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长平之战换下廉颇的为什么是赵括?如果不换将,廉颇能守得住吗

大家都知道,在公元前262年的时候,秦国和赵国为了争夺韩国上党这个地方,发动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换下廉颇的为什么是赵括?如果不换将,廉颇能守得住吗

最终这场战争以秦国战损二十万大军惨胜,并坑杀了四十万赵国降卒而结束,这一仗也给秦国未来的秦始皇统一天下带来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很多人看来,赵国之所以会在长平之战中败给秦国,其主要原因是赵国国君中了秦国的反间计,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换下了年老稳重的廉颇!但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首先我们知道,在的古代战争中,粮草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样东西,而在长平之战中赵国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来,赵国军队兵种就多骑兵,在上党这一个丘陵地带守城作战本就不利,在正面战场上也一直处于劣势,再加上齐国等诸侯国已经拒绝借粮。所以在和秦国死磕到底的时候,赵国根本不可能继续使用廉颇的坚守方案!更何况跟据史料记载,在长平之战后期,秦军因为拥有关中和汉中两大粮仓,虽然战事吃紧但却比赵国粮食供应已经开始告急的情况好很多。所以在成唐看来,其实秦国的这个反间计与其说是阴谋倒不如说是阳谋,因为赵国相比于秦国,赵国更加渴望速战速决,因为赵国的国内局势相比于秦国更加严峻,赵国也更加拖不起!

长平之战换下廉颇的为什么是赵括?如果不换将,廉颇能守得住吗

再加这一切还有其他诸侯国的虎视眈眈,而秦、赵两国自然也不想为他人做嫁衣,所以速战速决早已成了双方的共同意愿,赵国临阵换将也就成了必然的事了!当然有人会问了,为什么最终赵国会选择一个,在我们来看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去顶替一个用兵老道的廉颇呢,这其中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呢?要知道当时赵国可是有着李牧、乐毅、田单这些名将,为什么秦赵两国却都偏偏都选中了年轻的小将赵括呢?首先在长平之战的时候,李牧虽然能征善战,但却刚被赵括推荐上任不久,名声不显;乐毅虽然战果辉煌却已经年老无法出征,况且也早已归隐;而田单身为一个齐国人,又刚刚到赵国不就,虽然得到了赵国国君的礼遇和重视,但是忠心不明也难以服众。所以自幼随父出征,又立过不少战功,对兵法有着独到见解,在军中又颇具威望的赵括无疑成了最佳人选!

长平之战换下廉颇的为什么是赵括?如果不换将,廉颇能守得住吗

在秦国方面,秦军也深知作为名将之后的赵括的巨大的军事潜力和恐怖的军事才华,而为了尽早除掉赵括,扼杀这个可能会阻挡秦国未来霸业的种子,所以对于赵国任命赵括为帅这件事,也是一边大力支持一边暗中布局应对赵括的计谋!毕竟如果赵括真的只是个纸上谈兵的书呆子的话,那么秦国就完全没必要密调武安君白起,就光凭那个至少能和廉颇五五开的王纥就完全足够了!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真正的历史上,廉颇其实是一个贪图富贵,飞扬跋扈却又富有心计的人,想当初赵武灵王亲手提拔了廉颇,赵奢,乐毅三人!但是在赵武灵王被饿死后,赵奢、乐毅因此被迫离开了赵国,只有廉颇转身就投靠公子成和李兑。在李兑死后,赵奢回到了赵国,而自诩赵国第一武将的廉颇因为忌惮赵奢的能力所以只是让赵奢做个收税的小吏,后来在乐毅伐齐的时候,廉颇带兵攻打齐国,却被挡在了麦丘城外。在这时候赵奢被推荐接替廉颇攻打麦丘,然而廉颇却对赵奢百般刁难,最后逼得赵奢立军令状一个月拿下麦丘,最后还是赵括献奇谋这才拿下了麦丘城。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