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與軒逸同平台,頂配跌至10.89萬,月銷84輛,藍鳥銷量為何如此差

作者:老師傅評車

作為購買10萬級家用轎車的消費者而言,日産旗下的軒逸相信是很多人繞不開的一款車,可能說起這款車你想不到它有哪些明顯的産品優勢,但各方面均衡是軒逸在同級别的最大優勢,再加上這套1.6L+CVT的動力穩定可靠且省油,是以它的累計銷量從2020年開始已經反超朗逸,成為緊湊轎車領域的銷冠。試想一下,如果一款與軒逸出自同平台的車型,其背靠軒逸這樣一款有着強大市場口碑基礎的車型,它的銷量應該不會太差,可是事實卻并非如此。

與軒逸同平台,頂配跌至10.89萬,月銷84輛,藍鳥銷量為何如此差

都知道,豐田、大衆、本田等車型在國内都實行“雙車戰略”,即朗逸-寶來、卡羅拉-雷淩、淩派-享域,而日産在國内僅有東風日産一家合資車企,其自然不能像上述車企一樣實作“雙車戰略”,但為了進一步擴大市場,2015年年底東風日産推出了基于軒逸平台打造的全新轎車,而這款車算得上是一款大有來頭的車型,它就是全新藍鳥!為何說全新藍鳥大有來頭呢?這就要聊一聊藍鳥的前世今生了!

與軒逸同平台,頂配跌至10.89萬,月銷84輛,藍鳥銷量為何如此差

藍鳥在日産家族體系内絕對算得上是一款元老級車型,第一代車型問世于1959年,為日産站穩汽車市場立下了汗馬功勞,而且藍鳥又是第一款東風日産的國産化車型,不過當時的命名為“風神藍鳥”,其同樣為日産打開國内市場立下了汗馬功勞,是以東風日産選擇将新車命名為全新藍鳥可以算是緻敬經典,同時該車也有着深厚的發展底蘊,更有利于新車上市初期的推廣,不過因為要與軒逸的定位展現出差異,是以藍鳥的定位是運動型轎車。可惜的是,套用了軒逸衣缽的藍鳥市場銷量并不好。

與軒逸同平台,頂配跌至10.89萬,月銷84輛,藍鳥銷量為何如此差
與軒逸同平台,頂配跌至10.89萬,月銷84輛,藍鳥銷量為何如此差

根據乘聯會統計的銷量資料顯示,在今年3月份藍鳥的銷量僅為84輛,即便是1-3月份的累計銷量也僅為1066輛,三個月的銷量剛剛破千,這樣的成績甚至不及軒逸單日的銷量高,出自同一平台下的車型,但市場表現卻有着天壤之别,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不少人将原因歸咎于價格之上,其實這樣的問題在藍鳥上市初期的确存在,但如今該車已經重新調整的售價,并且在終端有着2.5萬的優惠力度,是以現款藍鳥的頂配售價已經跌至10.89萬,這個價格相比十四代軒逸要便宜不少,是以這款車之是以賣不動并非價格太貴,其實根本原因是産品定位有問題。

與軒逸同平台,頂配跌至10.89萬,月銷84輛,藍鳥銷量為何如此差
與軒逸同平台,頂配跌至10.89萬,月銷84輛,藍鳥銷量為何如此差

其實提起日産汽車,大多數人首先會聯想到一個詞,那就是“大沙發”。是以日産車長期以來在國内消費者心中的品牌形象就是空間大且舒适,而藍鳥的定位是運動型轎車,顯然與消費者心中對于日産車的觀點相悖,而且藍鳥雖然定位運動,但實際除了造型犀利一些,其并沒有什麼真正的的運動特性,最明顯的就是其搭載的1.6L+CVT的動力組合,零百加速12S開外,雖然運動并不一定是性能多強,但至少加速能力要說得過去,顯然12S開外的加速成績真的與運動完全不搭邊。

與軒逸同平台,頂配跌至10.89萬,月銷84輛,藍鳥銷量為何如此差

說完定位再來看一看其誇張的外觀設計,不得不承認,全新藍鳥乍一看的确給人一種眼前一亮的感覺,但這款車不能細品,因為你會發現其越看越難看。前臉采用了日産第一代V-motion設計理念,V型中網格栅+寬幅鍍鉻很窄,顯得車頭不夠扁平,運動感甚至不及十四代軒逸。而車身側面則采用了罕見的平頂溜背設計,有溜背的效果但更像是一台跨界車,總之這樣的設計将整個車身姿态凸顯得很高大,視覺上的确很犀利,但運動感卻一般,是以藍鳥的外觀設計其實也并不算成功,其實它就是一台西瑪的縮小版,隻不過因為車身比西瑪窄,是以導緻整體比例有些失調,看上去給人的感覺怪怪的。

與軒逸同平台,頂配跌至10.89萬,月銷84輛,藍鳥銷量為何如此差

作為與軒逸出自同平台的車型,月銷僅84輛,說實話其生産線還不如讓給軒逸,不過這是東風日産“雙車戰略”的産物,停産了就意味着前功盡棄,但繼續生産又沒銷量,進退兩難的藍鳥可謂比停産還難受。不過這樣的局面在日産全新1.5T動力的問世後就有望改善了,如果能将這套全新動力搭載于藍鳥上,解決了不夠運動的問題,其市場銷量可能會有所好轉,當然至于消費者能不能夠接受“三缸機”,就要看日産的品牌号召力怎麼樣了!你覺得全新藍鳥怎麼樣呢?歡迎評論區留言讨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