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平之戰換下廉頗的為什麼是趙括?如果不換将,廉頗能守得住嗎

大家都知道,在公元前262年的時候,秦國和趙國為了争奪南韓上黨這個地方,發動了中國曆史上著名的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換下廉頗的為什麼是趙括?如果不換将,廉頗能守得住嗎

最終這場戰争以秦國戰損二十萬大軍慘勝,并坑殺了四十萬趙國降卒而結束,這一仗也給秦國未來的秦始皇統一天下帶來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在很多人看來,趙國之是以會在長平之戰中敗給秦國,其主要原因是趙國國君中了秦國的反間計,用隻會紙上談兵的趙括換下了年老穩重的廉頗!但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首先我們知道,在的古代戰争中,糧草無疑是至關重要的一樣東西,而在長平之戰中趙國自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以來,趙國軍隊兵種就多騎兵,在上黨這一個丘陵地帶守城作戰本就不利,在正面戰場上也一直處于劣勢,再加上齊國等諸侯國已經拒絕借糧。是以在和秦國死磕到底的時候,趙國根本不可能繼續使用廉頗的堅守方案!更何況跟據史料記載,在長平之戰後期,秦軍因為擁有關中和漢中兩大糧倉,雖然戰事吃緊但卻比趙國糧食供應已經開始告急的情況好很多。是以在成唐看來,其實秦國的這個反間計與其說是陰謀倒不如說是陽謀,因為趙國相比于秦國,趙國更加渴望速戰速決,因為趙國的國内局勢相比于秦國更加嚴峻,趙國也更加拖不起!

長平之戰換下廉頗的為什麼是趙括?如果不換将,廉頗能守得住嗎

再加這一切還有其他諸侯國的虎視眈眈,而秦、趙兩國自然也不想為他人做嫁衣,是以速戰速決早已成了雙方的共同意願,趙國臨陣換将也就成了必然的事了!當然有人會問了,為什麼最終趙國會選擇一個,在我們來看隻會紙上談兵的趙括去頂替一個用兵老道的廉頗呢,這其中又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呢?要知道當時趙國可是有着李牧、樂毅、田單這些名将,為什麼秦趙兩國卻都偏偏都選中了年輕的小将趙括呢?首先在長平之戰的時候,李牧雖然能征善戰,但卻剛被趙括推薦上任不久,名聲不顯;樂毅雖然戰果輝煌卻已經年老無法出征,況且也早已歸隐;而田單身為一個齊國人,又剛剛到趙國不就,雖然得到了趙國國君的禮遇和重視,但是忠心不明也難以服衆。是以自幼随父出征,又立過不少戰功,對兵法有着獨到見解,在軍中又頗具威望的趙括無疑成了最佳人選!

長平之戰換下廉頗的為什麼是趙括?如果不換将,廉頗能守得住嗎

在秦國方面,秦軍也深知作為名将之後的趙括的巨大的軍事潛力和恐怖的軍事才華,而為了盡早除掉趙括,扼殺這個可能會阻擋秦國未來霸業的種子,是以對于趙國任命趙括為帥這件事,也是一邊大力支援一邊暗中布局應對趙括的計謀!畢竟如果趙括真的隻是個紙上談兵的書呆子的話,那麼秦國就完全沒必要密調武安君白起,就光憑那個至少能和廉頗五五開的王纥就完全足夠了!最後值得一提的是,在真正的曆史上,廉頗其實是一個貪圖富貴,飛揚跋扈卻又富有心計的人,想當初趙武靈王親手提拔了廉頗,趙奢,樂毅三人!但是在趙武靈王被餓死後,趙奢、樂毅是以被迫離開了趙國,隻有廉頗轉身就投靠公子成和李兌。在李兌死後,趙奢回到了趙國,而自诩趙國第一武将的廉頗因為忌憚趙奢的能力是以隻是讓趙奢做個收稅的小吏,後來在樂毅伐齊的時候,廉頗帶兵攻打齊國,卻被擋在了麥丘城外。在這時候趙奢被推薦接替廉頗攻打麥丘,然而廉頗卻對趙奢百般刁難,最後逼得趙奢立軍令狀一個月拿下麥丘,最後還是趙括獻奇謀這才拿下了麥丘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