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千利休:一個用茶道轉動曆史的日本人

千利休:一個用茶道轉動曆史的日本人

千利休,無疑是日本茶道史上最響亮的名字,而他的“禦用”制陶師長次郎卻一直隐于大師的光環之後,迷霧重重卻又令人無法忽視。在千利休留下的文字資料中,難以找尋到長次郎的名字,然而,長次郎的名字早已被歲月融入了那一件件珍貴的茶具中,凝固成日本茶道文化中濃墨重彩的一段曆史。

日本人喜歡講長次郎出生于一個“渡來人”家庭,長次郎的父親阿米夜是一位擅長燒制低溫釉的陶器匠人,當年他從中國福建出發途經北韓半島最後抵達日本,并且憑借從中國帶過來的制陶技術成家立業,在日本定居下來。盡管有人堅持認為長次郎的父親是北韓人,不過,他所掌握的唐三彩技術或許就是他身為中國匠人的有力證明。

成年後的長次郎繼承了父親的手藝,在京都的一隅安靜地燒制着他的陶器,直到他遇到了千利休。千利休希望用日本本土生産的茶具改變室町時代追逐昂貴的舶來品——“唐物”的浮誇之風,長次郎按照千利休的要求燒制出來一種通體黝黑、造型樸拙的茶具,這種與當時日本的貴族和大名們追捧的唐宋古物相對應的茶具被稱為“今燒”。而長次郎和當時著名的藝術家本阿彌光悅有親戚關系,因為這層關系使他有機會接觸當時頂級的藝術品,而廣博的見識也幫助他去了解千利休心目中對于茶道藝術的認識。

千利休:一個用茶道轉動曆史的日本人

高山流水,知音難覓。因為千利休,長次郎的作品被作為珍貴的藝術品永久儲存,一位飄落異國他鄉的手藝人的後代成為後世追捧的藝術大師。千利休的茶道和長次郎的陶器相得益彰,如果離開了長次郎所燒制的茶具作為茶道的承載物,千利休所主張的茶道精神——“侘寂”就少了可以感覺的具體對象。有了茶碗,茶才有了生命,有了茶具,茶道文化才有了載體。造型樸拙、顔色枯寂的茶具,一帖半的狹小的茶室,躬身跪行的躏口,這些因素共同構成了千利休“和、敬、清、寂”的茶道精神。如今人們普遍認為,作為“樂家”代表之一的黑色茶碗——“今燒”,是長次郎在千利休的指導下才得以問世的,可是人們忽略了,千利休經常會親自燒制陶器、制作茶具,毫無疑問,長次郎一定給他提供了不少“技術支援”。

為了迎合“猴子”豐臣秀吉的喜好,連一向很有原則的千利休也不得不讓步,他拜托長次郎燒制了一批顔色鮮豔的茶具。這種充滿生命力的色彩,更符合武士的審美要求,盡管千利休并不贊同,但還是按照豐臣秀吉的要求完成了。

千利休:一個用茶道轉動曆史的日本人

豐臣秀吉耗費大量财力物力修築了“聚樂弟”,這座精美建築今天已經無處可尋,但是千利休利用“聚樂弟”的泥土燒制出符合豐臣秀吉要求的茶具卻安靜地躺在京都國立近代美術館裡。豐臣秀吉對這批茶具非常滿意,“禦賜”為“樂燒”,從長次郎開始,千利休家就被尊稱為“樂家”,“樂家”的當家主也有響當當的稱号——“樂吉左衛門”。或許在千利休看來,豐臣秀吉所鐘情的紅色茶碗的誕生源于豐臣秀吉低俗的審美情趣。但是在我看來,豐臣秀吉鐘情于紅色的茶具,與他對于戰争的一種特殊情懷不無關系。正是在“下克上”的戰國時代,出身社會底層的豐臣秀吉才有可能憑借自己的能力,通過一次次戰争的搏殺,一步步走到“天下人”的位置。鮮豔的紅色,是出生入死浴血奮戰的武士品格,是以下克上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希望。千利休無法認同的,長次郎卻将之變成現實。這,或許就是一位優秀匠人的過人之處吧。

1589年,長次郎告别了人世,在平靜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他不知道的是,在自己過世的兩年後,老友兼知音千利休被豐臣秀吉賜死。而長次郎更不知道的是,自己幫千利休燒制的“今燒”居然成為他人攻擊千利休的借口。有人說千利休将長次郎制作的茶具高價出售,還拿這些當代人制作的“新東西”交換中國唐宋“名物”,這些都是“違反佛法”的惡行。

千利休:一個用茶道轉動曆史的日本人

時光流轉,樂家的藝術魅力并沒有受到世事變遷的影響,依然散發出迷人的光彩。第十四代樂吉左衛門出生于1918年,他的青年時代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期。

樂吉左衛門不可避免地牽涉到那場瘋狂的戰争中。樂吉左衛門參加了太平洋戰争,這是一場标志着日本走向頹勢、最終以戰敗收場的戰争,殘酷的戰争場面帶給他極大的沖擊,這些灰暗恐怖的人生經曆被他捏型、上釉、爐燒、固化,永遠地儲存在一件件陶藝作品中。他用陶藝作品記錄下那段難以言說的記憶,用色大膽、詭異,釉面呈現壓抑沉重的意境。有人說,藝術是獨立的,優秀的藝術家在創作時總是忠于自己的内心。其實,藝術從來不曾孤立地存在過。每一件藝術品都真實地記錄了藝術家所生活的時代、所遭遇的經曆,它們跨越了時間和空間限制成了曆史最忠實的記錄者。

樂家燒制陶器的技藝世代傳承,前一任“樂吉左衛門”選出一位繼承者,由他繼承技術和家業。長次郎的兒子繼承了父親的手藝,他的能力也得到了德川幕府的認可,二代将軍德川家秀忠陵墓前的燭台就是他的作品。然而第二代“樂吉左衛門”的真正身份至今仍是迷霧重重。有說法認為其真正身份是長次郎的弟弟,也有人認為他是千利休的兒子田中宗慶(千利休本姓田中)之後,還有人說他是長次郎老來得子,後來娶了田中宗慶的孫女,結合了兩家的實力以繼承“樂燒”。但是無論如何,“一子相傳”保證了傳統技藝的純粹,“樂燒”傳承至今已有450多年。今天的樂家仍然采用最傳統的方法燒造陶器,就像他們的祖先從中國明朝剛來到日本時那樣。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文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