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五位投降後金的明朝将領,發展如何,最終結局又如何?

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建立後金之後,勢力逐漸強大。在曆次征伐過程中,不少明朝将領因為各種原因,投降了後金。今天,咱們就來盤點五位早期投降後金的明朝将領,看看他們投降之後,發展如何,最終結局又如何。

五位投降後金的明朝将領,發展如何,最終結局又如何?

第一位,李永芳

李永芳是鐵嶺人,早年從軍,後擔任遊擊将軍。明軍中的遊擊将軍,簡稱遊擊,沒有品級、沒有定員,地位僅次于參将。李永芳率軍駐軍撫順。當時撫順是戰争前線,李永芳與努爾哈赤偶有接觸。

1618年四月,努爾哈赤發兵進攻明朝,此戰的目标就是撫順。努爾哈赤的鐵騎銳不可擋,迅速圍困了撫順城。城中的李永芳守城決心不堅定,開始動搖。努爾哈赤寫信勸降,一邊威脅一邊利誘。李永芳看完信後,便登上南門請降。與此同時,後金加大攻城力度,城破之後,後金大軍展開屠殺。李永芳向努爾哈赤投降,匍匐在地上,拜見努爾哈赤。努爾哈赤這才下令停止屠殺。

撫順城是後金攻下的第一座明朝邊城,李永芳是第一個投降後金的明朝将領。

努爾哈赤對李永芳很賞識,任命他為三等副将,還下令把一個孫女嫁給他。此後,李永芳對努爾哈赤忠心耿耿,不但拒絕明朝将領的招降,還策反了不少明朝邊将。李永芳還參與了後金大大小小的征伐戰争,并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

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繼位,對李永芳信任依舊。1634年(天聰八年),李永芳受封三等子爵,世襲罔替。不久之後,李永芳就因病去世了。

李永芳的兒子中,老二李率泰最有出息,官至大學士、閩浙總督,受封一等男爵。

五位投降後金的明朝将領,發展如何,最終結局又如何?

第二位,範文程

範文程年少時喜歡讀書,走的是科舉之路,18歲就考取了秀才。努爾哈赤攻下撫順後,在城裡大肆掠奪,範文程和哥哥被抓,成為奴隸。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改弦更張,重用文人。名臣之後、書香之家的範文程得到重用,從此成為皇太極身邊最重要的謀臣之一。他對清朝順利入關、定鼎北京、統一全國貢獻非常大

範文程曆經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康熙四朝,榮寵不斷,被稱為文臣之首。康熙五年(1666年),範文程去世,終年70歲。谥号文肅。

範文程兒子衆多,個個都身居高位,光總督就有兩位。孫子輩中也是高官輩出,孫子範時崇官至左都禦史、兵部尚書,範時繹官至工部尚書。

五位投降後金的明朝将領,發展如何,最終結局又如何?

第三位,甯完我

甯完我這個人,熟悉的人不多。他生于明神宗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字公甫,老家在遼陽。小時候讀過書,受過良好的教育,文化素質比較高。他不像李永芳是明朝将領,也不像範文程考過秀才,他在投降清朝前就是個普通青年,毫無名氣。李永芳、範文程,投降時都當面見到了努爾哈赤,他是被後金軍俘虜的,初期是穎親王薩哈廉的奴隸,後來因為認識字,慢慢幫助薩哈廉做事,處理一些政務。努爾哈赤晚年,對漢人非常不信任,是以甯完我一直沒有得到重用。皇太極繼位後,甯完我迎來了人生的春天。皇太極需要有文化的讀書人來幫他處理政務。于是,甯完我等一批文人進入了皇太極的隊伍。甯完我進入宮廷之後,又向皇太極推薦了很多有才華的人。甯完我在宮中主要從事文職。他的工作,就是給皇太極出謀劃策,而他完成得非常好。“定官制,分服色”就是甯完我提出來的。

甯完我一直受到皇帝青睐,順治十一年(1654年)八月,加封為太子太保。順治十三年(1656年),加少傅兼太子太傅。順治十五年,他上書請求退休,順治帝同意了。康熙四年,甯完我去世,谥号文毅。甯完我兒子、孫子都在大清為官,恩寵不斷。

五位投降後金的明朝将領,發展如何,最終結局又如何?

第四位,洪承疇

洪承疇和甯完我是同歲人,都生于1593年。他老家在福建泉州,萬曆四十四年考中進士。他可謂是官運亨通,在鎮壓農民起義戰争中立了功勞,得以不斷升遷。由于遼東戰事吃緊,崇祯皇帝指令他到遼東督兵,擔任薊遼總督。在松錦大戰中,明軍潰敗,洪承疇被俘。最後投降清朝。清入關後,洪承疇采取“以撫為主,以剿為輔”的進軍政策,以較少代價平定了江南。對大清統一天下立下了大功勞。

洪承疇在清朝一直深受器重,長期經略地方,對穩定大清統治發揮了很大作用。康熙四年(1665年),洪承疇病死,朝廷賜谥号文襄。洪承疇長子洪士銘,于順治十二年考中進士,授禮部主事,官至太常寺少卿。

五位投降後金的明朝将領,發展如何,最終結局又如何?

第五位,祖大壽

祖大壽生于明神宗萬曆七年(1579年),字複宇,遼東甯遠人。他是吳三桂的親舅舅。長期在甯遠為官,根深蒂固。祖大壽也曾經忠于明朝,忠于大明的皇帝。他的部隊戰鬥力也很強,曾在甯遠抗擊後金大軍,獲得“甯遠大捷”。但是,面對明朝皇帝的不信任和後金的威逼利誘,祖大壽的抵抗決心發生了動搖。崇祯十四年(1641),在松錦大戰中,洪承疇兵敗被俘,最終投降。洪承疇也率領本部人馬投降後金。

祖大壽投降之後,于順治元年跟随福臨一起進京。此後處于閑居狀态,于順治十三年(1656年)在北京病死。他的幾個兒子以軍功受封,都在朝廷做官,隻是官不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