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海将如何進一步推進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今天的新聞釋出會“幹貨滿滿”

在今天(10月26日)上午舉行的2021北外灘國際航運論壇新聞釋出會上,上海市副市長張為介紹了本屆論壇籌備進展等相關情況,交通運輸部水運局副局長易繼勇介紹了我國航運發展有關情況。市交通委主任于福林,市交通委副主任董愛華,虹口區委常委、副區長周嵘出席新聞釋出會,共同回答記者提問↓

2021北外灘國際航運論壇包含哪些具體内容?

今天新聞釋出會的主釋出内容請戳↓

11月3日,2021北外灘國際航運論壇在滬開幕!将有這些與你息息相關的亮點

——熱點問答——

“開放包容,創新變革,合作共赢”

Q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本屆論壇的主題是“開放包容,創新變革,合作共赢——面向未來的國際航運業發展與重構”,請問選擇這三個短語、十二個字,主要是出于怎樣的考慮?

A

張為:我們認為,“開放包容,創新變革,合作共赢”這十二個字,很好地诠釋了新時代航運事業發展的方向,也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指引。

首先,“開放包容”。航運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基礎和服務行業,承載着全球80%以上的貿易,也是我國最早“走出去”的行業,發揮着對外開放“先行者”和支援保障的重要作用。新時代背景下,國家建構新發展格局,需要更高水準的對外開放。航運業作為國際經貿合作的橋梁,尤其需要秉承開放發展的理念,持續擴大國際交流與合作,以開放包容的姿态促進行業變革與創新,在保障國際供應鍊穩定、促進世界經濟複蘇的過程中發揮更大作用。

其次,“創新變革”。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深入發展。以數字化為代表的新技術應用,也将給傳統航運帶來全新的改造更新。與此同時,國際海事組織、國際民航組織推動實施更為嚴格的環保措施,将推動其向低能耗、零排放方向發展。本屆論壇上,我們安排了相關的專題讨論,希望航運業能夠以創新求發展,加快航運技術以及行業規則管理模式等的探索突破,不斷為行業發展注入新動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間。

最後,“合作共赢”。當今世界,各國互相依存、休戚與共,惟有合作才能促進共同發展。尤其新冠疫情的沖擊,讓我們看到了産業鍊、供應鍊、物流鍊的脆弱性,維護國際物流暢通、維系全球供應鍊體系健康已成為全球共同的目标。為此,我們希望通過此次論壇,倡議國際航運界同行攜起手來,共同建構更加可靠的物流供應鍊服務網絡,協同保障全球經濟平穩運作。

高度重視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主要開展六項重點工作

新華社:上海建設國際航運中心,離不開交通運輸部的支援。能否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措施與成效,以及下一步還将重點推進的工作?

易繼勇:交通運輸部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高度重視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全力落實國發19号文各項目标任務。我部分别于2010年、2012年、2016年三次與上海市人民政府簽署“加快推進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合作備忘錄”,全力支援上海優化現代航運集疏運體系、發展現代航運服務、促進和規範郵輪産業發展。

二是推進區域港口的協同發展。充分發揮上海組合港管理委員會區域港航發展的協調機制作用,支援部市兩地深化合作,推動建設長三角世界級港口群,提升現代航運服務能級,上海國際航運中心“一體兩翼”格局不斷完善。

三是支援航運制度創新先行先試。支援上海國際航運中心依托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建設,探索創新具有國際競争力的航運發展制度和模式,形成可複制、可推廣的經驗。

四是推進關鍵性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洋山深水港建設,2018年上海洋山四期自動化碼頭建成投産,這是全球規模最大、自動化程度最高的集裝箱碼頭。洋山港區集裝箱吞吐能力已超過2000萬标箱。安排資金支援長江口深水航道建設工程和向上延伸工程、長江口南槽航道治理、上海港集裝箱内河集疏運通道等項目建設,有效地提高了長江黃金水道的通過能力,推進了上海和長江下遊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五是支援航運服務能級提升。積極引導航運科技創新發展,洋山深水港區四期全自動碼頭成為全球規模最大、自動化程度最高的港區。支援上海航交所釋出系列航運指數。支援航運公司總部、國際班輪公司區域營運中心、航運功能性機構落戶上海。支援上海市舉辦北外灘國際航運論壇等國際性航運論壇活動,搭建國際航運交流合作平台。

六是推動航運市場環境持續優化。我部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着力推進減降本增效、放管服改革等行業重點領域改革攻堅,推動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

下一步,我部将指導上海市結合交通強國建設試點,深入推進上海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發展,加快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打造國際航運中心的更新版。

提升國際合作深度與廣度,支援航運服務龍頭企業“走出去”

解放日報:這次論壇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對外展示的視窗。從上海的角度,未來将如何更好地參與國際航運事務,發出“上海聲音”?

于福林:上海參與國際航運事務、融入國際航運治理體系,主要将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第一,提升國際合作深度與廣度,大力吸引和積極培育國際性、國家級航運專業組織和功能性機構,豐富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參與國際海事治理的平台管道。同時,我們也将做好服務和保障工作,使得已經落戶的航運組織和機構能夠在上海得到更好的發展,發揮出更大作用。比如我們正在推動與國際海事組織的深入合作,不斷拓展并做大做強亞洲海事技術合作中心功能,進而鞏固其作為國際海事組織地區功能性機構的國際地位。

第二,是支援和鼓勵航運服務龍頭企業“走出去”,積極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際航運市場合作,提升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近年來,中遠海運集團、上港集團等在滬港航龍頭企業戰略布局“一帶一路”沿線關鍵節點,成果卓著。未來,我們将繼續鼓勵和支援企業通過資本、技術和管理的輸出,提升“一帶一路”設施連通度,服務沿線國家經貿合作,進而更好發揮上海國際航運中心輻射、服務國家戰略和全球發展的作用。

第三,是依托在上海的海事機構、船舶檢驗服務機構、航運科技研發機構等,加強在智能航運、綠色航運等領域的前瞻性研究,做好政策和技術儲備,積極參與國際海事技術規則和标準的制定修訂,争取在智能船舶、綠色低碳等方面形成中國提案,提升在航運裝備、技術、标準等領域服務全球的綜合能力,提高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在國際海事治理方面的貢獻度。

高度重視論壇的籌備工作,精心考慮舉辦時間、議題設定和會議形式等

上海交通廣播:上海作為東道主,在此次論壇前都做了哪些籌備工作?将有哪些亮點?

董愛華:作為論壇的東道主和主辦方之一,上海市政府高度重視論壇的籌備工作。在交通運輸部的大力支援指導下,在相關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目前論壇各項籌備工作進展順利。這是上海首屆北外灘國際航運論壇,前期我們在論壇召開舉辦時間、内容形式和議題設定等方面都做了精心考慮和設計。

一是在論壇的舉辦時間上。經過2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從“基本建成”邁向“全面建成”的曆史新階段。在2020、2021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報告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已連續兩年綜合實力排名全球第三,上海集聚了一批國際性、國家級航運功能性機構,全球排名前列的班輪公司、郵輪企業、船舶管理機構、船級社等在滬設立總部或分支機構,航空相關的制造、營運和服務企業與機構也紛紛聚集。

上海建立了綠色高效的港航物流體系,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保持全球首位,口岸通關各環節基本實作無紙化。上海初步建成了亞太大型國際航空樞紐,空港通達性亞洲領先。上海也形成了功能完備的現代航運服務體系,航運保險市場規模全國居前列,航運資訊服務發展迅速,海事仲裁服務全國領先,航運文化品牌影響力逐漸增強。

在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新一輪發展中,需要面對國際政治經濟新形勢,也需要把握行業發展新趨勢。是以這次論壇上,國際航運、航空相關組織、國家交通管理部門、知名企業代表和業界專家學者等,将圍繞新形勢下航運業的發展,展開廣泛而深入的讨論,集合全球力量和智慧,為行業創新和可持續發展出謀劃策。

二是議題的設定上。除了主論壇和航運、航空兩個分論壇以外,我們還專門設定了五個專題論壇,分别為綠色與低碳,安全與合作,司法與仲裁、數字與智能、金融與保險。安全是行業發展的基礎,合作是行業繁榮的前提。全球物流供應鍊的暢通,經濟貿易的複蘇,需要全球航運業界在行業安全和風險管控等方面強化共識、深化合作、創新思維和手段。

金融保險,為産業轉型更新和創新發展提供資金支援。司法仲裁,為打造公平、安全和繁榮的市場環境提供堅實保障。發達的金融保險和法律服務能力是豐厚的土壤,孕育着航運業成長。

綠色和智能是當今全球航運業界最重要的發展趨勢。智能化是現代科學技術創新與疊代的必然方向,二者将為我們塑造全新的航運業。

三是會議形式上,參與和傳播方式多樣。由于疫情原因,我們在嘉賓邀請、傳播方式等方面做了多方面的考量,并進行了一系列的嘗試。嘉賓方面,本屆論壇将邀請國際組織、政府、知名專家學者、企業和機構的代表參加,外籍嘉賓比例約為三分之一,目前基本都已确認出席。論壇将采用視訊方式與境外嘉賓交流,線上線下同頻關聯。本屆論壇的宣傳方面,論壇期間,境内外主流媒體、專業媒體和新媒體将通過電視、網絡、報紙、雜志等多種管道,全方位對本屆論壇進行宣傳報道。

繼續發揮航運總部經濟優勢,形成高端航運服務功能核心承載區

第一财經:這樣一個高層次合作交流平台,為何冠名“北外灘”?北外灘新一輪發展将如何助力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

周嵘:北外灘也是因港而興。170多年前北外灘随上海開埠,成為當時進出口貨物的集散地,也成為上海現代航運業的發祥地之一。航運曆史烙印深深地打在北外灘這塊土地上,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北外灘濱江區域仍保留着上海港的碼頭功能。

1999年,中國海運集團、中國遠洋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上海國際港務集團、上海航運交易所等港航企業龍頭和國家級航運功能性機構相繼落戶北外灘,這也标志着北外灘從單純的碼頭操作功能向航運産業發展第一次的轉變和跨越。2002年,伴随着上海浦江兩岸的開發和建設,初步規劃北外灘航運服務集聚區範圍。2005年,北外灘航運服務集聚區成為上海在現代服務業中以航運産業、航運服務為特色的區域。2009年國務院相關檔案明确提出加快建設北外灘、臨港、陸家嘴等航運服務集聚區,北外灘和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深度融合,成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2012年8月,交通運輸部授予北外灘“航運服務總部基地”稱号,北外灘以航運服務業為特色的發展導向得到廣泛認可。這也實作了北外灘航運服務業從地方的推動到國家層面重視和支援又一次的跨越。

二十多年來,受益于北外灘開發建設和上海城市轉型更新,北外灘航運産業實作了從“老碼頭”到“航運一條街”再到“航運服務總部基地”的不斷躍升。

到目前為止,在整個虹口區域,已集聚了4700家航運企業,平均每平方公裡落戶197家航運企業,這可以說是全國航運服務企業集聚密度最高的區域。特别是全球前50位的班輪公司有12家在虹口設立總部。北外灘區域的發展有力的助推了上海的現代航運服務體系的建設。上海航運服務體系不斷更新,也為虹口北外灘的産業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目前北外灘新一輪開發建設已經全面提速,未來在北外灘4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将矗立480米的浦西新地标,擁有480萬平方米的建築體量。核心區0.8平方公裡将形成350萬平方米的商務體量、集聚上百家高能級企業總部。

北外灘地區将繼續發揮航運總部經濟優勢,吸引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航運企業、國際組織和功能性機構,形成高端航運服務功能核心承載區。航運作為北外灘發展的核心産業,将對标國際最高标準、最好水準,緊緊圍繞“增強全球資源配置能力”,聚焦高端、做強功能、提升能級,加快發展高端航運服務業态,促進全球高端航運要素在北外灘高度集聚、高效配置、高速增值,提升航運服務業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北外灘國際航運論壇的舉辦,把北外灘的建設與發展同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更緊密地連結在了一起,我們将抓住這樣重大的曆史機遇,加快北外灘新一輪規劃和建設,實作北外灘航運服務再創業再出發。

繼續閱讀