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漢時期才發明造紙術,為何戰國時期的趙括,可以“紙上談兵”?

“紙上談兵”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都會用到的一個成語,網上介紹它出自《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但是,《

史記》原文中并未提到“紙上談兵”四個字。

西漢時期才發明造紙術,為何戰國時期的趙括,可以“紙上談兵”?

趙括

“紙上談兵”的說法可能源于明清時期的學者,後來經過《上下五千年》這種曆史書籍大規則普及,結果讓人人誤以為這一則成語出現在戰國。

一、“紙上談兵”的關鍵人物

《廉頗蔺相如列傳》是說:秦趙兩國軍隊在長平對峙,趙國将軍廉頗堅守不戰,秦相範睢使出了一招“反間計”,派人向趙孝成王說:秦國人不怕廉頗,隻擔心趙奢的兒子趙括來領兵。

原來這個趙奢是一名和廉頗齊名的将軍,在趙孝成王父親的那個時代,他曾經領兵擊退了秦軍。

趙孝成王正對廉頗“怯戰”不滿意。聽到這個說法,馬上決定起用趙括當主帥

這時候,蔺相如第一個出來反對說:

如果大王因為趙括的名聲而起用他,那就好比是用膠條封住了琴柱子再來彈琴,

這個趙括“徒能讀其父書傳,不知何變也”。

西漢時期才發明造紙術,為何戰國時期的趙括,可以“紙上談兵”?

這就是所謂的趙括“紙上談兵”的出處

。事實上蔺相如說的不是“紙”,而是“書”。意思是:趙括隻是讀死書,沒有臨場作戰的經驗,不知道變通。結果趙孝成王不聽勸阻,堅決要用趙括。

這個時候,趙括的母親也出來說話了。她告訴孝成王,趙奢本人在世的時候也說過:如果用趙括當領兵,隻怕趙國要亡在他的手上。

假如說蔺相如對趙括的評價,隻是憑借自身經驗做出猜測的話。趙括的母親其實已經向孝成王舉出了實證,證明趙括不适宜領軍。

趙母說:從前趙括父親領兵時,敬重老人。由他親自送飯、送酒侍奉的有長者十幾個。被他當作朋友的共有一百多名,得到賞賜全部分給大家。

但是,如今趙括當上了大将,沒有人敢仰視他。他在軍隊中沒有朋友,并且他得到賞賜,隻會藏在自己家中。這樣的人,他的手下能服他嗎?

西漢時期才發明造紙術,為何戰國時期的趙括,可以“紙上談兵”?

趙母其實說出了“長平之戰”趙括真正失敗的原因,并不是隻是因為他“紙上談兵”,最關鍵的地方是因為軍隊内部失和。

事實上,在趙惠文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0年),趙奢抗擊秦軍之是以取得最後的勝利,恰恰是因為他得到了軍士許曆的幫助,并聽從了他的谏言。

如今再看趙括,當他領兵的時候,對屬下傲慢無禮,誰會全心全意地輔佐他呢?趙母勸說未果,最後請求孝成王說:假如趙括領兵出了事兒,請不要牽連到自己,趙孝成王同意了。結果,當真如趙母和蔺相如所料。

講完了故事,我們回頭來再看蔺相如對趙括的評價,就算

盡管趙括兵敗的原因較為複雜,但是“紙上談兵”這個成語用在趙括身上,還算比較恰當。然而,那個時候是沒有現代意義的“紙”的。

西漢時期才發明造紙術,為何戰國時期的趙括,可以“紙上談兵”?

不過,在

《後漢書·蔡倫傳》中介紹:“紙”的名字其實來源于更早時期的“缣帛”。它是一種絲織品,在春秋時期就曾被用來寫書,當時叫作“紙”,而蔡倫發明的“紙”其實是借用了“缣帛”的名稱。

但是盡管如此,“紙上談兵”四個字的出處,顯然不是在《史記》當中。

二、“紙上談兵”的真正來曆

根據一些網友的分析,

紙上談兵這個成語大約是在明朝時期逐漸成形的。後來晚清重臣沈葆祯第一次把這四個字和趙括、馬谡、殷浩、房琯、昭遠等五人聯系起來。

這幾個人當中,趙括出生的年代最早,最為出名。

趙孝成王六年(公元前260年),秦趙爆發長平之戰。這一戰結束後,趙括中箭身亡,40萬趙軍被秦将白起活埋,戰況之慘烈簡直駭人聽聞。

作為這一次曆史事件的當事人與主要責任人,趙括帶來的曆史教訓也是最為慘痛的,是以大家就隻記住了他。就是因為他當年“紙上談兵”,才害死了那麼多人。

西漢時期才發明造紙術,為何戰國時期的趙括,可以“紙上談兵”?

當然,

如今的人不可能都去讀清朝大臣的文章。把趙括和“紙上談兵”挂起鈎來的,其實是一本曆史普及讀物《上下五千年》,作者為林漢達。

這一套書最早出版于1985年,内容做得非常成功。它是運用白話文,通過短故事的形式來講述曆史人物和大事件。每一個章節前面都有小标題,書中還附有插圖。

趙括出現在這本書的第40個故事裡。作者給他拟定的标題就是——“紙上談兵的趙括”。

林漢達編寫的這一套書至少再版了十二次以上,直到2019最新的版本裡面,仍然保留了“趙括紙上談兵”的章節。

隻是故事的排位順序,往後挪了一下。

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中國兒童,大部分是把它和《365夜》以及兒童簡化版《西遊記》一起當成枕邊書來看的。是以趙括就這樣被釘死在“紙上談兵”,一談就是好多年。

西漢時期才發明造紙術,為何戰國時期的趙括,可以“紙上談兵”?

不過嚴格來說,成語的出處雖然不是《史記》,但是蔺相如指出趙括的行為的确就是紙上談兵。是以今天許多成語詞典在标注這則成語的出處時,依然說它出自《史記》,而不是清朝重臣沈葆祯的某一篇文章。

結語

史記》相關章節中從來沒有直接提到趙括“紙上談兵”,隻是由蔺相如口中說出:趙括隻會讀他父親的兵書,并不會臨場變通。

“紙上談兵”這個成語,直到明清時期才逐漸成形。先是清朝的沈葆祯,把它和趙括等五個人聯系起來。後來再經過《上下五千年》等曆史書的長期普及,最終成形。

但是由于

“紙上”一詞在曆朝曆代的演變中,已經不是單純地指“在紙張之上”。

它可以代指包括缣帛、竹簡、紙章、鐘鼎和銘文在内的一切文字載體。是以“紙上”+“談兵”的意思就是——空談理論而不切實際。

是以,目前大部分成語詞典裡面,還是将它的出處歸結于《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