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我每天想rua這些玩偶?

為什麼我每天想rua這些玩偶?

為什麼我們總是對可可愛愛的玩偶毫無抵抗力?

最近,冰墩墩和雪容融“統治”了熱搜,成為了冬奧會期間的“頂流”。在社交媒體上走紅的可愛玩偶,還有前段時間被人們排隊搶購的玲娜貝兒,和争相合影的長白山天池Kaws巨型雪雕。與當今科技的疾速發展相悖的是,我們已經越來越對原始與天真的可愛玩偶失去抵抗力。

為什麼我每天想rua這些玩偶?

片岡メリヤス

2019年,美國藝術家Jeff Koons以9100美元的高價,售出他用不鏽鋼材質制成的大型雕塑“兔子”,當即成為世界上最貴的玩偶,“可愛”的商業價值由此攀上了頂峰。而對衆多的藝術家來說,一隻玩偶的意義也遠不止于此。

為什麼我每天想rua這些玩偶?

Jeff Koons

每一隻玩偶,

都是一個生命

我們對玩偶産生的依賴心理,很大程度上來源于我們對其人格化後的幻想。日本藝術家片岡メリヤス就是如此,每當創作一個玩偶後,她會通過陪伴它吃飯、睡覺、玩耍來探索這個玩偶的性格,進而為它取一個合适的名字。

為什麼我每天想rua這些玩偶?
為什麼我每天想rua這些玩偶?

而當玩偶被人買走後,片岡說“主人回到家會發現它們各自的魅力。”從2011年開始創作到2018年,片岡已經創造了約2500多個“小生命”。2019年,片岡将這些作品整理成了一本畫冊“Kataoka Meriyasu 2011-2018”。

為什麼我每天想rua這些玩偶?

《Kataoka Meriyasu 2011-2018》

當被問及為什麼這麼喜歡這些毛絨玩具時,她認為,玩偶首先能給予人安全感,而每個玩偶其實也是獨特的個體,“它們的内心深處存在着某種無法解釋的東西,因為它們來自一個超現實的地方。”在去年名為“A≠B≠C”的展覽中,片岡呈現了一些外表看上去一模一樣的玩具熊,并為它們設計了許多不同的身份和性格,想以此讓我們去觀察每個看似相同的“生命”實則蘊藏着獨特的“生命力”。

為什麼我每天想rua這些玩偶?

但不是所有玩偶都能被珍視,另一些玩偶的命運卻滑向了“地獄”。來自加州的25歲男孩Ernesto Stewart,于2018年在網上開了一家玩具店名叫“Honey Lambs”,意圖解救那些被破壞、被遺棄的玩偶,并給予它們第二次生命。大多時候,由于玩偶“飽受摧殘”,是以當Ernesto發現它們的時候,它們的狀态已十分糟糕,甚至發生了“身體變異”。

為什麼我每天想rua這些玩偶?

Ernesto Stewart

是以,出于對玩偶的絕對保護,Ernesto會給在他家玩具店購買玩偶的顧客,寄一張寫有誓詞的“領養證書”:

“我收養了一個看起來不太對勁的玩具,因為它遭受了太多折磨和痛苦。雖然它心中仍帶有創傷,但我已經準備好要接受這一切,今後會好好地愛它和它所有的夥伴。”

為什麼我每天想rua這些玩偶?

Ernesto原創設計了一些玩偶,并已推出了三隻具有官方角色設定的玩偶:從地獄第四層被解救的雙頭熊Tummy-Tum,它左邊的身體智慧廣博,喜歡閱讀與詩歌,右邊的身體較為單純,喜歡玩泥巴和小蟲子;從沙地中被解救出來的Pansy,那時它已經變異出了九隻眼睛,但經過治療如今已經康複,它喜歡粉紅色和音樂,愚蠢又善良;從希臘王國的水仙花草地中被解救的擁有六隻腿的小羊Clarice,安靜溫柔,是個喜歡呼吸新鮮空氣的白日夢想家。

為什麼我每天想rua這些玩偶?
為什麼我每天想rua這些玩偶?

而Ernesto的另一部分作品是他改造的舊玩偶,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一隻在2014年創作的娃娃,他将一個上世紀50年代的電視音樂盒重新結合娃娃的頭部,當旋轉開關時,電視會播放卡通圖案與音樂。當被問及創作初衷時,Ernesto說這些并不完美甚至有點“醜陋”的娃娃,是他想送給現實中被拒絕、被排擠的孩子們的一個禮物,“這個世界上有人曾經與你感同身受,你并不孤單,你可以挺過去,你是被愛的。”

為什麼我每天想rua這些玩偶?

當普通玩偶放大後,

它的吸引力也随之放大

一個小小的玩偶在我們的生活中或許再普通不過了,但當藝術家将其在現實生活中放大後,它們卻有了另一種讓人無法忽略的魅力。荷蘭藝術家Florentijn Hofman就是如此,他癡迷于将各種放大了的動物玩偶放置于人們的眼前:兔子、毛毛蟲、魚、熊貓等等。但他最廣為人知的作品,還是一隻于2007年在法國南特和聖納澤爾雙年展首次亮相的,16.5米高的黃色橡皮鴨。

為什麼我每天想rua這些玩偶?

Florentijn Hofman

這隻橡皮鴨随後出現在世界多個城市的港口并廣受歡迎,“它無疑是當今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公共藝術作品。”由于Florentijn反對将作品商業化,是以他堅持這隻鴨子隻能放置在公共水域。“湖與海是我們的全球浴缸,我們需要保持簡單,這隻橡皮鴨也需要保持為一隻單純的橡皮鴨。”

為什麼我每天想rua這些玩偶?

通過這隻不分國界、種族、語言的鴨子,Florentijn希望能向人們傳遞幸福與治愈力。每當一隻鴨子完成它的“巡展”,Florentijn都會即時銷毀,“我不認為藝術是永恒的。”如果發行周邊,Florentijn也會将盈收捐贈給公益組織。

為什麼我每天想rua這些玩偶?

另一位來自紐約的藝術家Tom Sachs同樣以創作大型玩偶聞名。不同的是,他翻制的大多是流行的卡通玩偶形象,例如Hello Kitty、My Melody、Miffy等。一般制作玩偶時,Tom會先用白色泡沫芯翻制出玩偶的放大版,再用青銅翻鑄。為了展現原本泡沫芯的材質,Tom特地将青銅表面再塗成白色。

為什麼我每天想rua這些玩偶?

Tom Sachs

值得注意的是,Tom并沒有完美無瑕地展現這些作品,他會在最終的成品中保留接縫、釘子、裂口等創作痕迹,呈現一種人工雕琢的視覺效果。而各種材料之間的碰撞,也使得作品擁有了複雜的沖突感與對立感。

為什麼我每天想rua這些玩偶?

通過這些作品,Tom希望我們能對當下的消費主義與物欲文化進行反思。其中最為特别的,是一隻2.7米高,能從雙眼噴出水的米菲噴泉。隻要一直人為地灌水,這隻米菲也會一直哭泣下去。

為什麼我每天想rua這些玩偶?

在一系列将本不相關的兩個物品組合在一起的試驗中,2005年,藝術家Urs fischer将一隻小熊與台燈結合,由此制成了一個高約7米、重18-20噸的青銅雕塑。這隻巨大的熊斑駁粗糙,臉上的表情看起來也是苦哈哈的,像是一座無助迷茫的“孤島”。可當夜晚它頭上的燈光開啟時,卻給那些同樣感到孤獨的人們帶去了安慰與溫暖。

為什麼我每天想rua這些玩偶?
為什麼我每天想rua這些玩偶?

Urs fischer

而來自蘇格蘭藝術家David Shrigley對日常生活充滿了幽默的想象,他善用彩色簡筆畫去裝飾玩具。在2000年,David将他畫中的白色天鵝轉化為一系列樹脂玩具。這隻脖子長得出奇、且表情呆萌的天鵝,迅速走紅網絡。

為什麼我每天想rua這些玩偶?

David Shrigley x Third Drawer Down

2018年,David又呈現了12隻幾乎于牆壁等高的充氣天鵝。這些天鵝經過4分鐘的充氣後,在8分鐘後會将氣體完全排出。天鵝起起落落,每12分鐘完成一次生命循環。而充氣過程的随機性,也使得天鵝呈現了人類一樣的“身體反應”,例如左顧右盼,或是癱軟在地。

為什麼我每天想rua這些玩偶?

David Shrigley

一隻玩偶的意義,

隻能是可愛嗎?

并不是所有的玩偶,都是因其可愛的外表而被人們喜愛。1976年12月3日,一隻長相醜陋的豬突然飛在了倫敦的上空,當日希思羅機場的航班是以被全部取消。為了捉住這隻豬,皇家空軍出動了直升機。

為什麼我每天想rua這些玩偶?

Jeffrey Shaw

當晚,這隻豬降落在倫敦64英裡外的一個農場,農場主對此還抱怨道:“我家的牛快被它吓死了。”這隻名叫Algie的豬,來自Pink Floyd樂隊成員Roger Waters的構思,他與當時擅長制作大型充氣物品的藝術家Jeffrey Shaw合作,計劃拍攝這隻豬飛行在巴特西電站上空的照片,用作其專輯《Animals》的封面。該電站也是當時倫敦最大的磚形建築,以其奢華的裝飾著稱。

為什麼我每天想rua這些玩偶?

Pink Floyd《Animals》

這隻豬的靈感,來自喬治·奧威爾的反烏托邦小說《動物農場》。小說中,為了建立一個平等的動物社會,農場的動物們發起革命,将人類趕走。然而,它們的革命果實卻最終被貪婪、腐敗、暴力的豬所竊取,這些豬也成了比人類更為獨裁和極權的統治者。受天氣影響,這隻原本用來拍攝封面的豬,意外地有了這次飛行。此後,這隻豬也多次出現在樂隊的現場演出中,并成為一個被廣泛使用象征反叛與諷刺的流行符号。

為什麼我每天想rua這些玩偶?

Pink Floyd

2007年,來自意大利的藝術家Paola Pivi首次展出她的彩色北極熊系列。Paola通常以生活中的常見物為材料,通過錯置與拼貼的手法,使最終的作品呈現出新奇感。這次她采用彩色的羽毛覆寫在熊的表面,并将大量姿态各異的熊放在一個白色空間。這些熊也從此成為了她的标志性作品。

為什麼我每天想rua這些玩偶?

Paola Pivi

除此之外,Paola也往往會安排其中一些熊與人們的日用品産生互動,如鏡子、高跟鞋等等。對于作品背後的寓意,Paola并未給出過解釋。最近十幾年,她一直生活在極地阿拉斯加,而當地北極熊的生存處境,如今也愈發嚴峻。

為什麼我每天想rua這些玩偶?

盡管我們往往将玩偶看作一個人格化的伴侶,但其實,這些給予了我們無數關愛的玩偶的原型,大多是來自自然界的真實動物。它們同這些玩偶一樣,需要我們愛護和陪伴。1998年,英國藝術家Damien Hirst創作的作品“Art's About Life, the Art World is About Money”(藝術關于生命,藝術界關于金錢),就在警示我們反思人類與自然的關系。

為什麼我每天想rua這些玩偶?
為什麼我每天想rua這些玩偶?

Damien Hirst

在他的作品中,一群玩偶正在拍賣會上競争購買被裝在玻璃儀器中、被浸泡在溶液中的動物屍體。他試圖提出,我們每個觀衆,是否能就此離開那個消費動物屍體的席位?

來聊

你曾經擁有過什麼樣的玩偶?

撰文/小劉

編輯

/苦丁茶

排版/科科

NOWNESS

更多「生活中的藝術」

為什麼我每天想rua這些玩偶?
為什麼我每天想rua這些玩偶?
為什麼我每天想rua這些玩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