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兩次降清祖大壽,一臉懵逼皇太極

作者:靈緒山下

明末清初,将星璀璨,有許多前明的大将降了清朝,如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洪承疇、吳三桂之流。提到這些人,大家一般會異口同聲地賞他們一句“漢奸走狗”,清朝官方也把他們列入了《貳臣傳》。但有一個人,這麼多年一直存在着争議,他就是祖大壽,他有兩次降清的“壯舉”,第一次是詐降,第二次是彈盡糧絕而降。是以有人認為他是明朝的忠臣,已經為大明的江山盡忠了,奈何大勢已去,一人之力無法抵擋曆史向前的程序;也有一部分人,比如蔡東藩先生就說他“獻城賣國賣友”。

我們先說說祖大壽的履曆。

祖大壽是甯遠人,官至總兵,相當于現在的軍區司令員,二次降清後被皇太極擡旗入漢軍正黃旗,一生最大的功績就是對戰清軍的甯錦大捷。

再說說戲劇性的兩次降清。

第一次是大淩河之戰的時候,祖大壽帶兵連工事都還沒有修築完,皇太極就帶兵包圍了大淩河城,祖大壽厚着臉皮倉促應戰,可惜城中糧草短缺,士兵惶恐,雖組織了幾次突圍,但都以失敗告終。被圍十天後,清軍開始勸降,祖大壽此時倒也展現了“武将不惜死”的氣節。

話說這皇太極也真是他娘的雞賊,假扮了明軍增援部隊,祖大壽大喜,分兵左右夾擊,結果當然是上了清軍的大當,至此隻能蜷縮城中,再也不敢出戰。

這期間,祖大壽的頂頭上司孫承宗倒也阻止了幾次援救,但都被清軍輕松擊潰。被圍三個月,城中軍士隻能殺馬充饑,馬都吃完了,就開始吃城中百姓,拿人肉果腹。

看到時機到了,皇太極遣使到城中勸降祖大壽,同年十月二十五日,窮途末路的祖大壽第一次降清,皇太極用女真最尊貴的把腰禮相待。

降清後的祖大壽接口自己家小都在錦州城内,想趁自己降清之事明軍暫未知曉,願帶一支勁旅,在錦州城内當内應,進而幫助清軍奪取錦州,皇太極對此深信不疑。然而,祖大壽一回到錦州城内就睜一隻嚴密的布防,誓死保衛錦州城,為此崇祯帝還嘉獎他,升為左都督,提領錦州。

皇太極不知是不懂我們漢人老祖宗留下來的兵法呢,還是确實惜才,之後多次去信,希望祖大壽遵守承諾,回歸清軍。

1642年,皇太極再次兵發錦州城,祖大壽在城内被圍困一年之久,彈盡糧絕的情況下再次降清,還挑了個好日子----三月初八。

捷報傳至皇太極手上,當然是大喜過望,皇太極還犯賤似的幫祖大壽第一次的詐降開脫,說他是為了自己的一家老小和宗族才這樣做的,且及時有第二次的歸順,也絕不殺他。

你們說皇太極犯賤不?

這當然不是犯賤,收一個祖大壽,就會有千千萬萬個祖大壽來歸,皇太極立馬就着手讓祖大壽勸降外甥吳三桂,隻不過此時的吳三桂覺得籌碼還不夠還沒到引清兵入關的時候。

後人曾有一副對子還奚落祖大壽:

一代名将,據關外,收關内,堪稱往複有忠義;

兩朝貳臣,悖前主,負後主,真個裡外不是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