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81年的老電影《南昌起義》,每年的八月一日,我都會想起它但同時也讓人感歎: 過去的事情,越來越“敏感”了。紅色政權真正建立起的裡程碑,應該以後不會再拍這樣的政治片了——碾壓八月一日無壓力,這部電影已成為一個曆史的遺迹。

作者:在影視的邊緣行走

過去,每年的八月一号,我都會在電視上看到紅色老電影《南昌起義》,它堪稱拍攝同一題材的鼻祖電影,因為首拍而經典,幾乎每年都要演一遍。

《南昌起義》是湯曉丹執導的革命曆史戰争片,由上海電影制片廠出品,于1981年上映。

1981年的老電影《南昌起義》,每年的八月一日,我都會想起它但同時也讓人感歎: 過去的事情,越來越“敏感”了。紅色政權真正建立起的裡程碑,應該以後不會再拍這樣的政治片了——碾壓八月一日無壓力,這部電影已成為一個曆史的遺迹。

該片改編自話劇《八一風暴》,講述了1927年,周恩來、朱德、賀龍等組織發動南昌起義的曆史故事 。

1981年的老電影《南昌起義》,每年的八月一日,我都會想起它但同時也讓人感歎: 過去的事情,越來越“敏感”了。紅色政權真正建立起的裡程碑,應該以後不會再拍這樣的政治片了——碾壓八月一日無壓力,這部電影已成為一個曆史的遺迹。

這部電影人物多,有名有姓的出場人物多達二三十人,片中着力塑造的人物隻有一個——青年周恩來,孔祥玉第一次嘗試在銀幕上塑造青年時代的周恩來,很符合形象,真正做到了英俊倜傥,氣質潇灑——南昌起義時周恩來隻有29歲,孔祥玉突出他的朝氣蓬勃、靈活明朗,上司南昌起義時,臨危不亂、指揮若定的風度,使人感到耳目一新。

這個角色成功,這部電影才能成功。

(1981年的《電影畫報》裡有這部電影)

1981年的老電影《南昌起義》,每年的八月一日,我都會想起它但同時也讓人感歎: 過去的事情,越來越“敏感”了。紅色政權真正建立起的裡程碑,應該以後不會再拍這樣的政治片了——碾壓八月一日無壓力,這部電影已成為一個曆史的遺迹。

電影具有十分鮮明的年代感,裡面的畫面風格和妝容很符合80年代——有大量的對白,尤其是會議戲。其次是台詞和表演,非常舞台化,如同實景拍攝的話劇。

1981年的老電影《南昌起義》,每年的八月一日,我都會想起它但同時也讓人感歎: 過去的事情,越來越“敏感”了。紅色政權真正建立起的裡程碑,應該以後不會再拍這樣的政治片了——碾壓八月一日無壓力,這部電影已成為一個曆史的遺迹。

電影展現了當時複雜的政治局面,要了解台詞,必須有相當的曆史知識和政治常識,有曆史基礎的人看着輕松,但對于沒有曆史、地理知識的觀衆,很難了解裡面的鬥争是怎麼回事。即使有旁白也不行——很多的細節一筆帶過,沒有做易于觀衆了解的處理。我小時候也是看不懂,完全暈頭轉向。

1981年的老電影《南昌起義》,每年的八月一日,我都會想起它但同時也讓人感歎: 過去的事情,越來越“敏感”了。紅色政權真正建立起的裡程碑,應該以後不會再拍這樣的政治片了——碾壓八月一日無壓力,這部電影已成為一個曆史的遺迹。

但看電影的過程仍然讓人心情愉悅——攝影的調子特别紅光亮,顔色和布景讓人舒服。

1981年的老電影《南昌起義》,每年的八月一日,我都會想起它但同時也讓人感歎: 過去的事情,越來越“敏感”了。紅色政權真正建立起的裡程碑,應該以後不會再拍這樣的政治片了——碾壓八月一日無壓力,這部電影已成為一個曆史的遺迹。

片名是起義,但文戲占絕大部分,周恩來回憶拜祭巴黎公社時,畫面合成是個五毛特效。但考慮到制作年代,還是蠻厲害的。巴黎往事兩個鏡頭出來,一下子就不一樣了。

1981年的老電影《南昌起義》,每年的八月一日,我都會想起它但同時也讓人感歎: 過去的事情,越來越“敏感”了。紅色政權真正建立起的裡程碑,應該以後不會再拍這樣的政治片了——碾壓八月一日無壓力,這部電影已成為一個曆史的遺迹。

周恩來和朱老總這段賞花的劇情堪稱神作——電影借助富有生活情趣的細節,突出青年周恩來的個性特征。面對盛開的馬蹄蓮,周恩來感歎着往昔浪漫的革命情懷,非常傳神。

1981年的老電影《南昌起義》,每年的八月一日,我都會想起它但同時也讓人感歎: 過去的事情,越來越“敏感”了。紅色政權真正建立起的裡程碑,應該以後不會再拍這樣的政治片了——碾壓八月一日無壓力,這部電影已成為一個曆史的遺迹。

片子存在大量的虛構人物也很吸引人,他們戲份不多,但各有各的故事,尤其是女性人物,寥寥幾筆,人物的個性鮮明,也交代了其複雜的背景。

突出雙喜的妻子——黑姑,這是個正面角色,過去是地主小姐姚湘蓮的丫頭。“四·一二”後,國民黨屠殺革命群衆,她死裡逃生,加入了革命軍隊。

1981年的老電影《南昌起義》,每年的八月一日,我都會想起它但同時也讓人感歎: 過去的事情,越來越“敏感”了。紅色政權真正建立起的裡程碑,應該以後不會再拍這樣的政治片了——碾壓八月一日無壓力,這部電影已成為一個曆史的遺迹。

當年的演員不是說多好看,但都有特色,有質感。虛構的小人物故事穿插在主要故事中,用來舒緩氣氛,如果說,黑姑這個角色有些用力過猛的話,詹萍萍扮演的交際花姚湘蓮就顯得自然大方多了。

潑辣、放縱的大土豪的女兒姚湘蓮,是個讀過洋學堂,會騎馬使槍,被父親拆散婚事後,便離家闖世界的“傳奇”人物。

1981年的老電影《南昌起義》,每年的八月一日,我都會想起它但同時也讓人感歎: 過去的事情,越來越“敏感”了。紅色政權真正建立起的裡程碑,應該以後不會再拍這樣的政治片了——碾壓八月一日無壓力,這部電影已成為一個曆史的遺迹。

首次看這個角色,似乎很是一個沖破婚姻和家庭束縛,勇敢追求個性獨立的女性形象。一出場就和黑姑一樣,大談女權。

1981年的老電影《南昌起義》,每年的八月一日,我都會想起它但同時也讓人感歎: 過去的事情,越來越“敏感”了。紅色政權真正建立起的裡程碑,應該以後不會再拍這樣的政治片了——碾壓八月一日無壓力,這部電影已成為一個曆史的遺迹。

她行事老練,野心勃勃,不甘心庸碌無為地過一生。經過摸爬滾打,當上了朱培德的秘書,極度仇視GCD、仇視革命。

1981年的老電影《南昌起義》,每年的八月一日,我都會想起它但同時也讓人感歎: 過去的事情,越來越“敏感”了。紅色政權真正建立起的裡程碑,應該以後不會再拍這樣的政治片了——碾壓八月一日無壓力,這部電影已成為一個曆史的遺迹。

從這部電影,可以看看八十年代的南昌什麼樣,姚湘蓮和表哥兼未婚夫約會(目的想要套取情報)的公園這個場所就很典型。

姚湘蓮的未婚夫因個人仕途不順,灰心喪氣,意志消沉的神态呈現得很不錯,這是個投身革命卻不得志的懦弱的青年軍官,最後叛變也是在家庭和戀人的壓力下。起初我還以為這是個正面角色。

1981年的老電影《南昌起義》,每年的八月一日,我都會想起它但同時也讓人感歎: 過去的事情,越來越“敏感”了。紅色政權真正建立起的裡程碑,應該以後不會再拍這樣的政治片了——碾壓八月一日無壓力,這部電影已成為一個曆史的遺迹。

姚湘蓮用塗着紅指甲的手去撿取瓜子的這組鏡頭,我是太深刻難忘了,且不說那手指的美與誘人,單說這桌上陳列的豐盛零食,也足以讓當時物質貧瘠的大小觀衆瞠目。

1981年的老電影《南昌起義》,每年的八月一日,我都會想起它但同時也讓人感歎: 過去的事情,越來越“敏感”了。紅色政權真正建立起的裡程碑,應該以後不會再拍這樣的政治片了——碾壓八月一日無壓力,這部電影已成為一個曆史的遺迹。

夜幕降臨的時分,這是水觀音亭嗎?

1981年的老電影《南昌起義》,每年的八月一日,我都會想起它但同時也讓人感歎: 過去的事情,越來越“敏感”了。紅色政權真正建立起的裡程碑,應該以後不會再拍這樣的政治片了——碾壓八月一日無壓力,這部電影已成為一個曆史的遺迹。

姚湘蓮最後因逃跑被昔日的丫頭黑姑打死的這出戲,也讓觀衆經常回味。

心思素來缜密的姚湘蓮什麼都不問一下就交了首飾盒,這怎麼可能嘛。

她沒看到黑姑的裝扮?不知道對方已經起義?卻仍然把盒子給過去,好像小姐就應該指令丫頭。難道這就是導演要表現的階級壓迫慣性?因為你看,已成為革命戰士的黑姑見了小姐,一開始也是下意識地伸出手去,機械地接受了首飾盒。

1981年的老電影《南昌起義》,每年的八月一日,我都會想起它但同時也讓人感歎: 過去的事情,越來越“敏感”了。紅色政權真正建立起的裡程碑,應該以後不會再拍這樣的政治片了——碾壓八月一日無壓力,這部電影已成為一個曆史的遺迹。

但是,剛騎上馬飛奔的姚湘蓮,一眨眼就被黑姑從背後一槍打死了。

按一般的價值觀來說,黑姑背後一槍幹掉小姐似乎不道德——小姐畢竟也沒損害過她,原來的主人如此信任自己,她居然還是打了黑槍。

1981年的老電影《南昌起義》,每年的八月一日,我都會想起它但同時也讓人感歎: 過去的事情,越來越“敏感”了。紅色政權真正建立起的裡程碑,應該以後不會再拍這樣的政治片了——碾壓八月一日無壓力,這部電影已成為一個曆史的遺迹。

其實這一點是極符合當時的價值觀的。畢竟舊主人成了反動階級。最後這一槍寓意勞苦大衆的醒悟與反抗成功。這個結局并非毫無必要,畫蛇添足。

1981年的老電影《南昌起義》,每年的八月一日,我都會想起它但同時也讓人感歎: 過去的事情,越來越“敏感”了。紅色政權真正建立起的裡程碑,應該以後不會再拍這樣的政治片了——碾壓八月一日無壓力,這部電影已成為一個曆史的遺迹。

電影的整個結構用連綿起伏的政治沖突來營造緊張的氣氛,最後以起義爆發結束。

起義軍戰鬥的場面,雖然沒有大爆炸打炮擊,但表現的曲折激烈,着墨不多,尤其幾個虛構的人物先後死亡,表現了起義的殘酷性。

1981年的老電影《南昌起義》,每年的八月一日,我都會想起它但同時也讓人感歎: 過去的事情,越來越“敏感”了。紅色政權真正建立起的裡程碑,應該以後不會再拍這樣的政治片了——碾壓八月一日無壓力,這部電影已成為一個曆史的遺迹。

是以總體上是比較符合曆史真實的,畢竟1981年很多參加過南昌起義的人還在世。

起義的鏡頭很短,隻在電影的末尾呈現了幾分鐘,但從第一槍打響,我居然很快又激動起來了——“山河統一” ,紅領巾,很難不感動。這是中國人的曆史,中國人的革命, 我是中國人!

1981年的老電影《南昌起義》,每年的八月一日,我都會想起它但同時也讓人感歎: 過去的事情,越來越“敏感”了。紅色政權真正建立起的裡程碑,應該以後不會再拍這樣的政治片了——碾壓八月一日無壓力,這部電影已成為一個曆史的遺迹。

我發現,1981年拍的電影裡,竟然連毛一個字都沒提。這讓人驚訝——那果然是個黃金開放的歲月。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51">但同時也讓人感歎: 過去的事情,越來越“敏感”了。紅色政權真正建立起的裡程碑,應該以後不會再拍這樣的政治片了——碾壓八月一日無壓力,這部電影已成為一個曆史的遺迹。</h1>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