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吳三桂:一個貪生怕死、賣主求榮的官二代,此人為将明朝豈能不亡

吳三桂:一個貪生怕死、賣主求榮的官二代,此人為将明朝豈能不亡

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吳三桂出生于關外的漢鎮中後所,祖籍江蘇高郵。出身于遼西将門望族,父親吳襄為錦州總兵,娶祖大壽的妹妹為妻,吳三桂就是祖大壽的外甥。祖、吳兩家的聯姻,使吳襄、吳三桂父子找到了堅強的靠山,也使祖氏家族的勢力更加壯大。

吳三桂就是名副其實的官二代,當然小時候的吳三桂還是不錯的。在父親吳襄和舅舅祖大壽等的教誨和影響下,既學文,又學武,不到二十歲就考中武舉,從此跟随父親吳襄和舅舅祖大壽,開始他的軍旅生涯。至于他的武舉人多少還是有家族的關系吧。

崇祯二年(1629年),清太宗皇太極親率五、六萬大軍,避開明朝構築的甯錦防線,繞道蒙古直趨北京,史稱“己巳之變”。袁崇煥未全力阻擋皇太極導緻清軍兵臨北京城下,加上之前矯诏擅自殺害毛文龍,在遼東培養自己勢力等因素,崇祯帝将袁崇煥逮捕入獄。祖大壽聞之害怕被牽連,立刻攜吳襄與吳三桂父子及一萬五千人勤王明軍從北京撤走。急返甯遠,以圖自保。這一年吳三桂17歲。崇祯四年(1631年)的大淩河之戰中,吳三桂的父親團練總兵吳襄率馬步四萬餘往援大淩河祖大壽,結果吳襄臨陣逃脫,被削職。祖大壽糧盡援絕,于是詐降,後逃往錦州城對抗清軍。清廷屢次招降不從。

1641年(崇祯十四年)農曆三月開始的松錦大戰中,因援軍洪承疇兵敗,錦州解困徹底無望,于是祖大壽率部降清。

父親當了逃兵,外公降了,繼承了這樣基因的吳三桂又能挺多久。崇祯十六年(1643年)正月,已投降的祖大壽在盛京收到吳三桂的來信,祖大壽将來信轉交皇太極,皇太極回信道:“爾遣使遺爾舅祖總兵書,朕已洞悉。将軍之心,猶豫未決。朕恐将軍失次機會,殊可惜耳。”吳三桂在動搖中,雖然沒有降清,但是已經給自己留出了降清的後路。春天,吳三桂奉命入關,馳援京師,抵禦第五次迂道入塞的清軍。行軍遲緩,到達時清軍已退,但是崇祯還是很器重他,感謝他來北京勤王。五月十五日,崇祯帝在武英殿宴請來勤王的吳三桂等,賜吳三桂尚方寶劍。

此時,大明已經窮途末路,崇祯皇帝将最後的希望寄托在吳三桂身上,可惜所托非人。

崇祯十七年(1644年)初,李自成率軍直指京師,崇祯诏征天下兵勤王,三月五日加封吳三桂為平西伯,命吳三桂火速領兵入衛北京。吳三桂未達京師,就聽聞崇祯皇帝自缢身亡,大明滅亡。手握重兵的吳三桂腹背受敵,成了清軍和大順軍都想吃掉的肥肉。當然,吳三桂不會坐以待斃,決定在各種政治勢力間進行投機活動。

吳三桂:一個貪生怕死、賣主求榮的官二代,此人為将明朝豈能不亡

吳三桂表面同意與李自成議和,為防李自成有詐,又私下以黃河南北分治為條件向多爾衮求助。當時,李自成親率六萬大軍直奔向山海關。吳三桂聽到消息,派手下迎候李自成大軍于北京之東不遠的三河縣,表示投降之意,以拖延時日。又緻書清軍将領多爾衮,求其“速整虎旅,直入山海”。已被勝利沖昏頭腦的李自成,忽略了山海關的重要性,沒有及時奪取山海關。當得知吳三桂假投降,李自成率軍攻打山海關,此時多爾衮已強行軍一晝夜到達山海關十五裡之外。

多爾衮利用吳三桂所處的危急局面,逼迫吳三桂放棄聯清擊李的政策而徹底投降清朝。吳三桂隻能答應,多爾衮趁吳三桂與李自成談判之機,突然向李自成發動攻擊。在一片石戰役中吳三桂聯合清軍擊潰李自成。清軍入關後,攻入北京,多爾衮把年幼的順治帝以及朝廷由東北的盛京遷都至北京,清定都北京後封吳三桂為平西王。

這次,吳三桂是徹底跪了。可清朝也對手握重兵的吳三桂還是不放心,屢屢派他打擊李自成餘部及各地反清武裝。同時,吳三桂為了向清朝表明自己忠誠,不但對農民軍殘部進行殘酷的鎮壓,動辄屠城,而且,對一些起兵抗清的朱明後裔,他也不遺餘力地去斬盡殺絕。

順治八年(1651年),清政府又命吳三桂和李國翰一起率軍入川,攻打張獻忠義軍餘部。幾年之中,先後平定重慶、成都等兩川重鎮。順治十四年(1657年),吳三桂又以平西大将軍職,南征雲貴,攻打南明最後一個政權桂王永曆政權。

順治十六年(1659年),吳三桂攻下雲南。攻下雲南後,即委其開藩設府,鎮守雲南,總管軍民事務。自此,吳三桂做了雲南的土皇帝,也是自由自在,享不盡的榮華富貴。

吳三桂:一個貪生怕死、賣主求榮的官二代,此人為将明朝豈能不亡

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皇帝決定撤藩。吳三桂一看,土皇帝做不成了,那還了得。于是誅殺雲南巡撫朱國治,自稱天下都招讨兵馬大元帥,提出“興明讨虜”,起兵造反。在衡州(今衡陽市)登基為皇帝,國号大周,建都衡陽。

可此時,清朝已經營多年,國勢正旺。雖多地響應,前期多有勝利,很快,局勢由好轉壞,吳三桂焦慮過重,肝火過盛,一病不起。康熙十七年(1678年)八月十八日深夜,吳三桂在都城衡州皇宮駕崩,時年六十七歲,隻做了五個多月的皇帝。

其孫吳世璠在貴陽即帝位,支撐三年之後被清軍攻破昆明,吳氏家族被誅戮殆盡,三藩之亂遂告結束。

從吳三桂一生可以看出,他貪戀富貴美色,貪生怕死,政治投機,毫無忠誠可言。崇祯皇帝将最後的希望放在他身上,也是病急亂投醫,大明不亡才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