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日本曆史上的傳奇人物,豐臣秀吉絕對算得上是其中一位,甚至比織田信長和德川家康還要傳奇得多,因為他是賤民出身,往上數九代都找不出任何公家或武家的血統。日本古代的階層等級制度十分嚴苛,如果是賤民,那世世代代隻能是賤民;就算是想“下克上”,那也至少得有血統作為背書。

比如齋藤道三,雖然他早年當過和尚,還俗後成了一名販油商人,但他的父親曾是負責天皇皇宮的護衛的北面武士,雖然卑微,但至少也是有武家身份的。但豐臣秀吉家什麼都沒有,如果非要追溯,也隻是他的親生父親曾是織田信秀麾下的一名鐵炮足輕而已;後因傷回家務農,并因傷重去世,豐臣秀吉的母親還帶着他和他的姐姐改嫁。
而且早期的豐臣秀吉,由于出身卑賤,甚至都不配擁有姓氏,直至和甯甯結婚後才自稱“木下”;甯甯雖然也不是什麼豪門貴族,但好歹也算是有家格的武士家族,她的父親是織田家武士杉原定利,母親是杉原家利家的次女,姨夫是淺野長勝,而當時淺野長勝是當時織田信長麾下的一名步卒頭目;而豐臣秀吉參軍後正好是淺野長勝麾下的一名足輕。
淺野長勝很欣賞豐臣秀吉,便做主讓甯甯嫁給了豐臣秀吉,此後豐臣秀吉開始逐漸崛起,先是成為低級武士,擁有了武士的身份;而後由于作戰勇猛且足智多謀而受到織田信長的欣賞,最終成為擁有北近江二十二萬石領地的大名,并且還成為織田信長麾下六大軍團長之一,實力雄厚;但據說織田信長從未看得起豐臣秀吉,而且還戲稱豐臣秀吉為“猴子”、“秃鼠”。
但不得不說豐臣秀吉是一代枭雄人物,能快速從織田信長手下快速崛起,并在織田信長死後赢得大部分大名的支援,在擊敗反對者後統一日本。而且他的目标并不止統一日本,他還想對外擴張,但豐臣秀吉心中始終有兩塊心病,第一個是後代的問題,他和他同母異父的弟弟豐臣秀長似乎在生育方面都有點問題。
豐臣秀長始終沒有後代,而他雖然有很多女人,但親生兒子卻隻有三個,其中前兩個都早夭,隻有第三個兒子豐臣秀賴順利長大。而第二個問題就是身份問題,這個問題在前期的時候并不是什麼大問題,畢竟織田信長已經正兒八經的賜他武士身份了,但是在他想更進一步成為征夷大将軍或關白的時候,出身底蘊不足的問題便凸顯了出來。
首先是征夷大将軍,征夷大将軍是武家之首,有資格成立幕府;但就實際上而言,想成為征夷大将軍,除了要有獨霸日本的權勢外,還要有皇族的血脈,比如出自清和源氏或伊勢平氏;如果織田信長沒有死于本能寺之變的話,織田信長基本上是能成為征夷大将軍的,因為按照織田氏的族譜,織田氏是出自桓武平氏;但是按照織田氏自己的說法,織田氏是出自藤原氏,但不管怎麼樣,都是有資格成為征夷大将軍的。
總之吧,豐臣秀吉雖然想成為征夷大将軍,但當時的公卿們用這條理由,就足以讓豐臣秀吉放棄了;但公卿們也知道不能把豐臣秀吉得罪得太狠,畢竟豐臣秀吉大權在握,于是他們提出了另外一個解決方法,那就是擔任關白。關白雖然沒有征夷大将軍那麼顯赫,但也是公家之首,類似于中國古代的丞相,總攬朝政大權,是在武家崛起之前的最高官職。
雖然想成為關白也有身份的限制,但好歹沒有征夷大将軍那麼嚴苛;根據定制,隻有五攝家的人才可以擔任關白,這五攝家指的就是藤原氏分成的五家,這五家分别是一條氏、二條氏、九條氏、近衛氏以及鷹司氏;一直以來,關白就是由這五家的人輪流擔任,而豐臣秀吉想要成為關白,就得改姓五攝家的一個。
但五攝家傳承千年,家族榮耀早就融入骨子裡了,靠強權是無法讓他們屈服的,而且就算豐臣秀吉大權在握,也不敢輕易得罪他們。豐臣秀吉通過了解之後,将目标瞄準了近衛前久,這近衛前久和武家的關系十分密切,曾和上杉謙信肝膽相照,結成血盟,後來又與織田信長相交甚厚;而且這近衛前久還是上一任的關白,是最适合的選擇。
為此豐臣秀吉一度打算認近衛前久為義父,得到“近衛”姓氏,要知道近衛前久僅比豐臣秀吉大一歲而已,可能朝廷覺得這樣有點太過兒戲了,近衛前久也不好意思喊豐臣秀吉為“兒子”啊,是以還是折中了下,允其成為近衛前久的猶子(本意指的是兄弟的兒子,謂如同兒子)并就任關白,并應其要求賜予新的姓氏“豐臣”。
其實就算豐臣秀吉通過強權手段獲得關白之位,且獲得新的姓氏“關白”,并使豐臣氏與傳統的四大貴族姓并列,但這一切其實并沒有真正得到武家及公家的認可,隻不過是屈服在他的權威之下。而事實也的确是如此,為何在豐臣秀吉去世後,德川家康能迅速獲得大部分大名的認可?除了自身原因外,其實大部分因素還是因為這些大名并不認可豐臣氏。
而德川家康本姓松平氏,根據系譜系圖上來看,松平氏是源于清和源氏的,雖然這個血脈已經十分稀薄,但仍是得到了朝廷的認可,是以德川家康才能輕松成為豐臣秀吉可望而不可得的征夷大将軍之位;而且當時正親町天皇給德川家康賜的名是“德川左京大夫源家康”,中間的那個“源”字,就是認可了他是源氏後人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