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揚子晚報網10月26日訊(記者 劉孝浦)由交通運輸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1北外灘國際航運論壇”, 将于11月3日—5日在虹口區北外灘舉行。本屆論壇以“開放包容,創新變革,合作共赢——面向未來的國際航運業發展與重構”為主題,将釋出《2021上海倡議》,呼籲全球航運界協調行動,共同實作智能、綠色和可持續發展,合力應對疫情,為全球經濟複蘇貢獻力量。論壇将嚴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進行。
在10月26日上午舉行的北外灘國際航運論壇新聞釋出會上記者了解到,航運作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了中國95%以上的國際貿易運輸,是重要的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和服務性産業,也是支撐我國全方位、全領域、深層次、高水準對外開放、高品質建設“一帶一路”的重要領域。
近年來,我國航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一是船隊、港口規模位居世界前列。到2020年底,我國海運船隊控制運力規模達到3.1億載重噸,居世界第二位。中遠海運集團、招商局集團經營船舶運力規模分别已經達到全球綜合類航運企業第一位和第二位。我國已成全球海運連接配接度最高的國家,海運服務網絡聯通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主要港口。港口規模穩居世界第一,2020年,全球港口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排名前10名的港口中,中國港口分别占8席、7席。
二是航運競争力明顯增強。國際海運業實作全面對外開放,依托自貿港、自貿區開展了一系列航運制度和政策創新并向全國複制推廣,運輸便利化水準顯著提高。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基本建成,航運交易、航運金融保險、海事仲裁、航運和法律資訊服務等現代航運服務體系不斷健全,航運“軟實力”不斷增強。2020年在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報告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首次跻身世界排名前三,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顯著提升。大連、天津、廈門等區域性航運中心呈現加速發展的态勢。
三是科技創新達到世界先進水準。北鬥系統正式納入全球無線電導航系統,成為繼美國GPS和俄羅斯格洛納斯系統後第三個被國際海事組織認可的海上衛星導航系統。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裝置最先進的洋山深水港四期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實作自主內建創新的重大突破。港口機械、海上大深度飽和潛水等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高性能交通裝備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準。至2020年,累計建成自動化集裝箱碼頭9個,在建7個,湧現了時代楷模“連鋼創新團隊”,引領世界智慧港口新潮流。
校對 王菲
來源:紫牛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