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太行山裡的鼠穴古道——趙奢一戰成名《史記·秦本紀》:(公元前269年,秦昭襄王)三十八年,中更胡陽攻趙阏與,不能取。

作者:歐亞時空

在山西和順縣的巍巍太行山裡,有一條鼠穴古道,難有人涉足。戰國時期,秦、趙兩國的軍隊曾在此激烈對抗,趙奢在此一戰成名。同時,這場戰争也拉開了秦、趙上黨之争的壯闊大幕。趙國的宿命,以鐵血開端,也以鐵血落幕,令人沉思。

公元前270年,秦國的客卿竈攻下齊國的剛、壽兩地,獻給穰侯魏冉。[1] 之後,秦昭襄王以趙國不履行換地協定為由下令攻打趙國。秦國的中更胡陽率領大軍出轵關陉下太行山,借道魏國占有的轵關(今河南濟源市),再經太行陉北上太行山,然後借道南韓的上黨郡,攻打趙國的阏與(yù yǔ,今山西晉中市和順縣西北)。阏與位于清漳水上遊的山地,扼守太行山東西交通要道滏口陉和井陉。從阏與沿清漳水河谷南下二百餘裡,然後折向東百餘裡,便是趙國都城邯鄲的西大門武安要塞。武安東距邯鄲不到百裡,行軍一天便可抵達,是以阏與是趙國的軍事重鎮、守衛邯鄲的西方第一門戶。

秦軍在圍困阏與的同時,分兵一支過東陽關(今山西長治市黎城縣東)東出,下太行山,直插武安(今河北邯鄲武安縣西南),成犄角之勢,牽制趙軍的行動。

太行山裡的鼠穴古道——趙奢一戰成名《史記·秦本紀》:(公元前269年,秦昭襄王)三十八年,中更胡陽攻趙阏與,不能取。

趙惠文王緊急召見廉頗,問阏與是否可救,廉頗認為“道遠險狹,難救。”趙惠文王又召樂乘,樂乘的回答與廉頗相同。趙惠文王又召趙奢商議,趙奢回答說:“道遠地險路狹,就譬如兩隻老鼠在洞裡争鬥,勇者勝。”這與趙惠文王内心的想法不謀而合,于是趙惠文王任命趙奢為将,救援阏與。[2]趙奢見秦軍勢盛,為隐蔽作戰意圖,率軍出邯鄲僅三十裡就築壘紮營,按兵不動,并傳令軍中:“有以軍事谏者死”。秦軍偏師包圍武安,鼓噪勒兵,震得城内房舍屋瓦晃動。趙奢不為秦軍聲威所動,嚴禁馳援武安,駐軍二十八日,并增設營壘,營造趙軍怯弱、唯保邯鄲的假象,以麻痹秦軍。秦軍派間諜潛入趙營探聽虛實,趙奢好酒好飯款待後将其放歸。間諜把趙軍的情況報告給胡陽,胡陽大喜過望,認為趙軍“夫去國三十裡而軍不行,乃增壘,阏與非趙地也”,随即放松了對趙奢援軍的戒備。趙奢放走秦軍間諜後,突然指令軍隊卷甲疾行,兩日一夜到達前線,下令善射的騎兵離阏與五十裡築壘紮營。秦軍久攻阏與不克,突聞趙國援兵已至,立即全軍趕來。趙奢采納軍士許曆的建議,立即發兵萬人搶占阏與北山高地。秦軍後至,搶攻北山不下。趙奢居高臨下,縱兵猛擊秦軍,秦軍大敗,四散而逃,阏與之圍遂解。[3]

趙軍班師後,趙惠文王封趙奢為馬服君,地位等同廉頗、蔺相如,又封許曆為國尉。[4]

[1]《史記·田敬仲完世家》:(齊襄王)十四年,秦擊我剛壽。

[2]《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王召廉頗而問曰:“可救不?”對曰:“道遠險狹,難救。”又召樂乘而問焉,樂乘對如廉頗言。又召問趙奢,奢對曰:“其道遠險狹,譬之猶兩鼠鬥於穴中,将勇者勝。” 王乃令趙奢将,救之。

[3]《史記·趙世家》:(公元前270年,趙惠文王)二十九年,秦、韓相攻,而圍阏與。趙使趙奢将,擊秦,大破秦軍阏與下,賜号為馬服君。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9">《史記·秦本紀》:(公元前269年,秦昭襄王)三十八年,中更胡陽攻趙阏與,不能取。</h1>

[4]《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趙惠文王賜奢号為馬服君,以許曆為國尉。趙奢於是與廉頗、蔺相如同位。

公元前269年,秦昭襄王派太子到魏國作人質。穩住魏國後,秦昭襄王不甘心阏與之戰的失敗,又發兵攻打幾邑,廉頗救援幾邑,趙國再破秦軍。

阏與之戰是秦、趙兩個軍事強國圍繞上黨高地爆發的第一場大戰,秦國在商鞅變法後第一次在大規模野戰中出乎意料地被擊敗,是秦國向東兼并戰的一次重大挫折。趙惠文王通過阏與之戰向天下諸侯證明了趙國是山東六國中唯一能與秦國抗衡的國家。阏與之戰使秦國認識到越過韓、魏兩國的領土攻擊趙國不可行,要兼并六國,必須擁有上黨高地。由此,秦、趙上黨之争拉開血與火的大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