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两次降清祖大寿,一脸懵逼皇太极

作者:灵绪山下

明末清初,将星璀璨,有许多前明的大将降了清朝,如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洪承畴、吴三桂之流。提到这些人,大家一般会异口同声地赏他们一句“汉奸走狗”,清朝官方也把他们列入了《贰臣传》。但有一个人,这么多年一直存在着争议,他就是祖大寿,他有两次降清的“壮举”,第一次是诈降,第二次是弹尽粮绝而降。所以有人认为他是明朝的忠臣,已经为大明的江山尽忠了,奈何大势已去,一人之力无法抵挡历史向前的进程;也有一部分人,比如蔡东藩先生就说他“献城卖国卖友”。

我们先说说祖大寿的履历。

祖大寿是宁远人,官至总兵,相当于现在的军区司令员,二次降清后被皇太极抬旗入汉军正黄旗,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对战清军的宁锦大捷。

再说说戏剧性的两次降清。

第一次是大凌河之战的时候,祖大寿带兵连工事都还没有修筑完,皇太极就带兵包围了大凌河城,祖大寿厚着脸皮仓促应战,可惜城中粮草短缺,士兵惶恐,虽组织了几次突围,但都以失败告终。被围十天后,清军开始劝降,祖大寿此时倒也展现了“武将不惜死”的气节。

话说这皇太极也真是他娘的鸡贼,假扮了明军增援部队,祖大寿大喜,分兵左右夹击,结果当然是上了清军的大当,至此只能蜷缩城中,再也不敢出战。

这期间,祖大寿的顶头上司孙承宗倒也阻止了几次援救,但都被清军轻松击溃。被围三个月,城中军士只能杀马充饥,马都吃完了,就开始吃城中百姓,拿人肉果腹。

看到时机到了,皇太极遣使到城中劝降祖大寿,同年十月二十五日,穷途末路的祖大寿第一次降清,皇太极用女真最尊贵的把腰礼相待。

降清后的祖大寿接口自己家小都在锦州城内,想趁自己降清之事明军暂未知晓,愿带一支劲旅,在锦州城内当内应,从而帮助清军夺取锦州,皇太极对此深信不疑。然而,祖大寿一回到锦州城内就睁一只严密的布防,誓死保卫锦州城,为此崇祯帝还嘉奖他,升为左都督,提领锦州。

皇太极不知是不懂我们汉人老祖宗留下来的兵法呢,还是确实惜才,之后多次去信,希望祖大寿遵守承诺,回归清军。

1642年,皇太极再次兵发锦州城,祖大寿在城内被围困一年之久,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再次降清,还挑了个好日子----三月初八。

捷报传至皇太极手上,当然是大喜过望,皇太极还犯贱似的帮祖大寿第一次的诈降开脱,说他是为了自己的一家老小和宗族才这样做的,且及时有第二次的归顺,也绝不杀他。

你们说皇太极犯贱不?

这当然不是犯贱,收一个祖大寿,就会有千千万万个祖大寿来归,皇太极立马就着手让祖大寿劝降外甥吴三桂,只不过此时的吴三桂觉得筹码还不够还没到引清兵入关的时候。

后人曾有一副对子还奚落祖大寿:

一代名将,据关外,收关内,堪称往复有忠义;

两朝贰臣,悖前主,负后主,真个里外不是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