子女内心就會有這樣的價值觀“我隻有表現得優秀,才能證明我是被愛的。”

家長們隻準備了勝利的喜宴,但是沒有準備好失敗的安慰,而一旦失敗,厭學的子女們就沒有了重來的勇氣。

是以往往會選擇休學來逃避學習,而不是迎難而上,因為他們對失敗有着極大的恐懼。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2">03厭學四層次:思維、情緒、舉動、症狀</h1>

厭學第一階段,思維層面的厭學。

比如覺得學習枯燥乏味,覺得學習比不上别人,覺得自己滿足不了期待等等,這是每個都會有的一些念頭、想法。

這點很正常,就連心理承受能力更加強、思維邏輯更加成熟的成年人也會有不想上班的時候。

大多數時候都,孩子都能自己調節過來,但是有些孩子的念頭變成了執念,就需要老師、家長正确引導,或者同學之間互相開導,否則就會進入第二階段。

厭學第二階段,情緒層面的厭學。

孩子的厭學問題到了這個階段會表現得對學習毫無興趣、不願意付出精力。這個階段最明顯的特征是學習态度變得被動消極和情緒無法控制,一方面對于學習作業應付了事,另外一方面是想到學習就情緒不受控制,出現緊張、焦慮、厭惡等等負面情緒。

孩子有可能會和家長說自己内心的痛苦,但是經常被老師、家長看作是矯情,或者不被重視。假如孩子的厭學情緒沒有得到安撫、了解的話,就變成第三階段。

到了情緒階段,老師和家長要進行情緒上的安撫,了解孩子的委屈,而不是說教、講道理。比較嚴重的情緒問題,還需要心理咨詢老師的疏導、調節。

厭學第三階段,舉動層面的厭學。

在比較輕微的焦慮,比如不願意學習,不寫作業,不願意配合學校正常的上課等;中度是開始逃避,比如不願意上學、逃學,逃避現實,依賴網絡獲得心靈慰藉等;比較嚴重的話,還會出現強迫表現,比如反複洗手、反複思考某些哪怕明知沒有必要的問題、甚至出現某些獨特又具有意義的儀式等等。

到了這個階段,孩子心理痛苦開始外化,由内心世界走向現實世界,出現一些行為問題。

而一旦出現行為問題,務必立馬尋找家庭心理咨詢師的幫助,不僅僅是孩子一個人去做咨詢,而是一家人去做咨詢。

因為嚴重到了這個程度,非常有可能家人也是問題的一部分。

厭學第四階段,症狀層面的厭學。

該階段出現嚴重的後果,孩子可能休學在家、頻繁逃學,甚至出現嚴重抑郁情緒。不僅不願意上學,還有可能因為長期在家,和父母發生各種沖突。這個時候厭學問題就變成了家庭沖突,孩子會感覺到極度地痛苦、壓抑。不僅整天消沉、沉迷網絡等,甚至出現自殘行為,同時親子關系進一步惡化的話,孩子可能會對世界沒有留戀,就會開始嘗試自殺行為。

到了第四階段,對于我們管心營的咨詢老師來說也是一個頗為棘手的問題。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5">04言傳身教:身教大于言傳,但家長隻言傳</h1>

言傳身教是非常好的教育方式,在現實中出現的情況是,家長隻言傳,不身教,甚至說一套做一套。

身教有兩方面,一方面是言行一緻,一方面是身體力行。

言行一緻,給大家舉個例子就知道了。

家長鼓勵孩子誠實,這是好事對不對?

但是在買票的時候,規定了身高1.2米以下的兒童半價。

我就見過很多家長都拼命的讓孩子縮頭,超過了一點點,那個眼神把孩子恨得,好像不是帶孩子來玩的,而是要來把孩子扔掉的。

還有,考試成績結束以後,考得不好了,家長就很生氣揍了孩子一頓。

你猜孩子會怎麼做?孩子總有一天會作弊、會修改試卷上的成績,因為家長要的不是誠實,而是“成績”。

家長的言行是不一緻,孩子會更加傾向于那個?當然是“行”,身教大于言傳。

另外一個,就是家長是否身體力行了。

很多時候,厭學的問題并不是孩子厭學,而是家長厭學。

我們管心營見過很多家庭,孩子晚上回家要寫作業,一玩遊戲,家長就各種不痛快,想方設法地給孩子制造麻煩,比如說孩子作業寫太快、說孩子作業寫得不夠認真、甚至額外布置作業給孩子。

那孩子就知道,快速寫完作業,隻會有更多的作業。以後孩子寫作業就磨磨蹭蹭的,免得家長老嫌自己作業不夠多。

但是另外一方面,家長自己也不喜歡加班,天天抱怨工作辛苦,在這種情況下,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那就是在喊口号,子女自然聽不進去。

管心營的顧問建議,家長需要需要轉換身份,去做一個鼓勵子女的拉拉隊員,更好的做法,是去做一個陪練員。

當然管心營的顧問也要解釋一句,這裡的陪練員,并不是要去學習高中的課程,而是找到自己工作和生活的一個學習點。

講一個很有趣的案例,之前一個母親無法了解自己的女兒為什麼不願意去上自己花了幾萬塊報的興趣班,自己小時候想要這條件還沒有呢。

後來她自己去報了一個廚藝班,她自己有的時候也不想去上課,瞬間就了解了女兒的心态,反而能夠和女兒溝通了,改善了親子問題。

通過自己的學習,深切的感受到子女在學習當中所體驗到的壓力,并通過自己的改變以及在學習中的努力,給子女做好陪伴和榜樣。

這樣才是真正的言傳身教。

最後,假如你還有疑問的話,科普性問題可以直接留言詢問,我們會做補充回答。

而私密性問題或者需要提供更加專業的心理咨詢幫助,請點選上方付費咨詢,我們的咨詢老師進行專業的評估分析。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的厭學困擾有幫助的話,希望你能多點贊、多收藏、多關注我們

與厭學情緒戰鬥日記(8)-舍曲林的副作用01問題判斷02對失敗的恐懼:隻有成功的香槟,沒有失敗的安慰03厭學四層次:思維、情緒、舉動、症狀04言傳身教:身教大于言傳,但家長隻言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