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是一部講述赤峰市甯城縣曆史的叙事中篇小說,内容真實-大甯風雲之十五(四)木華黎攻遼西遼東奧屯襄守北京大定太祖九年(公元

作者:金秋視野

這是一部講述赤峰市甯城縣曆史的叙事中篇小說,内容真實-大甯風雲之十五

(四)木華黎攻遼西遼東奧屯襄守北京大定太祖九年(公元1214年)三月,蒙古軍駐金首都中都(今北京)北郊,遣使威脅金廷,勒索了許多金帛、三千馬匹、五百童男童女,金國還将衛紹王的女兒岐國公主獻給成吉思汗,以這些屈辱代價換得蒙古軍退兵。四月,成吉思汗率所統之大軍到魚兒泊(今赤峰市克什克騰旗達裡諾爾)避暑休整;木華黎率史家諸将等這支數十萬的大軍北上蒙古高原避暑、休整。夏五月,金帝為避開蒙古軍鋒芒,遷都汴京開封府。成吉思汗聞之大怒,遂組織大軍準備南下征讨金國。這時,史天倪向木華黎建議道:

金棄幽燕,遷都于汴,已失策矣。遼水東西諸郡,金之腹心也。我若得大甯(按,指金代後期北京路治所大定府,此路元代曾改為大甯路,大定府内還設有大甯縣治。此文用“大甯”稱謂,是修《元史》者用詞欠準)以扼其喉襟,則金雖有遼陽,終不能保矣。”

木華黎很贊許這個建議,并奏呈皇帝。而契丹人石抹也先(也稱蕭也先)向成吉思汗建議先攻取東京(今遼陽)。成吉思汗在綜合考慮這兩種意見後,指令木華黎率軍一并攻取遼西北京和遼東東京。預想先攻下中京,後打遼東。

從蒙古軍的整體戰略部署來看,這是蒙古國借征讨金廷南遷為名,發動的一次更大規模的全面攻金。其中木華黎之部攻取遼西遼東,既可切斷金廷與東北金軍間互相支援,又可為蒙古國在大甯建立一個新的、穩定的後防戰略基地。明代撰修的《元史·太祖紀》對此記述甚粗疏且有誤:隻記了九年(公元1214年)“冬十月,木華黎征遼東”,高州(屬遼西)降。十年“二月,木華黎攻北京,金元帥寅答虎、烏古倫以城降”。

明初修纂《元史?太祖紀》時雖可用《太祖實錄》,但此實錄是太祖死後60年,即曆四朝後才撰修的,而蒙古汗國初期的太祖朝為初創朝政,忙于戰争,并無《起居注》,文獻稀缺。《太祖實錄》的修纂内容多依據追憶,或對一些個人傳記有關内容的歸納或摘取,這就導緻《太祖實錄》的粗疏或失準,難免差強人意。在史學界頗有影響的清人所撰《蒙兒史記》中,就将《元史·太祖紀》對蒙古軍的南下隻記為“征遼東”,改為“征遼西”。此修改有其正确的一面,但又缺失了“征遼東”,也欠妥。

太祖九年(公元1214年)秋八月(可能在下旬),木華黎揮師從蒙古高原經臨潢府南下,以吾也而将軍為先鋒,史家數将領皆随軍征戰。十月初六到達高州(今市元寶山區風水溝鎮土城子村)後包圍該城,金守軍将領吓破了膽,不戰即舉城投降。蒙古軍繼之南下向大定府進軍。

北京路的大定府是金國五座陪都之一,由于是金廷最看重的東北地區軍事要地,自然非常重視這裡的守備。糧草已經備足,共調集了二十多萬軍隊守衛該城。這年二月,朝廷調派元帥右都監奧屯襄攝行北京元帥府軍務,五月金廷又提拔奧屯襄為北京留守(正三品,總判府事兼兵馬都總管),并兼前職。不久他又被提拔為北京路宣撫使兼留守。金廷還任命完顔習烈為朝廷派出的“北京宣差提控”到大定府城監軍,協助守城。

奧屯襄得知蒙古軍南下已迫使高州守軍投降的消息後,自恃擁有重兵,未能準确判斷出雙方的戰鬥實力,認為蒙古軍遠道而來,未經休整,可以對其突然襲擊。于是,由銀青(又寫作伊木沁)親率20萬金軍北上抗擊蒙古大軍。

在一處稱作“花道”的地方(近年最新說法認為即今元寶山區古山鎮),兩軍展開一場激烈的戰鬥。由于金兵士氣低落,遠不如蒙古軍骁勇善戰,尤其蒙古軍南下以來,還沒有進行過一次像樣的戰鬥,正處于士氣旺盛、頗具戰鬥力的狀态。結果金兵被蒙古軍打得一敗塗地,遭斬殺者約八萬人。金軍剩餘的十餘萬殘兵敗将(包括傷員在内)隻好退回北京城,據險固守,不敢有絲毫懈怠。

這是一部講述赤峰市甯城縣曆史的叙事中篇小說,内容真實-大甯風雲之十五(四)木華黎攻遼西遼東奧屯襄守北京大定太祖九年(公元
這是一部講述赤峰市甯城縣曆史的叙事中篇小說,内容真實-大甯風雲之十五(四)木華黎攻遼西遼東奧屯襄守北京大定太祖九年(公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